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

来源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预备党员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共产党三大通过的党章首次确立预备党员制度。百年来预备党员制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21年至1956年是预备党员制度多次变动的探索期,1956年至1977年是预备党员制度的成熟与曲折发展期,1978年至今是预备党员制度恢复和深化期。回顾百年来预备党员制度历史发展,对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有四个重要启示:一是发挥预备党员制度对发展党员政治标准的把关作用;二是坚决克服预备党员制度运行中的形式主义;三是预备党员制度的执行要以培育党员意识为前提;四是要树立预备党员制度执行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制度;党员质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4-0091-08
  [收稿日期]2021-05-10
  [作者简介]
  王同昌(1982—),男,安徽阜南人,博士,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梁晓理(1981—),女,广西贺州人,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百年历程研究”(立项批准号:B2002021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1]P44十九大党章进一步强调“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2]P982018年7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人,一个都不能要。”[1]P561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对入党者进行政治、思想、作风等品质审查,并通过预备党员制度深化对党员的考察和教育。預备党员制度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回顾百年来预备党员制度的发展历程,对新时代提高党员发展质量进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启示。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预备党员制度的开创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3]P413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员质量有特殊的要求。为提高党员质量,马克思主义政党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预备党员制度就是保障党员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预备党员制度,但是他们对发展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拟定并于同年12月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审查批准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规定盟员的七项条件是:“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承认共产主义;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团体并且必须把参加某团体的情况报告有关的领导机关;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必须获得一致通过,才能被接收入某一支部。盟员如果不能遵守这些条件即行开除。”[4]P572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员提出了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上的很高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性质,但是,囿于时代的局限,他们还没有明确提出预备党员的制度要求。
  列宁在领导建立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过程中,对党员的质量高度重视,开创了预备党员制度。在建党初期他就明确指出:“宁可十个办实事的人不自称为党员,也不让一个说空话的人有权利和机会当党员。这样一条原则在我看来是毋庸置辩的,……我们的任务是要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5]P348-349十月革命胜利前,由于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考验,如果不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般人是不会加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可以说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天然的淘汰机制。但是,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执政党,各种投机分子、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分子以及不坚定的人有可能混进党内来,党员数量增加很快,十月革命期间党员为35万人,到1920年3月已达61.2万人。[6]P53因此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为了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列宁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进行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加强对党员的监督,清除不合格党员等措施。其中重要措施之一是严格党员入口,通过预备党员制度加强对入党者的考察。
  1919年6月,列宁指出:“在革命后的初期,……冒险家和其他危害分子乘机混进执政党里来,这是完全不可避免的。任何革命都有过这种现象,而且不可能没有这种现象。全部问题在于,以健康的强有力的先进阶级作为依靠的执政党,要善于清洗自己的队伍。……党员数量上的这种减少意味着党的力量和作用的大大增加。非经半年‘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的‘考验’或‘见习期’,不得接收入党。”[5]P349根据列宁的这一思想,同年12月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章程》第一次在党章中对预备党员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凡志愿入党的人,都须经过预备期,其目的在于使预备党员切实了解党的纲领和策略,考察预备党员的个人品质。接收预备党员时须有六个月党龄的党员二人介绍,其介绍书由当地党委员会审查。工人和农民至少须经过两个月的预备期,其他人至少须经过六个月的预备期。”[7]P18
