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新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 角色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115-02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工作者。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6年4月27日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指明了新形势下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角色,也给新时期辅导员提出了明确的素质要求。她强调:“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下,辅导员要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1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是教育的主题。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大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主渠道的同时,要加强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支特殊队伍,只有清楚自己在学校教书育人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具体说来,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主要由辅导员们来组织实施和引导。辅导员要紧密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和群众性社团建设,负责处理好大学生日常事务,指导和组织开展各种专题教育,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
1.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就是辅导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影响辅导学生,做好专业课程教育之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3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零距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体察学生一言一行,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深刻了解学生,才能正确辅导学生,才能教学相长,才能做好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才能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2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7年8月14日的第九期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上讲到:“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新时期的辅导员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
2.1 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关系到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性问题。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在成人成才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这就要求辅导员:(1)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更要有深刻的领会;(2)实际工作中始终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思想上和言行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分辨力,具有坚持真理和服从真理的政治品格;(3)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法》和学校规定的各项义务。
辅导员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给大学生以正面的引导,增强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逐渐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2 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辅导员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过硬的合格人才,要求作为导航人的辅导员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就要求:首先,辅导员要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德育观,在工作中做到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辅导员要注重个人良好品德的培养,注重自身举止的文明修养,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品行端正,诚实公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团结协作精神。作为辅导员,要把学生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对待,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激励自己,在学生工作中做到每一件事都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握全局,有的放矢,保证学校的稳定,维护学校的和谐发展。
2.3 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
高校辅导员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2.3.1 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支特殊队伍,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基层指挥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带好学生,打好思想政治教育“攻坚战”。
为了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辅导员需要在工作中自觉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积累人生阅历,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科学规律,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在工作中讲求实效,高效处理学生日常事务,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运用科学规律指导自己的工作,一定会使工作局面大为改观。
2.3.2 心理咨询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正是80后的处在社会变迁中的大学生,兼有知识分子和青年的双重身份,是社会上对新生事物最敏感、最积极的群体,思想行为受社会上多元文化冲击主流文化的影响直接而尖锐。他们激进与先进,批判与反判,具有生命力与破坏力并存的特性;同时,他们面临社会环境和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惑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困惑等,容易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这种心理在大学生中或表现为自我中心,或表现为自我矛盾,或表现为自我迷失。
针对上述心理,做好大学生的辅导工作,需要辅导员具备心理咨询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品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等,在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就容易发现问题的根源,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要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特殊群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大学生的相关心理障碍进行敏锐的判断,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第三,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沟通技巧,才能因人因事而异,运用心理咨询技巧使学生的认识、情感和人生态度发生积极变化。在工作中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当代大学生标准,要让大学生懂得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是健康的心理表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3.3 就业指导能力
就业指导是大学生成人成才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环节。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是高校辅导员应尽的职责。辅导员熟悉和掌握职业指导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有意识地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发现和挖掘他们的职业素质,指导学生去科学分析和认识自己的职业特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择业观和人才观。
在就业工作中,辅导员通过收集、积累和分析处理职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兼顾社会需求,结合学生个人的求职意愿、专业特长,帮助学生找到合适满意的就业岗位。同时,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中,通过对社会职业供求背景及现状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目前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转变求职观念,使大学生就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2.3.4 驾驭网络能力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网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高校辅导员应该在信息大潮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鉴别和正确利用有益的信息。
辅导员有效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驾驭网络,主动走进学生熟悉的网络世界,才能发现网络传播中的学生问题,真正贴近和掌握学生思想波动及心理变化,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因此,辅导员要增强网络知识,关注网络发展趋势,熟悉网络文化,研究网络传播艺术,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 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3.
[2] 王忠海.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指导新形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53-54.
[3] 林琳.“专业化”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与保障机制[EB/OL].教书育人·高教论坛http:/ /www.jiaoshuyuren.com.
【关键词】辅导员 角色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115-02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工作者。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6年4月27日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指明了新形势下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角色,也给新时期辅导员提出了明确的素质要求。她强调:“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下,辅导员要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1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是教育的主题。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大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主渠道的同时,要加强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支特殊队伍,只有清楚自己在学校教书育人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具体说来,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主要由辅导员们来组织实施和引导。辅导员要紧密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和群众性社团建设,负责处理好大学生日常事务,指导和组织开展各种专题教育,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
1.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就是辅导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影响辅导学生,做好专业课程教育之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3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零距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体察学生一言一行,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深刻了解学生,才能正确辅导学生,才能教学相长,才能做好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才能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2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7年8月14日的第九期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上讲到:“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新时期的辅导员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
2.1 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关系到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性问题。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在成人成才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这就要求辅导员:(1)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更要有深刻的领会;(2)实际工作中始终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思想上和言行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分辨力,具有坚持真理和服从真理的政治品格;(3)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法》和学校规定的各项义务。
辅导员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给大学生以正面的引导,增强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逐渐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2 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辅导员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过硬的合格人才,要求作为导航人的辅导员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就要求:首先,辅导员要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德育观,在工作中做到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辅导员要注重个人良好品德的培养,注重自身举止的文明修养,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品行端正,诚实公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团结协作精神。作为辅导员,要把学生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对待,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激励自己,在学生工作中做到每一件事都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握全局,有的放矢,保证学校的稳定,维护学校的和谐发展。
2.3 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
高校辅导员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2.3.1 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支特殊队伍,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基层指挥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带好学生,打好思想政治教育“攻坚战”。
为了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辅导员需要在工作中自觉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积累人生阅历,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科学规律,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在工作中讲求实效,高效处理学生日常事务,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运用科学规律指导自己的工作,一定会使工作局面大为改观。
2.3.2 心理咨询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正是80后的处在社会变迁中的大学生,兼有知识分子和青年的双重身份,是社会上对新生事物最敏感、最积极的群体,思想行为受社会上多元文化冲击主流文化的影响直接而尖锐。他们激进与先进,批判与反判,具有生命力与破坏力并存的特性;同时,他们面临社会环境和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惑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困惑等,容易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这种心理在大学生中或表现为自我中心,或表现为自我矛盾,或表现为自我迷失。
针对上述心理,做好大学生的辅导工作,需要辅导员具备心理咨询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品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等,在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就容易发现问题的根源,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要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特殊群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大学生的相关心理障碍进行敏锐的判断,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第三,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沟通技巧,才能因人因事而异,运用心理咨询技巧使学生的认识、情感和人生态度发生积极变化。在工作中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当代大学生标准,要让大学生懂得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是健康的心理表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3.3 就业指导能力
就业指导是大学生成人成才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环节。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是高校辅导员应尽的职责。辅导员熟悉和掌握职业指导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有意识地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发现和挖掘他们的职业素质,指导学生去科学分析和认识自己的职业特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择业观和人才观。
在就业工作中,辅导员通过收集、积累和分析处理职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兼顾社会需求,结合学生个人的求职意愿、专业特长,帮助学生找到合适满意的就业岗位。同时,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中,通过对社会职业供求背景及现状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目前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转变求职观念,使大学生就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2.3.4 驾驭网络能力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网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高校辅导员应该在信息大潮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鉴别和正确利用有益的信息。
辅导员有效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驾驭网络,主动走进学生熟悉的网络世界,才能发现网络传播中的学生问题,真正贴近和掌握学生思想波动及心理变化,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因此,辅导员要增强网络知识,关注网络发展趋势,熟悉网络文化,研究网络传播艺术,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 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3.
[2] 王忠海.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指导新形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53-54.
[3] 林琳.“专业化”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与保障机制[EB/OL].教书育人·高教论坛http:/ /www.jiaoshuyu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