绿色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原谅色”的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e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人的心里,绿色代表自然、生长、和谐、新鲜、环保、安全、能量等等。绿色,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安全感。

  可是另一方面,它还是当今男女最不想与之发生关联的“原谅色”。
  回溯一下绿色的应用史,你会发现它能爬到今天这个流行色的地位,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因为无论是在古今中外什么时候,绿色几乎都是到处不受待见,可谓一路历经坎坷,悲惨至极。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世界是由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组成的,这五种颜色被叫做“正色”。这里面,没有绿色的份儿。
  清代贵族有“八旗”,用的也都是正色:“正”黄白红蓝和“镶”黄白红蓝。
  在中国的很多朝代,最金贵的颜色是黄色。不论是黄色的帽子还是衣服,平民是不能随便穿戴的,穿黄戴黄要杀头的故事在影视剧中常常见到。
  在唐代的官制中,百官之服,三品服紫,四品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六品以下的主色是绿色和青色。可见这个颜色的地位。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官列九品,《琵琶行》诗中用“青衫”指代自己。在《忆微之》诗中,他说“折腰俱老绿衫中”,年纪大了,而他还在低微的绿衫行列中,意思是官位低微。
  那么,绿帽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个风俗,“典卖妻女以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
  到元朝,《元典章》规定娼妓的家长和亲戚男子要裹青头巾。青和绿两种颜色在中国往往被混乱,“绿头巾”就横空出世了。到了明朝,政策就更可怕了。那时候规定,伶人不仅要裹绿头巾,还要穿绿衣服。至于现在的“绿帽子”,应该是和元朝的这个规定有着莫大的关联。绿色就这样一步步地被逼到了时代的最底层。
  绿色在西方历史上的待遇也不好。
  在古罗马时期,有一项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很喜欢的体育运动,就是大家分阵营派战车出战,每个团队有自己的一个颜色(听上去挺像足球比赛)。到古罗马帝国后期,只剩下两支队伍,一支是代表元老院和贵族的“蓝队”,一支是代表平民的“绿队”。
  不过,有个人例外,他就是古罗马著名的皇帝尼禄,他特别热爱绿色。有意思的是,尼禄是个喜怒无常的人,因此,绿色也被认为是个“不稳定”的颜色。
  现在英国的参议院里,议员们坐的椅子也有两个颜色,一个红色,一个绿色。红色椅子都是贵族把持,绿色椅子则是平民普选。
  在英国历史上,有过一段绿色杀人的历史。维多利亚时期,浪漫主义兴起。绿色作为自然的代表色,瞬间红了起来。那个年代,绿衣服十分流行。尤其是有钱的贵妇,纷纷以有绿色礼服作为有钱、时髦的象征。
  于是,1814年,德国一家服装公司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绿色染料。这个绿色被叫做巴黎绿。不过,这染料里面含有剧毒——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
  很快,科学家和医学家们发现了问题所在,他们呼吁人们不要穿这种绿衣服。但是,爱美心切的时尚女性并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依旧我行我素。
  在舞会上,与她们共舞的男性也难逃厄运。当时有漫画嘲讽,身穿绿色裙子的女人被称为“殺手”,和她们跳舞,被称为“死亡之舞”。
  到今天,绿色已经被大众定义为“新生”“环保”“活力”等美好的象征,但是它依旧没有摆脱历史留存给它的印记。当我们玩游戏时,会发现很多代表有毒的颜色正是绿色。
  股票中的一片绿也肯定是你最不想看到的颜色。
  动画片中女巫熬的毒液,往往是绿色的。不少恐怖片也选择了暗绿色的色调。
  其实,每一种颜色都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每个时代的文化、习俗与审美,甚至一些统治者的喜好,都引导着一波又一波时代的潮流。
其他文献
2017年9月大学开学时,美国的直播网红奥利维亚·杰德在YouTube上对她的粉丝抱怨:“我对上大学没有一毛兴趣啊!开学?开学又怎么样?耽误我去斐济岛拍视频!到了南加大以后我才不要上课呢,我就想24/7拍直播。”  年轻的网红奥利维亚还不知道她说这个话的时候,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经对她父母——母亲曾是热门电视剧的明星,父亲是时装设计师,创下著名的时装品牌——以及其他富豪家长为孩子进名校作弊,