  1922年3月,季诺维也夫在起草的《关于巩固党和党的新任务》中提到,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决定修改党章,工人和农民的预备期应不短于6个月,其他人不短于1年。列宁提出:“延长新党员的预备期是极端重要的。只有在大工业企业实际做工不下十年的工人,预备期方得为半年。其他工人规定为一年半,农民和红军士兵规定为两年,其他各种人为三年。”[5]P328列宁强调:“规定这样短的预备期,事实上就等于对预备党员不作任何认真的考查,无从知道他们是否真是经过一些考验的共产党员。我极力主张必须延长预备期,同时责成组织局拟定一些条例并严格执行,这些条例应能真正使预备期成为极其严肃认真的考验,而不致流于形式。”[5]P328两天之后,列宁向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五条措施:“(1)延长各种预备期;(2)特别详细地规定,应当怎样使预备期真正起到作用,应当有哪些具体的切实的考查条件来保证预备期真正起到作用而不致流于形式;(3)在处理接收新党员问题的机关中必须规定一个法定的多数;(4)接收新党员不仅必须受省委决定的制约,而且必须受监察委员会决定的制约;(5)还应制定一些办法,使党易于除去那些根本够不上十分自觉地贯彻无产阶级政策的共产主义者的党员。”[5]P330根据列宁的建议,同年8月第十二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章程对预备党员制度进行了修订,其中规定:“工人和工农出身的红军战士至少六个月,农民和手工业者至少一年,其他人至少两年。脱离其他政党的人,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如何,都须经过两年预备期。”[7]P31同时这次党章还指出,新党员是从受过初步政治教育并经过规定的预备期的预备党员中接收。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的预备党员都能够最终被接收为党员,因此,通过预备党员制度对党的纯洁性起了过滤作用。   二、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制度的探索、成熟与深化
  (一)预备党员制度的初步探索(1921年—1956年)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对发展党员历来都有严格的要求。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就明确规定:发展党员,需要有一名党员介绍,需经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许可并报告区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次第审查通过,始得为正式党员。[8]P49这就是说,要成为正式党员必须经过多次审查,严防不坚定分子混入党内。1923年党的三大对党章进行了第一次修订,首次提出“候补党员”概念,对入党介绍人也进行了严格规定,即入党介绍人由一人增加为两人,入党介绍人必须正式入党半年以上。候补党员的候补期,劳动者为三个月,非劳动者为六个月,对候补党员候补期的长短,地方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候补党员只能参加小组会议,只有发言权和选举权,义务与正式党员相同。[8]P551925年党的四大延用了三大党章的规定。
  1927年党的五大后,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对发展党员做出了两项重要变动。一是对入党介绍人的新规定,即须有正式党员一人介绍,由原来的两人改为一人。二是对候补期的新规定。强调:劳动者(工人,农民,手工工人,店员,士兵等)无候补期;非劳动者(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等)候补期为三个月;市或县委员会可以酌量情形伸缩之。[8]P68由此可见,这次党章修正案实际上放松了对党员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对劳动者入党取消了候补期,这对党员数量的增长起了重要影响。但是,放松党员发展要求,严重影响了党员质量。据党的六大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党员2.6万多人。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党的队伍中一些人在政治上、思想上陷入混乱状态,一些不坚定分子动摇悲观,登报声明脱离共产党和共青团,有的人甚至公开向敌人忏悔,攻击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出卖党的组织和同志,成了可耻的叛徒。据1927年11月的统计,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9]P232这些减少的共产党有一部分是被杀害的,但是也有很多是脱党、退党甚至投向敌人的,这也反映了党员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可能与废除劳动者入党候补期有一定关系,说明还要为提升党员质量进行艰辛探索。
  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没有候补期的相关规定,但强调:“在新党员未批准为正式党员时,各相当党部,得委任该新党员以某种工作,借以考察其程度,及其对于党之了解。”[8]P82这意味着在批准为正式党员之前是有一定考察期的。1930年4月,中央专门发出了《关于实行党员候补制》的通知,其中规定,产业工人入党不需候补期,手工业工人、学徒、店员、贫农、城市苦力等候补期为3个月,学生、中农、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机关职员等候补期为6个月。同时也规定,党员候补期“可以按个体表现缩短或延长,如在候补期内有不好表现与行动,支部可以直接开除其候补党员籍”[10]P324。
  抗日战争爆发后,针对党的组织力量远远落后于党的政治影响,许多重要地区没有党组织或非常狭小,1938年3月党中央提出了大量发展党员的决定,即“大胆发展而又不让一个坏分子侵入”[11]P524的正确方针,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同时强调:“大量发展党员,不是采取不经审查的拉夫式的办法,新发展党员必须经过支部一定党员的介绍和一定党部的审查。为适合大量发展党员的需要,对新党员的候补期作了相应修订:工人雇农不要候补期,贫农、小手工工人1个月,革命学生革命知识分子,小职员,中农,下级军官3个月。但在特殊情形之下得伸缩之。”[12]P467在这种方针指导下,“党的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38年底,共产党员人数已从全国抗战开始的4万多发展到50余万,党的组织已从狭小的圈子走了出来,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9]P508。
