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素治疗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疗效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3do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治疗对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7月1日— 2014年4月30日收治的105例特重型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26例;平均年龄32.9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35例)、常规治疗+甲状腺素治疗组(B组,35例)和甲状腺素水平低时甲状腺素治疗组(C组,35例)。对比分析各组入院后低甲状腺素水平、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肝肾功能损伤、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和病死率等。

结果

入院后20 d内,B组低甲状腺素水平和低血压发生率(23%、77%)显著低于其他两组(A组40%、100%;C组37%、100%)(P<0.05),C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剂量B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开压药联合用药率B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肝肾功能异常率(29%、31%)显著低于其他两组(A组49%、51%;C组43%、51%)(P<0.05),C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院后30 d B组GCS[(4.8±1.9)分]显著高于A组[(3.3±0.2)分]和入院时[(3.6±1.1)分](P<0.05);A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和入院时(P均<0.05);病死率A组(69%)显著高于B组(31%)和C组(29%)(P<0.05)。

结论

甲状腺素治疗可以降低特重型TBI后低血压发生率、肝肾损伤率,且预防优于补充治疗,还可降低病死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T计量法计算腹部损伤腹腔内出血体积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月— 2016年9月76例诊断为腹腔内出血(或腹腔积血)行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CT图像,采用CT计量法(Noboru Oriuchi公式)计算腹腔内出血量,并与术中实际记录的腹腔内出血量(手术计量法)进行比较,利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种测量方法所得结果进行
目的通过与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进行比较,探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C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C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0~48岁,平均30.6岁。损伤节段:T11 4例,T12 16例,L1 14例,L2 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椎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对多发伤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9月— 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18~60岁,平均41.87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8.45±4.53)分。患者入科后予以镇静镇痛治疗,依据镇静药物不同分为两组,DEX组使用DEX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40例),咪达唑仑组使用咪达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单节段融合重建与联合前路双节段融合重建治疗不稳定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6月— 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不稳定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11例;年龄19~55岁,平均35.1岁。单节段爆裂骨折50例,单节段爆裂骨折合并其他节段的压缩骨折12例。爆裂骨折椎节段:T11 8例
目的探讨Endoring自撑拉钩辅助下微创小切口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7年1月— 2009年6月采用Endoring自撑拉钩辅助下微创小切口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的26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18~68岁,平均48.5岁。损伤节段:T1 3例,L1 18例,L2 5例。术前美
期刊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估创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3月— 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64例,其中男32例,女32例;年龄17~79岁,平均53.44岁。患者均无明显下肢血管损伤。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8.8 d。患者根据术前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静脉是否血栓分为血栓组(10例)和非血栓组(54例)。收集两组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 2014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3例(70个椎体),其中单椎体压缩骨折36例,双椎体压缩骨折17例。伤椎分布:T11 5个、T12 14个,L1 30个,L2 12个,L3 9个。骨折压缩程度10%~30%。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KP组和非手术组。PKP组30例,年龄44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