二十四番花信风过去,叶片渐稠,树上已有小青果,细小青涩,毛茸茸的,懵懂而羞涩,似有一股初生牛犊的犟劲儿,又有经历几番春风春雨的不服输。这样的状态,是半熟。   半熟之美,在于它的青涩,有着生命之初的朝气与光鲜。那么,一个人在几十年的光阴中,于何时半熟?   应该在30至40岁之间。有人说,半熟是寻找自身生命方向的刹那体悟,亦是人生哲学的阶段性表述。质朴静美的状态,以简单包容复杂,以天真启示世故
你很少在商场一楼找到洗手间。还有,他们的扶梯总让你绕远路:每层有一处扶梯只能上楼,另一处扶梯只能下楼,两处还相距甚远。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这些场所的内部设计到底有什么门道?   出入方便是考验他们能否吸引客流的一大因素,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会在建筑设计上考虑这一点。 洗手间为什么总是不好找?   内急时商场的洗手间仿佛“隐形”——到目前为止,国内商场的标准设计几乎都是一楼不设洗手间,即使上到二
马尔克斯又到楼下的门房去问,有没有他的信。没有。他给所有的朋友都写了信,没有一个人回他。他打开床头的抽屉,里面已经没有一分钱。  1956年,《观察家报》被封了,哥伦比亚已经不可能寄钱给他。马尔克斯缩在“三个公学旅馆”的阁楼上,他交不出房租,也没钱吃饭。  60年之后,我来寻访马尔克斯困守的这个小旅馆。小旅馆在索邦大学旁边一条叫“Cujas”的路上。门边的墙上挂着一个马尔克斯的小雕像。旅馆里的小厅
优雅有致之事,如隔着东西听到仿佛不是女官者在那儿轻轻拍手呼唤人,回答的声音饶富青春气息,尔后得闻裳裾纺纺之声,遂有人参上的样子。大约是在用膳罢,有筷子、汤匙等碰触的声音。这种时候,连隔置勺子把手的声音也会传入耳中。   在光泽鲜明的衣裳上,不是乱七八糟,而是十分自然地流泻着长发。   讲究设备齐全的屋子里,日暮后也不点灯,火盆中倒是炭火艳艳,借那火光也看得见几帐的丝组啦、帘子的帽额啦,还有那卷
父母偏心,在大多数非独家庭里,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热播剧《都挺好》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明玉回忆自己上中学的时候,跟父母和两个哥哥同桌吃饭。妈妈心疼两个儿子,给他们一人夹了一个鸡腿,明玉瞪大眼睛盯着妈妈的筷子,然而并没有她的一份。  剧名叫《都挺好》,但编剧却一把撕开了原生家庭的伪善面具,抖落出那些其乐融融背后的隐痛和委屈:在非独生子女家庭里,父母分给每个孩子的爱并不是均等的,甚至相差悬殊
洗澡易得病,肮脏可强身?从14世纪到19世纪,欧洲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排斥清洁身体。连伊丽莎白一世也表示,她一个月才洗一次澡……   法王亨利四世派使者前往财政大臣萨利公爵在巴黎的住处,邀请他出席一场会议。使者到了萨利府邸,惊讶地发现他竟然在洗澡。公爵大人准备出浴前往开会,但使者却上前阻止,并警告他:“大人,请停下来,不要再洗了。国王陛下非常关心您的健康,倘若陛下知道您的状况,一定会移驾至此的。”听
你必须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你必须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击那些蝇营狗苟的人。你必须培养高尚的情趣,但是不要公然与那些逐臭之夫为敌。  我们做好事,别勉强别人也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别责备他们为什么不做。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权力。道德最适合拿来约束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道德如果成为运动,也是“自己做”运动。  “恃清傲浊”比“恃才傲物”的后果更坏。人们之所以尊重道德,就是因
明天我就暴富了:  大学四年,学习成绩不错,每天嘻嘻哈哈,校级组织主席,各种玩得溜。  实际明晃晃的后面,是煎熬和焦虑。  大一,每个月只有500块,在广州高校,基本没有办法生活,哭着跟妈妈说,我没有办法活下去,我不知道可以吃什么。弟弟叫着妈妈给多点生活费给我,最终没有办法实现。马上逼着自己去找兼职,发传单,服务员,销售,家教。  大二,弟弟上学了,生活费爆裂式增长吧。难得开心点了,爸爸赌博,家里
故乡多棉田,每临春末,农户要把棉籽浸到水里,直泡得鼓胀胀,才拿去播种。从春种、夏管到秋收,要比种玉米、大豆等庄稼付出几倍的辛劳。   种棉花一般要三人配合,打头的刨坑,第二人拎水,浇入坑里半瓢,后面的人点下两三粒种籽,踢土埋严踩实。约十天左右,棉苗生出四五片嫩叶,要除草、间苗,如天不下雨,还要再浇一次水。   此时会有天敌来袭,最凶的是“地老虎”,它脑袋褐黑,身躯肥硕,在土里蠕行,专吃嫩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