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冲顶两雪山 川西夏塞峰和5640峰攀登纪实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势起伏的川西,在风景如画的318国道巴塘路段上的姊妹湖后面,矗立着两座巍峨的雪山——夏塞峰和5640峰。尽管两峰的攀登难度属于中等,适合具有一定经验的攀登者,但名声却并不响亮,攀登者极少。初夏5月,一支3人登山队经过充分准备,一路青春作伴,克服重重困难,在3天之内连续成功登顶两峰 ……
  穿越过川藏公路的人们一定会记得,在理塘通往巴塘的318国道上,海子山姊妹湖后面矗立着一座美丽的雪山:夏塞峰。
  海拔5833米的夏塞峰,又称“尼特岗日峰”,是大雪山山脉海子山山系的主峰,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东北部,距离县城80公里,北壁临茶洛乡措普沟,南壁接德达乡。
  要攀登夏塞峰,必须仔细研究地质状况:西南壁有大面积冰川发育,北侧是陡峭的冰岩混合路段;东壁多为岩带,对攀登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攀登过程中,还需要提防频繁、多变、多浓雾的气候,每天下午3点起降雨,晚间变为降雪,降雪一般持续整夜,易发雪崩。
  而5640峰则是夏塞峰旁边的一座高山,海拔高度不如主峰夏塞峰。5640峰北壁临夏塞峰,南壁邻318国道,山体庞大,南壁和西侧均有大面积冰川发育。
  就在前两年,我们已经对夏塞峰进行过两次攀登尝试,但由于路线和天气原因均未成功。现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我、晓龙、紫笛再次踏上了攀登夏塞峰的征途。
  1、进山之旅
  成都→理塘→章德草原(海拔4300米)→前进营地(海拔4600米)→BC(海拔5100米)
  前两次对夏塞峰的攀登尝试,使我们获得了该区域线路、天气特性等宝贵资料和经验。根据前两年的探索,此次我们选择从措普沟开始,从夏塞峰北侧进山,该地距离318国道约17公里。
  商定了进山线路,我们一行3人向夏塞峰出发。足足10个驮袋,全都塞进了一辆老旧的三菱帕杰罗里。从成都出发时,天气还不错,沿着318国道行进,路上比较顺利,快到折多山垭口时,天上开始下雪,长长的盘山公路上堵满了大货车。车流缓缓蠕动,直到很晚我们才到达新都桥。因为下雨天冷,就找了家小店早早睡下。
  第二天一大早出发,下午4点到达理塘。理塘海拨4014米,被称为“世界高城”。攀登之前就到达这个高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适应海拔,因为常年的登山活动,我们几乎没什么高原反应症状。车在雾气氤氲中又开了1个多小时,终于抵达夏塞峰山脚下的章德草原,潜藏在草原深处的明珠措普湖、措普寺、扎金甲博神山,在河谷开阔处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到达章德草原时,正值夕阳西下,红彤彤的晚霞包裹着扎金甲博神山,金色的光束从翻滚的云层中投下来,光影交错下的草原,如同绿色的大海,金色的山峰倒映在蓝色的湖面上,天空掠过飞鸟的影子,草原上到处都是牦牛,不时还有探头探脑、肥滚滚的土拨鼠。开阔的牧场被数不清的雪山环绕,这一切都像一幅超现实的画卷,让人沉思和迷醉。夜色渐起,经过牧民的允许,我们把营地扎到他们的帐篷旁边。
  牧场海拔4300米,而我们的前进营地海拨为4600米。到达牧场的第二天,我们雇佣了几个牧民,把大量的攀登物资运送到前进营地。这一天上升得不多,比较轻松,我们背的东西也不重,两个小时就到了。阳光很充足,扎好营,简单地整理了一下物资,我摊开身子,一顿暴晒,彻底放松一下。
  从前进营地上升到5100米的BC(大本营)之后,就只能靠自己运输物资了。路被冰雪覆盖,困难重重。我们拟定的BC,位于夏塞峰下的一片大冰原,如今被厚厚的雪覆盖着。到达BC的时候,大概是中午1点,天气依然很好。选好营地位置,3人轮流用雪铲、踏雪板夯实、平整雪层。由于第一趟只背上来了一顶帐篷,就让晓龙和紫迪先用着,而我把防潮垫铺开,再次躺到雪地上,任由太阳暴晒。随着天色渐晚,气温下降得很快,我迫切需要另一顶帐篷作为庇护之处。赶紧走回到前进营地,接应我们的协作,帮助他把其他物资运送到BC。
