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固定化及其在食品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tr12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酶作为一种绿色的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在食品等工业领域,但是其结构极易被破坏且在环境中稳定性较差,固定化脂肪酶是提高其稳定性和重复利用率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为脂肪酶的固定化带来了契机。由于脂肪酶是作用于油水界面的特殊酶,固定化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会直接改变固定化酶的催化特性,提高酶活力、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固定化脂肪酶的材料和方法,及其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固定化脂肪酶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该文以阳春砂根茎为原料,对阳春砂根茎多糖(Amomum villosrm rhizome polysaccharide,AVRP)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研究结构特征和抗氧化活性,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DEAE-52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AVRP-1。通过化学成分、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L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AVRP-1结构进行表征,以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评价AVRP-1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AVRP-1总糖含量为90.34%,蛋白质含量为0.64%,糖醛酸含
以药食同源原料苦荞、薏仁米等为主要基质,利用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作为发酵菌种实现固态发酵,试研究菌种对此类发酵基质主要活性成分的分解情况,添加不同比例的天麻(Rhizoma gaetrodiae)参与灰树花的固态发酵,探究天麻对发酵基质中总黄酮分解程度以及灰树花对基质中中药天麻所含天麻素(p-hydroxym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GA)、对羟基苯甲醇(p-hydroxybenzyl alcohol,HA)、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lb
桃作为跃变型果实,其贮藏时间较短且极易发生冷害、木质化。1-MCP作为采后果蔬保鲜效果较好的化学处理方法,在新鲜果蔬采后应用。本实验以两种成熟度‘霞晖8号’桃果实为试材,采用10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密闭处理果实12 h,探索20℃1-MCP对贮藏期间不同成熟度桃果实品质和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均能抑制两种成熟度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贮藏第4 d时,1-MCP处理低和高两成熟度果实的呼吸强度分别较对照低12.16 mg·k
为实现宁强核桃馍批量生产过程中品质控制,对其焙烤过程中质构、色差、感官品质进行研究,并利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核桃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随着焙烤时间的延长(3~12 min),核桃馍硬度、咀嚼性显著增加,而弹性、胶着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时间焙烤后,核桃馍亮度值L和黄度值b显著下降,而红度
为研究虾青素-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涂膜液对罗氏沼虾的保鲜效果,该文以羧甲基壳聚糖和实验室自制虾青素为主要原料,分别制得不同质量浓度(30、60、90 mg/L)的虾青素-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涂膜液,对罗氏沼虾进行涂膜处理,以未添加虾青素的羧甲基壳聚糖组为对照,未经涂膜处理组为空白,在(4±1)℃条件下贮藏并测量罗氏沼虾的感官评分、菌落总数、pH、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
为研究不同浸提条件对欧李果露酒品质的影响,明确其最佳浸提条件,以期提升欧李果的利用价值和新产品的开发。以欧李果实和清香型白酒为原料,选取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4个因素,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欧李果露酒总酚含量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欧李果露酒风味和品质影响较大,其中料液比4∶6,乙醇体积分数28%,浸提时间13 d,浸提温度22℃为最佳浸提条件,所得欧李果露酒乙醇体积分数为16.78%,总酸5.2 g/L,总糖含量101.2 g/L,干浸出物1.2
该研究从曲霉型豆豉后发酵过程中分离筛选到1株产香酵母WLW,经鉴定为Trichomonascus ciferrii。为探究该菌株纯种发酵生产豆豉的可行性,将该菌株应用于纯种豆豉发酵,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C-MS,SPME-GC-MS)对纯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豆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纯种发酵豆豉共检测出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3种、酮2种、酚3种、醇12种、醛5种、酸5种、吡嗪7种、呋喃2种、芳香族3种、其他2种;自然发酵豆
该文研究了酿酒酵母中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PDC5的缺失对2-苯乙醇合成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2-苯乙醇高产菌株的代谢改造策略。首先利用CRISPR/Cas9双质粒敲除体系构建pdc5△突变株,通过优化过的培养条件进行摇瓶发酵,发现基因PDC5的缺失能够促进酵母合成2-苯乙醇。分别表达芳香族转氨酶Aro8p和Aro9p,发现在缺失Aro9p的突变株中过表达Aro8p能够促进2-苯乙醇的合成。由此构建了重组菌株RM59-810(pdc5△aro9△PTPI-ARO8-TTT
研究了分离自安化茯茶的不同“金花”菌对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转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糖苷以及苷元含量,以此为指标,结合糖苷转化率筛选出1株最优转化菌株谢瓦曲霉JH-4,并对菌株谢瓦曲霉JH-4液态发酵豆粕产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豆粕添加量12%(质量分数),接种量8%,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大豆苷转化率为91.40%,染料木苷转化率为99.58%,大豆素从35.75μg/mL增至292.94μg/mL,染料木素从30.5
为了探讨减压处理对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研究了在常温(25℃)货架期间40、60、80和101.325(常压)kPa等不同减压处理对荔枝果实品质、细胞膜功能以及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其他减压处理条件比较,60 kPa减压处理明显抑制了荔枝果实褐变和腐烂的发生,使果实保持较好的新鲜度和品质;经过60 kPa减压处理荔枝果皮较好地维持了细胞膜流动性和减缓了细胞膜透性增加,保持了荔枝果实在贮藏期间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随着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60 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