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对原发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PD-1/PD-L1表达及术后生存的影响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对原发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及术后生存的影响。

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原发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围术期接受输血治疗(试验组)及未接受输血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各5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PD-L1的表达;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计算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LMR)值;通过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PD-1、PD-L1、PD-1/PD-L1、VEGF、FGF、MMP-9水平和LM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PD-1、PD-L1、PD-1/PD-L1、VEGF、FGF、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MR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淋巴结肿大、尿路上皮肿瘤复发、其他器官转移率分别为10.71%(6/56)、8.93%(5/56)及7.14%(4/56),对照组分别为46.43%(26/56)、50.00%(28/56)及26.79%(15/56),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半年、1年、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21%、76.79%、67.86%,且均高于对照组的71.43%、53.57%、44.64%(P<0.05)。

结论

采用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治疗原发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可有效活化T淋巴细胞,促使其增殖,抑制机体免疫耐受,并减少术后复发,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espO基因敲除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自杀质粒pCVD442-ΔespO介导的两步法构建espO基因敲除菌株(ΔespO),pTrc99a质粒构建espO基因回补突变株(CΔespO),不同EHEC菌株感染HeLa细胞以了解espO基因在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与致死作用。结果PCR和电泳以及基因测序结果表明,ΔespO和CΔespO突变株构建成功。与野生株相
目的观察IL-24在体外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28例NSCLC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分选CD8+
目的探讨诱饵受体3(DcR3)及其配体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TL1A)在CD4和CD8双阴性T细胞(DNT细胞)治疗裸鼠胰腺癌种植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抗体吸附法体外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来源的DNT细胞。建立裸鼠胰腺癌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DNT细胞治疗组(尾静脉注射1×108/ml DNT细胞悬液)、吉西他滨治疗组(尾静脉注射50 mg/kg吉西他滨)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50 d后测量
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确定PEP危险因素并有效预防非常重要。本文对PEP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转染PARP-1 siRNA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中PARP-1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RP-1以及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CCK-8检测耐药指数,计算DDP IC50。结果PARP-1蛋白在耐药细胞PC-3/DDP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亲本细胞PC-3,两组比
目的探讨SAM68与SEN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未经相关治疗初次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组织标本94例,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前列腺癌组织和4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SAM68与SENP-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AM68与SEN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
目的研究经腹腔与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术(LRP)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腔组(46例)及经腹膜外组(46例),经腹腔组行经腹腔入路LRP,经腹膜外组行经腹膜外入路LRP。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游离前列腺
目的探讨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2(PLAG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PLAGL2的表达情况,比较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癌旁组织PLAGL2表现的差异,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中PLAGL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LAGL2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主要表达于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和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评价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在本院临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的患者(tPSA>10 ng/mL)以及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又经核素骨显像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共收集304
目的分析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对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HOLRBT治疗,50例)和对照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并发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