  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对候补期又进行了修订,规定了三种不同的候补期。一是工人、苦力、雇农、贫农、城市贫民、革命士兵入党,须经过六个月的候补期,方能转为正式党员。二是中农、职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入党,须经过一年的候补期。三是除以上所列各种成分以外其他社会成份的人入党,须经过两年候补期。同时党章规定,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新党员的候补期,在革命新发展地区,可以由党的中央、中央代表机关或省委、边区党委规定临时办法变通。党章还明确指出,候补期的作用,是使候补人接受初步的党的教育,并在工作中保证党的组织考察候补人的政治品质。[8]P99-100刘少奇在党章修改报告中对候补党员制度进行了说明。他指出:“经验证明:在农村中两三个月的候补期,是等于没有的。在机关、学校和部队中的作用,也不大。过去对于候补党员很少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今后对此应该有所改进。他强调:“对于候补党员的教育与审查,是党的组织一项必须注意进行的工作,否则候补期的作用,将仍会很少。对于候补党员,教育他们认识党章和党的纲领与政策,并使他们确立共产党人的基本观点,如组织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实事求是的唯物觀点等,是非常重要的。”[8]P166可以说,七大党章对候补期的规定以及刘少奇对候补期的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候补党员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党的八大。
  从总体上看,党章对党员预备期的规定,各级党组织基本都是认真执行的。但是有两个例外。一是对参加过长征的入党者取消预备期。1937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杨尚昆、林彪等同志时指出:“凡属同意党的纲领政策而工作中表现积极的分子,不念其社会关系如何,均应广泛地吸收入党,尤其是陕甘支队及二十五军经过长征斗争的指导员,应更广泛地吸收入党。”“凡属经过长征的分子,一律免除候补期。”[13]P500-501习近平指出:“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14]P397这就是说经过长征的人入党,免除候补期,并没有影响党员质量。凡是经过长征的人,都经历了信念、纪律、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这些人完全具备党员条件。二是有的地方党组织把发展党员当作任务来完成而出现的“拉夫式”发展党员,破坏了党员预备期制度。有的地方实行“集体入党,不经过支部、不履行入党手续等情况。以湖南长沙铜官瓦窑区为例,‘该区区委负责人以发展党员作为评价工作优劣的标尺,介绍入党最多者就认定为模范支部或模范党员,并发奖品作为鼓励。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一个人加入共产党后,就把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吸引进来。有一个人介绍了40多人,都是同行兄弟,区委对于他们的履历、政治表现、工作态度一概不管,到后来一人退出,就牵连全家或全帮兄弟’”[15]。这种党员发展方式,既破坏了预备党员制度,放弃了对入党分子的考察,也严重损害了党员发展质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党的活动方式也从秘密走向公开,预备党员制度得到了很好的执行。1951年中共中央针对重庆市委整党建党计划给西南局的批复中指出:对于候补期的党员,“应采取有效办法,分批地训练他们,使他们大体上懂得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在他们转正时逐一的进行审查,对其中合乎条件的转为正式党员,不够条件的延长其候补期,很不好的则撤销其候补党员资格”[16]P337。   (二)预备党员制度成熟与曲折发展(1956年—1977年)
  1956年党的八大党章对预备党员制度的规定,标志预备党员制度的成熟。截至1956年6月底,党员人数已经达10734384人,占人口总数的1.47%。[17]P242一方面党员发展速度很快,另一方面“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重,党在人民中间的威信的增长,这一切,都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17]P242。为此,党章对候补党员制度进行了新的规定,即“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有正式党员二人介绍,经过支部大会的通过和上一级党的委员会的批准,并且经过一年的预备期,才能转为正式党员。……在预备党员预备期间,党的组织应当向预备党员进行初步的党的教育,并且对预备党员的政治品质进行考察。”[18]P221八大党章对预备党员制度的规定有两个创新。一是用预备期代替候补期。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用“预备期”代替“候补期”,用“预备党员”代替“候补党员”,是因为“预备”的含义比“候补”更为确切。二是规定所有入党者的预备期均为一年,取消了不同社会成份不同预备期的规定。取消不同社会成份预备期的差别,既是因为原有的社会成分的区别已经或正在失去原有的意义,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提到党员质量的途径有新的认识,即纯洁党的队伍,主要的问题是加强对于吸收新党员工作的管理,对于申请入党的人和预备期满的预备党员进行认真的审查,使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真正受到考察和教育,对还不完全合乎条件的党员及时的进行教育,对于混入党内的坏分子加以清洗。[17]P246
  从此,党员预备期为一年的制度得以确定下来。但是,1965年2月,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在“四清”运动中吸收新党员预备期问题的意见》,其中指出,在农业集体化和“四清”运动中,经过考察,确实优秀、可靠的贫下中农积极分子,吸收入党时,可以由工作队党委经分团委或者县委批准,缩短或者不要预备期。有的生产大队党支部问题很严重。支部委员中,一部分甚至全部不能再担任领导职务,在一般党员中,又没有适当的人可以补充或者重新组成支部领导班子。而这些地方,在运动中又都涌现出了一些积极分子,他們中有的人在入党以后即可以担任支部的领导职务。可是,按照党章规定,新党员都要有一年的预备期,预备党员不能被选为支部委员。这样,这些支部的领导核心就建立不起来,支部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对那些准备要担任支部领导工作的新党员,可以不要预备期,从入党的那天起就成为正式党员。在开展“四清”运动的地方,接收不要预备期的党员,只限于个别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经过考验的确实优秀的,主要是需要立即担任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的那些新党员。至于点上接收的其他党员和面上接收的党员,仍应按照党章规定,都要有预备期。[16]P57这一规定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对当时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的问题估计过于严重。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建设遭受重大曲折。党的九大和十大通过的党章都取消了预备党员的规定,使一些投机分子混入党内,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召开的十一大通过的党章恢复了预备党员制度,其中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的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加强教育和考察。”[18]P74叶剑英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此进行了说明,他指出:“党章修改草案作了党员预备期的规定。预备党员一律经过一年的预备期才能转为正式党员。作这个规定,是为了对党员更好地进行教育,更好地进行考察了解,保证党员的政治质量。近几年来,‘四人帮’另立党员标准,搞‘突击入党’,使一些投机分子和坏分子混入党内。针对这种情况,作这一规定也是必要的”[18]P105-106。从此预备党员预备期为一年的制度从新确定下来并延续至今。