  当晚,我们讨论了行程,计划第二天凌晨4点出发,采用直接攻顶的方式,不再另设营地。从BC出发到顶峰,大概有800米的高差,对于技术攀登这一类别来说,一天之内完成这个高差,应该会很累,于是我们在分配好第二天各自携带的装备之后,就早早休息了。
  2、17小时攀登夏塞峰
  BC(海拔5100米)→垭口(海拔5500米)→冰槽→西山脊→顶峰→下撤
  夜里的冰原,没有什么遮蔽,风很大,总是担心帐篷会被狂风撕裂,因此晚上睡得并不好。由于大风,出发时间推迟到5点,但大风仍然没有消停的意思。身上背的东西不少:绳子、雪锥、辅绳、岩钉、水、食物,还有个人的各种技术器械等。我们3人开着头灯,踏着踏雪板,顺着无边的冰原,负重往山上龟行。好在凌晨气温很低,雪还比较硬,踏雪板也很好用。即便如此,攀登这漫长的雪坡,也足足花了我们近两个小时。到达约5500米的垭口后,狂风依然狂暴地呼啸,垭口上也没有可以躲避之处,风吹得我们瑟瑟发抖,冷得我心生放弃的念头。远眺5640峰的北壁和夏塞峰的东壁,随处可见雪崩的痕迹,向我们警示潜藏的危险。转而往上看,在夏塞峰约5700米处,仍然处于高空云团和雾气的笼罩中,于是我心里暗暗思量:是不是今天没法攀登了?
  此时晓龙提议,改登对面的5640峰,我表示反对,毕竟许多因素不可预知。紫笛根据前两年的经验,判断上午10点后,风应该能减小。经过商量,我们达成一致意见:坚持往上攀。
  从某个方面来说,登山是一种忍受折磨的艺术,越是艰难的路线,往往需要更加坚定的意志。你的忍耐程度决定了你能攀登什么样的山。而所谓团队的默契,也表现在发生分歧时能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并坚定执行。
  我们3人开始结组攀登,以晓龙为先锋。为了减轻先锋的负担,加快团队行进的速度,我背上了晓龙的背包,处在绳段的最后,紫笛居中。现在已经是早上8点多了,高空云团风还是很大,吹得人根本站不稳。在海拔5400-5600米的攀登中,整个团队都暴露在大风里,下方就是此前雪崩留下的堆积物。糟糕的天气,极差的能见度,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晓龙一直拖着绳子在前方开路,每一脚踩下去,积雪都没及膝盖。我们穿着高山靴,在混合岩石地段的雪坡上爬行,真是痛苦不堪。
  差不多10点的时候,我们到达海拔5700米处,天气果然开始好转。一想到登顶有望,我顿时心情大悦,感觉用不了多久就能登顶。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低估夏塞峰了。在漫长陡峭的岩石坡和雪坡上,我们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和时间。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很耐心地一段一段慢慢移动,哪怕登顶后已经天黑,心里也从未放弃。晓龙攀登得很专心,心态也很放得开,紫笛的体能和耐力也不错。大家都专心攀爬,很少说话,默契的结组配合,保护、交接装备、攀爬……就这样,绳距在一段一段地慢慢上升。
  下午两点过,我们终于转到了西山脊下的冰槽里,通过冰槽,不久便是顶峰。从这里往上的路,变得更加陡峭,冰槽里混合着冰雪、泥沙,呈仰角的裸露岩石上覆盖着薄薄的冰,冰槽左边的雪坡上,有大量流雪的痕迹,暗藏着隐患。这里算是这次攀登中难度最大、最危险的地方了。
  在保护先锋晓龙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有些疲倦,午后强烈的阳光晒得我昏昏欲睡,但我必须强行撑着打架的眼皮,专心给晓龙做保护。在这混合地形上,我的平齿冰爪撑不住力,这也给我自己找到了换装备的理由,看来下次得用立齿冰爪才行啊!还好我们3人的攀冰水平都不错,最后顺利地通过了这段近乎垂直的冰岩混合雪槽。接近下午4点,我们终于攀上了西山脊,离顶峰只有短短20米的高差了!
