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而为人,我看“笑”不顺眼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h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年前的一次论文答辩中,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拾垃圾者’指什么人?”我悻悻地胡乱编造了答案,只见对方勾起了嘴角,明显在笑的表情。在我经历了现场的尴尬、羞愧、无地自容之后,这个“笑”时不时造访我的生活,中断我日常连贯的思绪。
  后来我明白,比起怒火中烧的针锋相对,“笑”的持久性更强。

笑的质疑


  人做一个表情,最多同时能牵扯40多块肌肉,但是微笑只需要牵扯十几块肌肉,是最省力、最经济的情绪表达。说它省力,是与皱眉等高难度表情相比,对面部肌肉造成的劳损最少。说它经济,是因为笑在具体生发语境里,可以激发目标对象的不同联想与表情。
  如果说愤怒的表情是一把重锤,直接给对方的玻璃心造成物理伤害,那么,笑则是等待解码的一封密信,不聪慧的收件人对此束手无策。
  有这么一种说法:我们总是把笑容留给陌生人,坏脾气留给亲人。此说法不无道理。当我们与相熟的朋友和亲人进行交流,直截了当的言语是首要工具,我们可以直言不讳地表达意见,不用过多的迂回、修饰,彼此也能相互理解。但在面对陌生人时,口无遮拦不一定合适,在我们想要通过语言表达想法,但语言又不受欢迎的场合中,表情代替了语言的功能,对陌生人进行“审视”。
  相比愤怒、哭泣、皱眉和面无表情,笑包含着更多的微妙情绪。它可以表达正向的赞同、欣慰、满意,也可以是反向的婉拒,还能表达尴尬、无奈、滑稽、嘲讽等复杂的情绪。
  有關笑的不愉快经历,使我将注意力放在复杂的情绪上。答辩老师的笑容,与观众看到憨豆先生的丑态时的表情如出一辙—他看见我回答的样子,就像是看到了什么滑稽的东西一样。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引人发笑的“滑稽感”从何而来?

滑稽与媚俗


  先举一个例子。2015年的爱尔兰电影《我叫埃米莉》(My Name Is Emily)中,主角埃米莉与语文老师交锋时,说:“我不想分解(cut up)句子,因为你一旦分解(cut up)什么东西,你就杀(kill)死了它。”她说完这句话,教室里响起了笑声。同学认为,埃米莉的话很滑稽,所以用笑声嘲讽她。
  可埃米莉的话为什么滑稽?
  “cut up”的本义是“切碎”,但在“cut up a poem”中“cut up”转义为了“分解”。力图对“分解诗句”保持严肃的态度,则必须忘掉切碎的本义只关注引申义,但相反,埃米莉故意无视引申义只看重本义,故而引起滑稽。
  若是将cut up的词义视作“人的外衣”,将分解诗句这一行动视作人的身体,则当外衣与身体紧密贴合时,着装就是舒适整齐的,像华尔街的上班族,给人严肃正经的印象。而当外衣与身体不相符合时,就像百老汇的滑稽演员,引人发笑。
  于是,我们得到一项认定滑稽感的准则,即当对象的形式与内容不相符合时,人们便发笑。由此延伸至两种极端情况。情形一,形式完全覆盖内容,则滑稽感最强;情形二,形式与内容完全分离,则滑稽感变成严肃感,喜剧变为悲剧。
  针对情形一,柏格森曾将滑稽感解释成“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他抓住了引人发笑的关键要害:一旦人主动钻入预先设定好的框架之中,不是由框架适应人的灵活性,而是由活生生的人学习接受框架的僵硬性,则滑稽感最强。框架与人结合得越紧密,滑稽感越强,在此过程中人变得越来越与物相似,最终不再是人。
  针对情形二,我们能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找到共鸣。当格里高尔变身为一只甲虫,他的人格本质并没有被消除,自我意识不减反增,他对家人的爱被甲虫的身体限制,继而遭到家人的羞辱和误解,反而衬托出甲虫形象背后活生生的人的悲惨。当读者面对甲虫的形象与人的本质分离的格里高尔,最初的滑稽感被悲伤取代,喜剧的开端以悲剧告终。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描写过他称之为“两滴眼泪”的场景。中译本将捷克文“Kitsch”译作“媚俗”,而这一表达适用的场景能极大地激发滑稽感:“媚俗让人接连产生两滴感动的眼泪,第一滴眼泪说:瞧这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美啊!第二滴眼泪说:看到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跟着全人类一起被感动,真美啊!只有第二滴眼泪才使媚俗成为媚俗。”
  出于人类情感本能而落下的眼泪,只与人之本质有关。此时的形式,没有介入并干涉内容的自我发挥,因而第一滴眼泪无关滑稽,它反倒是严肃的:一个悲剧人物并不会因为知道我们怎样估量他,而稍微改变他的行为;无论现实场景如何变化,只要是拥有基本情感能力的人都会不由自主落下第一滴眼泪,并且他能意识到这种感动,故而是严肃的。
  而处在情感本能之外的第二滴眼泪,是迎合大众和主流思潮的要求而流下的,它是人云亦云的从众。此时,人所承担的社会形象覆盖了他的个性,对于究竟要不要流下第二滴眼泪,个体在集体面前没有选择权,仅仅因为第二滴眼泪是目标社会的特定框架,个体也只能从众地流下第二滴眼泪。此时,他感受到“全人类的感动”,是集体无意识的典型体现。
大众喜欢的摩西奶奶的田园牧歌式的作品

