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思政”教育资源视域下高校培育新时代“四有新人”有效路径研究r——以湖南电气职院实践探索为例

来源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1980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紧扣“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立足于“大思政”教育资源视角,积极探索和尝试育人新路径、新方法、新载体,推进新时代“四有新人”培育工作.具体有效路径是:开展实证调研,避免教学“目中无人”;抓好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加强队伍建设,着力“素质提升”工程;促进要素协同,打造“特色课堂”品牌.
其他文献
产教融合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速职业教育发展。文章首先日本、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的“双师型”教师情况,然后分析了国内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情况,缺乏实践经验,培训体系不完善和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最后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四点建议:政府支持,发挥校企主导作用;搭建平台,校企共建师资培训基地;学校科学制定高职院校多元化师资培养体系;引企入教,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新常态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和不足,还需要提升对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有效结合当前学生管理面临的困难,加强对传统管理方式的有效应对和改革。同时,在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创新理念和创新方式,也能实现多样化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不断满足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坚持将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工作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采用调查问卷,对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扩招生在学习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四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用问卷星统计调查结果。结果显示:高职扩招生期望提升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具有实用性;教学模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对教学管理整体较为满意,但也存在制度方面需要完善。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强化管理意识,搭建智能平台,实施“一体两制”,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以严格“管教”方式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新时代个性鲜明“00后”学生,因此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已经成为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学生自主管理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五年制高职校“00后”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五年制高职校“00后”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实施路径。
以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风建设的现状,问卷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即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同时针对问卷调查中需要详细掌握的信息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调查。通过课题研究力求明确职业学校优良学风的体系建设,从学生日常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管理等方面明确优良学风建设的原则、模式和路径。
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人才培育与科研项目的重要场所,其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育质量、科研成果,以及高校的健康长远发展。当今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对此,本文立足于当前信息化管理现状,提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策略。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是我国电商行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电商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细化阐述了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最后提出运用拓展校企合作模式、构建轮岗制实习模式等策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质量。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构建专业的辅导员队伍,这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活动载体。通过分析,希望可以促使高校辅导员深刻认识到自己角色和任务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各方面都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以助力于我国的各项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为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在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创新对外合作与交流管理模式,实施国别和区域项目负责人制度,有效推动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的良性运转,提高了外事工作效率及外事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助力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族人民在情感上互相亲近,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容并蓄,政治上团结统一,建立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物质追求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意义、存在的不足以及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目标和途径进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