  (三)预备党员制度的恢复和深化(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预备党员制度得到了恢复和深化。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问题是有一部分党员不合格,要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整顿。中央正在考虑修改党章。通过讨论党章草案,对全党进行教育,然后在十二大正式通过党章。”[19]P268-269十二大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人,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的支部应当及时讨论他能否转为正式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不履行党员义务,确实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8]P317-318同时十二大党章还第一次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这些规定为以后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所继承,一直延续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质量,对发展党员工作多次进行论述。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数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难的主要是提高质量。党组织要严格把关,把政治标准发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那些动机不纯、一心想借入党捞好处的人,不能吸收入党”[20]P351。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预备党员制度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党组织应当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和考察”[21]P11。十九大党章强调:“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2]P98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质量标准不高、审查把关不严的问题。2019年5月,中央又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强调:“应当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党性,提高素质,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2]这就对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是对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根本要求。十八大以来关于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党内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我们党对预备党员制度认识的深化,对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确保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预备党员制度历史发展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指出:“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23]P14要解决这些问题,重要途径之一是严把入口关,确保真正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才能入党。回顾近百年来预备党员制度的历史变迁,总结预备党员制度发展的基本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启示,以利于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一)发挥预备党员制度对发展党员政治标准的把关作用
  党的十九大党章强调,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既是对近百年来发展党员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升华,也是对一个时期以来发展党员工作存在宽松软现象的有力纠正。政治标准,就是指相信党的主张,信仰党的主义,履行党的宗旨,坚守党的初心,忠诚党的组织和党的领袖。习近平指出:“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1]P564他这是针对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而说的,实际上发展党员也是如此。发展党员也必须首先考察其政治观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发展对象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之后,在一年的预备期内,要对预备党员的政治标准进行深入考察。一是要考察其是否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起点,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就是没有马克思政党。对入党者首先要考察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理想信念主要看其“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20]P340。要把这“六个”是否作为考察预备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依据。二是要考察其是否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既是入党誓词的重要内容,也是共产党的重要价值观,也是党的重要软实力。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强大的力量,其党员是否忠诚是重要决定因素。“忠诚原则要求一切党员都必须忠诚于党的组织和党的事业,不允许因为党员的言论和行为致使党的利益受到损害。”[24]P196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党员对党忠诚问题。他指出:“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忠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1]P569因此必须把是否忠诚作为考察预备党员的重要内容。只有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人,才能转为正式党员。