  凡是能通俗且直接地召唤最大多数人的普遍情感的事物,都可以用“媚俗”形容。

  柏格森将滑稽感赋予第二滴眼泪所代表的媚俗。一个滑稽人物的滑稽程度,一般地正好和他忘掉自己的程度相等,滑稽是无意识的。   滑稽感与媚俗在集体无意识的领地中,彼此相通。对于流下第二滴眼泪的人物,读者透过文字只能看见他的社会功能和集体所在的位置,唯独看不见他的个性本身。个体性被社会框架覆盖,既是一种滑稽,亦是一种媚俗。
  昆德拉这样限定媚俗的范围:“由媚俗而激起的情感,必须能让最大多数的人来分享。因此,媚俗与出格无涉,它召唤的是深深印在人们头脑中的关键形象。”
  这样,媚俗的范围被规定在大众共同情感的最表层。凡是能通俗且直接地召唤最大多数人的普遍情感的事物,都可以用“媚俗”形容。于是,大众艺术与媚俗就脱不开关系了。

对媚俗的偏见


  我们继续追寻昆德拉的“媚俗”(Kitsch)一词,揭开媚俗的面纱。
  “媚俗”一词,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慕尼黑的旧货市场。它是艺术品商人间的行话,用于两种性质不同的货物,一种是艺术品“画作”,由画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超的绘画技能凝结而成。另一种被蔑称为“Kitsch”的媚俗作品,没有艺术价值可言,凭借低廉的价格促使更多老百姓购买。这些Kitsch往往指旅游景点的廉价仿制品、低劣的宗教摆设、旅游纪念品等等。
  借此产生的多个相互对立的概念组合,如艺术品与媚俗品、艺术与媚俗、纯粹艺术与商业艺术、精英主义与大众趣味等等。当我们反思上述觀念时,不难想见一个预设—在媚俗作品现世以前,存在一个稳定的“艺术品”的内涵,其边界清晰,主体和目标对象明确。
  若要追问什么是艺术,则问题太过抽象。而反向地从追问什么是媚俗着手,人们就能立刻掌握“什么不是艺术”:潦草粗俗、陈旧过时、赝品抄袭、平庸繁琐、矫揉造作、功利主义等,不一而足。
  “媚俗”被理解成介于现实与艺术两个端点间的含混地带,正如柏格森笔下的喜剧的滑稽感一样,位于“自然与艺术之间的中间地带”。它们都是包裹在实用外壳下的人性本质的失落,唯一的区别是,媚俗因其对复制和仿冒的热爱,对应的是创造性想象力的缺失。滑稽因其对人格特质的掩盖,对应的是工具理性对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全面压制。
  随着媚俗所代表的大众艺术的发展,当艺术的商品化与艺术独创性一再妥协后,媚俗与艺术间的分野变得更加含糊。没人会否认安迪·沃霍尔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但面对他的32幅《金宝罐头汤》和他的“复制”与“流水线生产”等前卫艺术观念时,信奉古典浪漫派的艺术家们心头必将一颤。
  事实上,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严肃的正统艺术理论对商业主义媚俗的声讨,已经从美学方面转向了消费、时尚和符号图像层面。这时的侧重点,已不再是美的创造,也不是商品生产,而是消费欲望的无穷制造。
  其实不用等到60年代,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绘画史中,我们就已经见证了针对大众艺术的偏见。78岁才逐步转入绘画的安娜·玛丽·罗伯森·摩西,是全美家喻户晓的人民艺术家。直至101岁逝世,她作为未经专业训练的人民画家,为世人留下了300幅描绘美国农村生活的画作。她在大众中受欢迎的程度,与在绘画界遭人质疑的程度,是持平的。尽管20世纪40年代之后,她的作品被各大机构争相展出,但其画作从未进入主流艺术馆。

  从追问什么是媚俗着手,人们就能立刻掌握“什么不是艺术”。

  艺术世界和大众市场、艺术博物馆和杂货店之间的区别,在当时尤为明显。这条界限,是由一系列偏见与问题严重的成见造成的。首当其冲的一条是,“好”的艺术创作是困难的,因而只有少数人能接触。当时的美国和欧洲艺术评论家根据这项理论说明,美国大众对抽象主义的厌恶,恰恰证明抽象主义的高质量,而大众喜欢的摩西奶奶的田园牧歌式的作品,则是媚俗与无价值的。
媚俗因其对复制和仿冒的热爱,对应的是创造性想象力的缺失

