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基础教育新理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化,近多年来出生的孩子从表象上观察就显得比以前的要机灵、活泼、聪明的多。这就意味着关于他们的教育务必要采用先进的理念教育。
  教育,不只指学校教育,更应给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管是哪种教育,其主导思想都应是先进的,现在的年亲父母大都是有文化的人,最起码都能认识中国的汉字,这对接受当代新理念教育有很大的助进作用。最初,孩子的思想其实就是一张白纸,作为教育者(父母、教师、社会)要在上面绣上什么图案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绣。这个问题成为近年来我们大家最头痛的事情。就这个问题下面我作为教师谈谈自己浅显的见解:作为当代教育者之一一教师,是最先接受新理念教育思想的,做到融会贯通才能用这种思想去教育学生。
  教育一词渊源于“引导”的意思。中国历史主体教育理念:孔子的教育思想一一儒家的教育思想一一法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都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面,主流是历史发展的方向。
  当代教育理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实践的深入,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着狭窄化、短期化问题。重视主课,轻视副课,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为升学而读书,不读人生之书,不读社会之书,教育的价值(对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发展的奠基性价值)无法体现,因而我们必须确立科学的基础教育理念。
  
  1.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突出创新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基础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规教育的起步阶段,它的价值不只是满足眼前的需要,还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当然,这里所说的未来,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和个人发展的未来。未来社会是一个变化与发展的社会,其变化的速度、幅度和深度都远远超出以往任何时期,人类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加速趋势。因此,把继承和掌握人类历史上积累的基础性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价值的判断,显然是不够的。
  坚持“面向未来”的思想,基础教育必须瞄准创新打基础,打好有利于创新的基础。肩负起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学生从小学会独立思考的意识,探索真理的志向,培养学生运用获取知识去选择、获取和吸收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那种认为创新就是重大发现和发明的观点是片面的。每当学生对某个作文命题提出独特的构思,或用独到的方式解开了一道数学题,或以独特的想象力绘制了一幅图画,其中便蕴涵着创新的成分,而且可能会构成未来取得重大发现或发明的基础。创新能力的真正获得,首先在于创新精神、创新性格与创新习惯的养成,在于学习主体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尊重与爱护,在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而在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中,在那种鼓励听话,鼓励无怀疑、无批判地接受的气氛中,是很难形成创新的精神性格与习惯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无从谈起。所以,基础教育必须突出创新。
  
  2.基础教育必须全面,适度
  
  陶行知先生这样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人的发展决不仅仅取决于其知识、智力,而是取决于其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包括人的知识、智力、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因此,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础,必须是全面的基础,包括知识、智能、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基础。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匡正不利于人的发展和人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片面的基础观,改变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会轻会学、重智商轻情商、重求知轻做人的做法,真正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宽厚的基础。
  基础教育的全面,是指基础的广度,基础教育的适度则是基础教育的深度。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一定要确立终身教育观念,应通过具体活动开展学习指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获得继续学习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学习的态度,应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智能;应磨练和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的情趣,应使学生保持和增强足以承受得住未来学习和生活变化所需要的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基础教育必须强调教育过程的协调性,注重个体发展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教育的手段和课程的设置,都应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从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理解基础教育,把那些最具迁移性、生长性,真正属于“基础”的东西作为学生“精神养料”,而把那些非基础的东西剔除出去,保证基础的适度。
  
  3.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
  
  强调在小学教育价值观中注重学生生命主体发展,就是要使每一个教师都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工作直接面对生命主体,关系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生命的成长。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所从事的全部教育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不是消极的对象,是在教师影响下有权成为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人的积极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主体意识的人,具有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动力机能,而不是装知识的口袋,不是任意灌注的容器,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的人。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尊严、需要与愿望,尤其有发挥独特能动性的愿望。还是充满活力、有发展潜能的人,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善加开发。学生是完整的人,其身心各要素需要得到完善发展,教师不应人为地割裂其身心发展而孤立地培养他们,而应塑造和培养身心健全的人。
  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性,主体的发展是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而不仅是某些方面或部分的片面发展。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能取得成效。若离开学生本身的积极活动,教师的一切努力终将化为泡影。
  
  4.基础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性
  
  基础教育是社会公共事务,它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把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人的要求作为学校教育必须满足的重要任务,不能因为学生年龄小,教育教学内容基础性就忽视时代、社会的变化。甚至拒绝、抱怨社会的变化,保持那份稳定和宁静。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意识,在文化精神上走在时代的前列,把创建新文化并用新的文化精神滋养年轻一代作为应尽的责任。
  我国传统基础教育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内容。所以,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及时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体现时代特点,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论证,结合我校的实际,必须树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张扬个性,激发创新精神,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
  从这个教育理念出发,决定了我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充分体现其精髓。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所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影响都要充分体现。咖:制定各种计划,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班主任教育活动,相对进步记分法,多研究个案,多问为什么,不要体罚,要相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别。多表扬,多激励,为师之道,贵在宽容。工勤人员如何保证学生健康发育,提供营养。5岁到校,13岁毕业,7年的时间。]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晤言一歌曲一一舞蹈一一一来源于生活。珩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品位源于习惯。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1、长期以来,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学生做操,并且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其内容单一、乏,形式机械、呆板,学生早巳厌倦,绝大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形式而已,不仅体育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改革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势在必行。  2、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开辟舞蹈、健美操、游戏、传统项目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全体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效教学因此成为现今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出发,一线体育教师越发感到快乐体育课堂的构建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分不开。体育课是学生体验性较强的学习活动过程,怎样能够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学练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是每一个体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管理一起构成了学校管理的核心。时代的发展给中专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反思了新形势下中专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专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中专学生;管理;创新    新时期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管理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中专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们在抱怨随之而来的这
【摘要】自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但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对学习方法的研究超过了对语文本身特点的重视,造成语文主体内容的流失。课堂变得越来越热闹而空洞,笔者针对当前语文课堂存在的“低效、无效”现象做出了一些理性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简约;有效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培养学生综合为主要目标的理论,本文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对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进行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本文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化学 教学    新课堂标准强调初中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当中学会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懂得如何去用化学知识去认识身边的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51-01  合作是孩子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
不论在哪一个学校或哪一个班,学困生都是客观存在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班级管理中的难点之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学中所谓“学困生”,除极少数受智力因素影响外,绝大多数是受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影响。欲转化这些学困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学困生献出爱心    通常了解一个学生,是看分数,看表现。其实,可爱不可爱是相对的,优秀不优秀也是相对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最近两年,我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发现一些问题。  案例:  小学数学第六册《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片段。  师:60÷2=?大家讨论讨论。  生:等于30。  师:606÷2=?大家再讨论讨论。  生:等于303。  师:以上两道题目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大家会做吗?  生:会做。  师:下面的时间
【摘要】文化因素是语言和语言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颜色”词属于极其活跃的词汇,在中西民族的生活中起着迥异但又重要的作用。把“颜色”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研究有助于学习者对中西文化深入的理解以及教学者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颜色;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    作为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不了解它的语言,那就像在看无声电影,同样,
[摘 要]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教育改革的深化必然引起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和教学的发展方向,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运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思想观念 人才观念 转变    人们曾见到过这样的现象:牵一头大象,用一条细绳就可以了,而牵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