  通往顶峰的山脊异常狭窄,堆积着不稳定的冰雪和岩石,一脚踩下去,积雪被踩掉一片。两边都是绝壁,过了这段山脊之后,就是夏塞峰的顶峰。顶峰是一个巨大的雪檐,为了安全,我们决定采用修路的方式通过:60米的绳子通过山脊修路,缓缓上升。此时离山顶还剩下大概10米,这最后的10米,我们只能在无保护的状态下小心翼翼地踩上夏塞峰之巅。
  经过11小时的连续攀登,5月20日下午4点17分,我们终于登顶夏塞峰。此时天空湛蓝,如我们灿烂的笑容。3年之内,我们三次远征这座山峰,前两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垮我们,所以我们也把这条新路线命名为“凤凰”——只有经历浴火的锤炼,才能最终战胜自我,梦想成真。
  在顶峰拍完照,测完GPS数据,一行人赶紧下撤,不管怎样,安全回到营地才算是完整的成功。攀登耗时9个多小时,下撤则要快很多,但也丝毫不敢松懈:由于气温升高,雪崩和落石的机率更大,此时停留在南壁上的每一秒都是危险的。体能耗尽之后的下撤,显得漫长而痛苦,保持精力集中变得更加困难,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专心。
  每下撤一段,我们就用冰锥、雪锥、岩钉、辅绳做好保护站,耐心地下降。最后降到雪原上时,才觉得安全了,一行人长舒了一口气。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们3人打着头灯、拖着绳子再次走过漫长的雪原,直到晚上9点才回到营地。
  此次攀登总共历时17小时,攀登线路的长度约800米。这条路线被命名为“凤凰”,而意义重大的是,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夏塞峰峰顶。
  3、14小时攀登5640峰
  西侧北壁→西山脊→顶峰→下撤
  登顶夏塞峰后,我们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在营地休息了一天,天气很好。于是我和晓龙计划次日去攀登夏塞峰旁边的5640峰,也就是从318国道上看到的挡在夏塞峰前的那座山。
  相对来说,攀登5640峰的难度要小很多,所以它对我已经没有什么诱惑,可以很放松地享受攀登过程,毕竟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主峰的攀登。
  估计是白天睡多了,夜里辗转反侧,等到快要睡着的时候,出发的时间又到了。凌晨5点,我们再一次顶着狂风出发。晓龙在后面磨蹭了半小时,才慢悠悠地跟上来。此时风竟然减弱小了,天也渐渐放亮。我们面对的,仍然是漫长的雪坡和机械的行走,感觉前天攀登夏塞峰耗费的体能,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
  攀登5640峰前,我们仔细研究了山形,在直接通往顶峰的北壁下面,有很多雪崩留下的堆积物,因此从北壁中路直上的话,风险比较大。但从顶峰西侧的北壁侧方攀上去,再沿着西山脊登顶,应该是可行的路线。
