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类比修辞辨析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hz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学发凡》对比喻是这样阐述的:“要用譬喻,约有两个条件必须留神,第一,譬喻与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点极其相类似;第二,譬喻与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在整体上又必须极其不相同。”这段话精辟地揭示了比喻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第一条,本、喻体两个事物间有某种“形似”或“神似”;第二条,要求这两个事物间很不相同。
其他文献
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能保证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使得建筑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工作应该从招投标文件编
江苏省高考阅卷组专家何永康教授曾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言外之意就是高考作文要有很强的“冲击力”,让阅卷教师瞬间被吸引、被打动,而太含蓄、太曲折,阅卷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认真咂摸文中言外之意。所以,含蓄蕴藉往往成为考场作文的大忌。当然,点题、扣题的前提是已经正确审题,已经把握好文章写作的侧重点了。然后,就要在行文的过程中不断提到文题或者材料的中心内容,点明行文过程和材料或
学生活动过程中学习到了一定的交际知识,诸如听话时要倾听对方的中心意思,说话时要注意表达的语速、语调控制与有条有理,交流时要注意语言符合场合、分清对象,写小论文时要符合体式要求等。这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综合运用了语文知识,有效提升了听说读写能力,也达到了对环境知识深入学习的目的,真可谓一箭多雕。  一、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师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目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学与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科所涉及的内容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这些文学作品是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界进行审美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灵性的精品。一名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等方面具有重大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决定的。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文学作品,根据作品的特点去发掘它的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对
高中生作文经常出现一些常用词语、成语的错用,网络热门语言也频繁出现在作文中,甚至有一些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符号文字等。这些现象一方面造成了作文内容在表情达意上的偏颇,另一方面也无法体现出高中生该有的文学素养和知识积累,作文内容偏向“低水准”和“小儿科”。  一、不规范语言的类型和成因  高中生作文在语言使用上要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但是目前的现实状况是,高中生作文写作依然有大量语意不清、逻辑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