  (二)坚决克服预备党员制度运行中的形式主义
  预备党员制度本质上是在成为正式党员之前,要有一年的预备期,在这一年的预备期内进一步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察。这实际上包含着预备党员还不完全符合正式党员条件。所以党章规定,预备期满,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一次预备期,延长时间不能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其预备黨员资格。这就意味着,预备党员制度是发展党员的最后一道关口。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预备党员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有的基层党组织对预备党员考察不严,或者失去了考察,预备党员预备期满都程序化地转为正式党员。有的入党积极分子在被确定为发展对象以后,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努力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能够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而一旦成为预备党员之后,反而失去了以往的积极性。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已经是预备党员了,期满就会转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制度执行中的形式主义使预备党员失去了危机感。因此,要充分发挥预备党员制度的考察把关作用,破解所有预备党员都会按时转正的“神话”,发挥预备党员制度的过滤作用,对那些不符合党员条件的预备党员坚决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确保每一名转正的预备党员真正符合党员条件,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预备党员制度的执行要以培育党员意识为前提
  有学者指出:“列宁主义政党要求党员高度认同其意识形态,党员征求必须通过基层组织认真考察,并用严格的意识形态标准衡量其是否合格。”[25]P305这就意味着列宁主义政党党员具备强烈的党的意识,具有政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20]P767只有党员和党组织负责人具有强烈的党的意识,预备党员制度才能有效执行。如果党员和党组织负责人缺乏党的意识,缺乏党内的主人翁责任感,他们就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失去对预备党员考察的动力,反之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拒之门外,对预备党员严格考察。党的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拉夫式”的不正常发展党员方式,就是因为那些党组织负责人本身不具备党员资格,缺乏党的意识,或者把发展党员当作一种政治任务,以牺牲党员质量为代价来完成党员数量的达标。新时代为更好发挥预备党员制度作用,需要大力加强党的意识培塑,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教育党员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只有党员在党内具有主人翁意识才能深刻认识到危害分子混入党内给党带来的危害。
  (四)要树立预备党员制度执行的责任意识
  预备党员制度的本质在于对预备党员进行深度考察,确保党员发展质量过硬。但是,回顾预备党员制度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从总体上看,预备党员制度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执行,为提高党员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不同历史时期,也会出现破坏预备党员制度的现象,出现盲目追求数量、突击运动、集体加入、不经审查等错误做法,危害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作用,而且这一现象一经出现我们党就会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纠正,对党进行巩固。因此必须加强对预备党员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方面提高各级党组织执行预备党员制度的责任意识,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另一方面要进行严肃问责。严格执行预备党员制度,既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强化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进行问责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以纪律处分,坚决杜绝“带病党员”“关系党员”“虚假党员”,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26]P139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周尚文.列宁政治遗产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7]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8]《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02[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0]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1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5]赵淑梅.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3(8).
  [1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6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7]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8]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1]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2]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5-22.