  从路线的起点开始,我俩都是各爬各的,并没有彼此做保护。多年的合作,彼此的信赖和了解,让这次攀爬无论是在心理还是技术上都已经足够。起步的雪坡爬起来很舒服,都是硬雪,拄着冰镐,戴上冰爪,一步一步“吱吱”地扎在上面的感觉很踏实,行进速度很快。但越往上,雪就越厚,就越松软,根本蹬不住,往往是走一步退两步。岩石也被风化得支离破碎,让人不敢用劲,稍一用力就会踹掉一大片。我几乎是用“刨”的方式上升。好不容易才“刨”到脊线边缘,翻过一个大冰帽后,又费劲地上到脊线。西山脊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地方——没能够看到一直通往顶峰的雪檐,而是一个个乱石堆积的山尖,上面的石头破碎不堪。为了安全,我们不得不开始使用绳索做交替保护,小心翼翼地通过这些石堆后,才看到了长长的雪檐。
  我们又换成结组行进的方式,越过一个个凸起的冰帽,好几次,晓龙都几乎挥舞双臂准备庆祝冲顶了,可翻过这一个冰帽,前面还有更高的冰帽,疲惫的我机械地拖着双腿,远离雪檐的边缘挪动,时不时还需要整理绳子。直到中午12点,我们才终于发现,前面再没有比我们更高的冰帽了,这才确定登顶了5640峰。
  连续攀爬所带来的疲惫,让我们丧失了欢呼登顶的精力:简单拍照和GPS测量高度之后,就得考虑如何安全下撤。晓龙建议从南壁下降,那南壁是一面巨大光滑的冰墙,坡度达到60度以上,暴露感非常强烈。好在冰锥做的保护站非常可靠,缺点是路线很长,在用完了携带的所有冰锥、雪锥,加上两颗岩钉后,我们才下降到南壁下面的一个巨大的雪盆中。雪盆边缘到处都是雪崩堆积物和落石,下午气温升高,雪崩的危险随之而来,穿着高山靴在下午松软的深雪里行进,行动异常艰难,体能耗费巨大,根本快不起来。我们两人沿着雪盆边缘一步步地挪动,走两步陷一步,有时一脚陷下去,为了把脚拔出来,用尽了各种办法,甚至尝试过用冰镐刨雪,把自己“挖”出来……
  此时,我们只有一个意念,那就是回到舒适的营地,忘记了可能发生的雪崩、落石所带来的威胁。好不容易才走出南壁下的雪盆,但要回到我们大本营所在的冰原,还需要绳降一个大雪坡,此后在冰原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直到晚上8点,才看到可爱的营地帐篷。一头倒进帐篷,竟然一边嚼着肉干,一边就睡着了。
  后来算了算时间,下撤竟然与攀登相同,都花去了7小时!
  5640峰总计攀登历时14小时,路线长度大约600米,是从北壁转西山脊至顶峰后由南壁下降,这也是人类对该山峰的首次登顶,由于夏塞峰路线名为“凤凰”,所以5640峰路线被命名为“凤之羽”。
  后记
  攀登这两座山峰令人愉快,3天之内,两座高峰被我们成功登顶,而且是单日冲击成功,高差约600~800米,难度适中,没有繁重的物资运输与营地建设,这就是我们最喜爱的攀登方式。
  从山里出来,318国道上依旧人来人往,此时正值骑行川藏线的好季节。美丽的夏塞峰曾带给人多少美好的回忆,但从我们身边匆匆而过的人们,又有谁知道我们曾经站在了它的巅峰之上呢?