  预设和成见越多,艺术所应遵循的伪准则就越多,因敌视媚俗而带来的偏见就越极端。汤姆·伍尔夫在回顾了20世纪的标准品味(贬义)后写道:“艺术的凡夫俗子认为,流行是与技巧一样的荡妇,流行意味着浅陋,大众所反对的才是有深度的。而事实上,那些真正克服反对的,很可能才是最伟大的。”
其他文献
我孙子2岁了,最近一段时间不爱吃饭,有点挑食。我们看着很着急,听广告上说“孩子不吃饭,补锌是关键”,我们就给孩子买了几盒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孩子很爱喝,可饭还是不喜欢吃,我们还要继续补锌吗?湖北 严女士  严女士:  锌缺乏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营养缺乏病,但现如今的生活条件下,真正缺锌的孩子其实并不多。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很重要,一旦缺锌会让儿童出现生长停滞、身体瘦弱、食
春日融融,草长莺飞,出游赏花、赏景的大好季节又到了。不过,大家在享受这宜人气候和美丽大自然的同时可要注意了,春季是过敏的高发季节,各种过敏性疾病蠢蠢欲动,一旦过敏,将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小的烦恼和困扰。本期特别策划,就请大家跟着几位皮肤和呼吸方面疾病的专家一起来学习过敏的相关知识,掌握远离过敏的基本方法,做到——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都会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这春意盎然的季节,但也总有那么
道路畅通了,空气清新了,酷似大圆饼的凯宾斯基酒店的上空出现了久违的APEC蓝。《金融时报》认为,中国为APEC披上了一层奢华的红地毯。不过这一次,走上地毯的21国政要会感受到,这是一次事关新游戏规则制定的峰会,却有着全新的不同。  一晃13年  历史上,每次重新制定世界游戏规则的重大会议,往往伴随着重大战争的结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注意到,直到1820年,中国的经济成就都比欧洲要大。从某种意义上讲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多,影响了生活的质量。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病痛,让大家健康快乐地生活呢?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我国脏象望诊专家杜仲成教授。  国人困惑  2006年中国进医院的患者为28亿人次,2013年超过60亿人次,加上无法统计的人数,保守估计也在100亿人次以上。  2015年1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每年有超过300万人过早死亡。另有报道,中国每年过劳
摘 要:和认知教育不同,情感教育是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之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它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高中思想政治作为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感悟的学科,借助于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利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早日形成。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
摘 要:俗话说:不会画地图的地理老师不是真正的地理老师,没有地图的地理课不是真正的地理课,地理课必须要有“地图味”。本文通过两堂地理课的“故事”引出目前中学地理课存在的问题,即地理课缺少“地图味”,尤其是缺少“画图味”;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强调了地图和画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如何用好图、画好图的对策。  关键词:地理课;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倒走加甩腿巧治小腿抽筋    人到中年后,很容易腿脚无力、不灵便。特别是冬天,晚上睡觉会小腿肚子发凉、抽筋。其实,倒走加甩腿就可以治小腿抽筋,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小腿发凉、抽筋的症状,还可使双腿变得灵活,步履轻快。  倒走加甩腿治疗小腿抽筋的方法很简单,一学就会。每天早晚,选一空气新鲜、宽阔平坦、行人较少的空地,倒走20分钟左右。倒走时,全身放松,平视前方,挺胸收腹,迈开双腿,摆动双手,并注意安全。然
感冒人人免不了,而我自小体质瘦弱,特别是到了知天命之年,每月一两次感冒是常事。而且每次感冒少則1个星期,多则10余天才好转。中西药几乎吃遍了,吊针也常光顾,却始终没有找到好的治疗方法。  后来在一次与朋友闲聊的时候,听他提到“二天油”治疗感冒效果很好,不过一定要在感冒刚刚“露头”的时候就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天我就买了二天油放在家里备用。  后来一天外出散步时被冷风一吹,打了两个喷嚏,鼻孔开始
药枕疗法属中医“闻香治病”的外治法范疇,这种方法免除了患者长期服药之苦,颇受患者欢迎。  药枕的保健原理是:人睡眠时的头颈部温度可以使药枕内药物有效成分缓慢的散发出香气,这些香气凝聚于枕部,通过鼻腔、口腔、咽腔黏膜和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达到安神入眠的目的。  药枕疗法适用于慢性疾病的调理,如神经衰弱、失眠等。例如,心神不安、血虚、忧郁失眠可自行制作合欢枕:用合欢花、夜交藤各
治疗扁平疣,不妨试试薏苡仁等  我曾患扁平疣两年,在此期间,中西医都看过。什么针剂注射、脸部涂抹、穴位药贴用了个遍,但疗效甚微。一开始疣体还只长在脸上局部,后来发展到整个脸部、脖子、手背上都有,严重影响了美观。想想自己又花钱又受罪,病情却越发严重,心里很是失望,甚至想放弃治疗。  直到2005年4月份,我大弟在网上查到薏苡仁可以治疗扁平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从超市买回2千克薏苡仁,每天取50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