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对于政治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显得单一、枯燥,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因此,使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品德课;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品德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显得单一、枯燥,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因此,使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一、 精心设计导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先声夺人,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品德课的导入要选择最具吸引力的方式。①新闻导入。新闻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或是大是大非,或是鱼龙混杂,或是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这就是新闻的亲近性。因此,以新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②悬念导入。悬念是思维的“催化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③案例导入。案例是经过处理加工、去粗存精的实例或片段记录。教师要学会赋予案例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能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 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1)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讲一些前沿科学知识,并找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结合点,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或者靠教师的教学艺术和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2)降低学习难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一是要运用典型的实例。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知识体味的难度。从而使学生找到自信心与勇气,进而活跃课堂的气氛。二是要经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性格张扬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节课,教师要尽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3)发扬民主,让学生动起来。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改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
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
四、 自主小结导行,促进德育内化
演戏讲究“余音绕梁,留有回味”,课堂小结也是如此,既要给一堂课的教学画上句号,又要添上问号,小结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和进一步设置悬念,使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课堂小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既要注意行为的落实,又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同时把课内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让学生上完一节课后有所收获。
(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品德课;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品德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显得单一、枯燥,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因此,使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一、 精心设计导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先声夺人,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品德课的导入要选择最具吸引力的方式。①新闻导入。新闻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或是大是大非,或是鱼龙混杂,或是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这就是新闻的亲近性。因此,以新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②悬念导入。悬念是思维的“催化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③案例导入。案例是经过处理加工、去粗存精的实例或片段记录。教师要学会赋予案例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能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 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1)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讲一些前沿科学知识,并找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结合点,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或者靠教师的教学艺术和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2)降低学习难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一是要运用典型的实例。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知识体味的难度。从而使学生找到自信心与勇气,进而活跃课堂的气氛。二是要经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性格张扬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节课,教师要尽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3)发扬民主,让学生动起来。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改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
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
四、 自主小结导行,促进德育内化
演戏讲究“余音绕梁,留有回味”,课堂小结也是如此,既要给一堂课的教学画上句号,又要添上问号,小结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和进一步设置悬念,使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课堂小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既要注意行为的落实,又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同时把课内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让学生上完一节课后有所收获。
(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