  也许有一天,我还会重返那318国道边美丽的姊妹湖,默默凝视那两座美丽的雪山,微微一笑——因为我曾经就站在上面,那高高的山巅上面。
其他文献
美国锡安国家公园虽然貌似无趣,但却是勇敢者的乐园:在“全球最佳徒步线路”的狭谷溯溪,你不仅需要穿越只有半米宽的“一线天”,个别地方还需要游泳过去;要到达地图上找不到的秘密“地铁”隧道,你需要具备悬崖绳降、泅渡深渊的专业技能和设备;在天使降临峰,你只能抓住钉在岩壁上的粗铁链,沿着“刀刃”往上爬,而无限风光正是在这里……  在美国西部众多精彩绝伦的国家公园间走马观花,你会发现,锡安可能是最无趣的一个。
【摘要】当前,高职高专学校为酒店行业培养了大量基层技能型人才,但本科学校应为酒店行业培养管理型人才。当前的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方式大多适用于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因此,本科院校酒店商务英语课程应从教材、教学模式、课程评价、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培养酒店高层次管理型人才。  【关键词】本科教育;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梁霁倩(1992.05-),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
昂姓是个罕见的姓氏,在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连前500位也没有进入,在台湾也只排到767位。据统计,这个姓氏的人在全国仅有1万左右。不过,在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境内却有一个叫昂集的村子,村里约1200人都是昂姓。  昂集村和昂姓的确有着历史渊源。据当地村民——昂氏第24代后人、现年84岁的昂朝权老人讲,他们的祖先一开始并不姓昂,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才改成了昂姓。  据史料记载,昂姓的祖先是蒙古族昂沁部
【摘要】根据划分的教学主体,本文从“师-生”“生-生”“师生-翻译市场”和“其他”教学主体交往现状出发,探討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主-客”交往模式、主体文化割裂、翻译教育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旨在为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主体;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翻译教学  【作者简介】曹小琳(1989-),女,湖北荆门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讲师
【摘要】全语言教育始于20世纪末,是当代西方儿童语言教育的一种思潮,主张将语言学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给幼儿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个案研究法,探讨全语言教育理念下幼儿英语浸入式早期阅读教学的优势,研究出更适用于未来阅读教学的模式,以读促听、说、写,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全语言教育;幼儿英语;浸入式;早期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李若冰(2000-)
云纹铜禁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因四周透雕的多层云纹做装饰,似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而得名。为了彰显尊贵,铜禁上部攀附着12条龙形异兽,它们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铜禁的中心,从而形成群龙拱卫的壮观场面。  在中国文化里,喝酒是一件再常见不过的事,不少文人雅士、王公贵族都喜好喝酒,但喝酒也常常误事,所以为了警醒世人,历朝历代都颁布过禁酒令。在河南博物院,就珍藏着这样一件和禁酒令有关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越来越多,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越来越重,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越来越大,进而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发旺盛,同时对人才的专业水准要求也越来越高,专门的英语专业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发现,目前社会上对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似乎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学习英语的人很多,精通英语的人不多,哑巴英语现象很普遍,发音不准的现象普遍存在。面
中国丝绸之路最早诞生于金沙江下游,“蜀身毒道”将精明的川商与印度、阿富汗连接起来,也将天府之国与世界联系起来;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灭族战争在金沙江畔上演,有3000多年历史的僰族就这样突然消失了——不过这个苍凉民族却留下许多未解之迷,比如悬崖上的棺材与神秘洞穴……  金沙江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在移民、环保、地质灾害、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上一直颇受争议。许多专家表示,由于水电站建设太过密集,河流几乎
地道战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战争形式,从冷兵器时代一直延续到现代战争。地道战战法注重隐蔽自己,突然袭击,猝不及防间给予对手致命一击,因此,每场地道战几乎都与奇谋、诡诈相连,而那一丝丝冰冷的杀机,直到战争停息多年之后仍能穿越尘封,令人不寒而栗。  本次策划选取的五场地道战时间跨度并不长——中国冀中地道战、越南古芝地道战、法国阿拉斯地道战、乌克兰敖德萨地道战和巴勒斯坦地道战,从上世纪初开始,跨越一战、二战、
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的特点  石家庄原名石门,最初只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落。随着多条铁路主干线在这里交汇,它逐渐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火车拉来了现代化城市建设,也拉来了五湖四海的外乡人。现今的石家庄满街都是外地人,就像烹饪了一锅全国大杂烩。  尽管靠近首都,但石家庄人却有着许多大城市人没有的淳朴与实在,他们总爱把自己称作“庄里人”,这个称呼带着一股子泥土味儿,似乎不太符合这个河北省会城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