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历史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应紧扣课本,把握历史信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乡土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历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历史教育 爱国情感 途径方法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同时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下面我就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粗略见解。
  
  一、紧扣课本,把握历史信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历史信息源源不绝,尤其是在近百年历史中更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把握好
  最有效的历史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述鸦片战争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学信息就是林则徐禁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号撞击,中鱼雷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孙中山为救国奔波于海内外,奋斗终身,等等。我们在这些最有效的历史信息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把握三个环节:①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作用;②教师分析后让学生发表意见,补充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③让学生在课后写小论文,评述这些事件中主要历史人物的爱国之举。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结合乡土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此话很有道理,人们对自己家乡的山水草木、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等一般都有深厚的感情。特别是讲到某一历史时段有自己家乡的有关人物或事件时,学生往往都非常激动。
  如当我讲到“戚继光抗倭”这一段历史时,便向学校申请带领学生到离学校不远的天马山参观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石像及其题写的石刻摩崖,一边参观一边讲述当年戚继光抗倭的斗争中率领官兵英勇战斗的故事,在场的学生都对民族英雄肃然起敬。当讲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时,便组织学生到当地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向学生們讲述革命烈士杨青云等人的故事,学生们都对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肃然起敬,并向烈士默默致哀,离开时还留下悼念的小白花。
  这样结合乡土历史,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对学生深化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充分利用历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道德情感的领域的教育中赢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感人、可信,它“序事之中即见其指”,通过形象、具体、行动的人物的事件感染人、熏陶人,正可谓“细雨润物”,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滋润和升华,因此,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所有站在时代前列的、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无一例外,都是爱国的。从古到今,自上而下,爱国事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明朝后期奋战十年,荡平倭寇的戚继光;明末清初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使台湾回归的郑成功;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抗击入侵的沙俄,收复新疆,“引得春风度玉关”的左宗棠;甲午战争中,浴血奋战,“平壤城头留英名”的左宝贵;戊戌政变后,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辛亥革命时期,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赞歌,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发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崇高的品德,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今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四、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但教师的立场、观点和引导却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立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周密的课堂设计,对不同类型的素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千古传诵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气概的历史名言,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教师如果有感情地朗读,就能燃起学生的热情,激起他们的联想。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教师如能富有魅力地讲述,也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讲四大发明,如数家珍;讲黄海大战,声泪俱下;讲南京大屠杀,义愤填膺等,都能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在历史教学中,教具的使用也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极好方法。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如果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地动仪、长城等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就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此外通过电化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也最乐于接受,教学效果也较好。在讲述中国近代后期文化史的时候,我们把解放前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取得优异成绩,解放后拒绝英国优厚待遇的挽留,立志回国作出重大贡献的华罗庚的事迹,整理录音后结合讲课播放给学生听,学生听后非常感动,甚至热泪夺眶,纷纷表示要向华罗庚学习,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决心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勤奋读书。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适应社会变化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这一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既是思想品德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机遇,更是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得到健康的发展。    1.教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努力走出传统教学误区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过于自我封闭而不与其他学科相融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的血栓病理组成及中医中风类型(中经络或中脏腑)及阴阳证型分布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取栓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机械取栓后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及相关科
摘 要: 在新课程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创设学习氛围、加强学法指导、利用合作探究的平台、综合运用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本文对此作了论述。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更好地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从配制、标定和储存3方面讨论了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的影响因素.
摘 要: 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着教学内容的信息化、过程的策略化、手段的现代化和资源的网络化。这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本文对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了阐述。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 优势    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结合,给历史教学注入新活力;可以处理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能够更
摘 要: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授知识和美德培养结合起来,以培养、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美德教育 情感 行为 时事    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必须对年轻一代进行美德教育。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材中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忠心报国、勇赴国难、忧国忧民、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律己修身,等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因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学会阅读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而阅读又是一种技能,“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阅读课文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指导学生阅读好课本,是教会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首要环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历史课本的习惯呢?    一、学会阅读方法    1.圈画批注的方法  即对课文中一些重要知识、不理解的地方、感受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的开始。新课标反映了现代地理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从各个层面指明了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要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和体验新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新课标。    一、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1.以内在的“情”感化学生,以情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