  [2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4]李里峰.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5]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26]本书编写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PC’s 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 and Its Enlightenment
  WANG Tong-chang1 LIANG Xiao-li2
  (1.School of Marxism,He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24,Jiangsu,China;
  2.School of Marxism,Hezhou University,Hezhou 542800,Guangxi,China)
  Abstract:
  The 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established by the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to maintain the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The Party Constitution adopted by the Third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established the 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 for the first time.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the 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the period from 1921 to 1956 was the exploratory period of many changes;the period from 1956 to 1977 was the period of mature and tortuous development;and the period from 1978 to now was the period of recovery and maturity of the 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Review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we have four important inspir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era.First,the 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 can guard the pass of political standard for developing party members.Second,the formalism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 should be resolutely overcome.Third,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party members.Fourth,we should establish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implementing the 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
  Key words:
  CPC;probationary membership system;quality of party member
  (責任编辑:徐国栋)
其他文献
摘 要:刑事电子数据审查判断应秉持证据三性规则,基于电子数据特性,还应审查其完整性与同一性。对于通过技术手段依法收集、提取的电子数据,重点审查取证、流转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定;对于收集、调取的平台电子数据,技术规范层面进行完整性校验值比对,应用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作证制度,必要时进行鉴定或检验,探索引入区块链技术;法律规则层面适用推定规则,以印证证明规则为补充,并排除原始恶意及身份不同一的“虚假
摘 要:考察诈骗犯罪的变迁过程,主要经历了从撒网式诈骗到精准式电信网络诈骗的转变,而其中关键的助推力便是公民个人信息数据的集团化盗取。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精准化、链条化、网络黑灰产化,刑法罪名的解释适用思路应当同犯罪的网络异化态势相同步。对于已逐渐成为“必要的共同犯罪”的电信网络诈骗,刑法打击的重点应从制裁“各罪”转而兼顾制裁“犯罪组织”;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精准化,及其同集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的
摘 要:在網络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复制发行的认定、未经许可的认定和涉案数额的认定是三个难点问题。复制发行的认定可以通过委托鉴定的方式,证明被告人客观上实施了复制发行的行为,并为提取侵权作品提供合法性依据。未经许可的证明可以采取“三步审查”的证明方式,在“排除合理怀疑”的前提下,灵活、综合地研判证据。这类案件中的网站运营费用可以认定为非法经营数额,在选择量刑标准时,须兼顾量刑标准竞合问题。  关键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中,仅规定著作权专有权利和相关的直接侵权行为已经很难对作品提供充分保护。打击提供规避技术措施是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必由之路。应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刑罚适用的入罪要件,实现文学艺术作品与网络文化产业的永续创新。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犯罪 规避技术措施 刑事规制  当前,网络著作权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未经许可复制发行他人游戏软件;二
摘 要:“断卡”行动全面激活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罪名的适用,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呈现出此类犯罪分工精细化、形式隐蔽化、手段多元化、人员低龄化等特点,同时暴露出案件管辖、罪名认定等困扰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也给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案例指导工作、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健全部门联动、加强法治宣传引导等方式,形成全方位网络安
检察技术工作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大背景下迎来新的机遇,通过探索转型发展,以办案体现检察技术价值,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技术资源配置不均
摘 要:为电信诈骗犯罪提供银行卡的行为较电信诈骗取款人的刑事责任更为复杂,应从行为人的主观明知、参与时间节点、上游诈骗是否需要达到犯罪程度等分别考量;区分是单纯的提供银行卡,还是兼具转账、套现、取现等分别认定。在法律适用时,基于刑法对信息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单独规定,应优先适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同时构成时则应坚持择一重罪处罚原则;诈骗犯罪既遂后加入且存在掩饰隐瞒行为的,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摘 要:网络侵财类犯罪涉及人数较多,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小额转款的情况下,往往难以一一查证。针对人数多、数额小、难以一一查证的情况,为避免因认识局限而放纵犯罪嫌疑人或徒增司法机关的负担,无需在每一起案件中均要查清每一个被害人。当然,在具体的认定过程中,对涉及案件罪与非罪的关键数额事实仍然需要查证属实,对在此之外的量刑数额可以运用合理的推定,但是应当允许被告人反证。  关键词:网络犯罪 印证理论 合理
[摘 要]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朱毛红军开展井冈山斗争的基本遵循。井冈山斗争时期,朱毛红军反复申明纪律要求,经常查处违纪现象,使广大将士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这成为朱毛红军在井冈山站稳脚跟、赢得民心的重要保障。朱毛红军实行民主主义和整肃极端民主化并重,使红军广大将士把严格执行纪律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是朱毛红军屡败强敌、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严明群众纪律,贯彻群众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不仅高度重视、大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而且非常重视科学处理好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新时代,中心工作从军事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领袖都非常重视并且努力处理好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保持良性互动、达到深入融合、凝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