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强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发展个性,已成为中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的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不仅可以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明白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
2.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学会物理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二、职业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也正在进行。但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2)实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组织随意。
由于存在以上两点问题,因而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利用课堂实验教学,质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直接应用。物理学就研究方法而言,是从观察、实验到假设猜想再到实验,逐步形成理论。就物理理论而言,是从具体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入手的,这就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须先感知现象,继而以物究理。“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多方法、多形式、多渠道地激发其求知欲,塑造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心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基础。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而言,他们刚初中毕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模仿性强,活泼好动,在教学时,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可用提问、悬念、演示、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演示纸张和石块同时下落,石块和金属片同时下落,提出:物体下落快慢是否和物体本身的重量成正比?然后再把它们放入抽成真空的管内,同时下落,根据看到的现象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学习电学时,把“100W”和“60W”的灯泡串联起来,问哪个亮?实验后再验证。由于这些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现象有时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样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创新,改进演示实验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改进演示实验,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物理学中的许多物理量,如摩擦力、路程、位移等都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来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物理量是怎样抽象形成的,而不是简单地讲出这些物理量的意义,学生一旦形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能力,既容易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意义,又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多做探索性实验
多做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探索规律——拓宽应用。在探索性实验中,学生需运用已学的物理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索性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还要求学生有较多思考和讨论,对于操作的安排、步骤的设计、仪器的选择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按照: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自学、讨论或实验探索——寻求规律——得出结论——实际应用——发现问题的过程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实验时,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4.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开辟多样化的第二课堂
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开辟多样化的第二课堂,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做法有:
(1)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让学生逐步养成精益求精的作风。
(2)要求学生设计小实验,证明简单的物理规律,大胆地把实验放给学生去做,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求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改变周围的环境。
(4)设置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分组讨论,集思广益,组间交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的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不仅可以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明白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
2.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学会物理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二、职业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也正在进行。但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2)实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组织随意。
由于存在以上两点问题,因而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利用课堂实验教学,质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直接应用。物理学就研究方法而言,是从观察、实验到假设猜想再到实验,逐步形成理论。就物理理论而言,是从具体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入手的,这就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须先感知现象,继而以物究理。“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多方法、多形式、多渠道地激发其求知欲,塑造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心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基础。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而言,他们刚初中毕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模仿性强,活泼好动,在教学时,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可用提问、悬念、演示、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演示纸张和石块同时下落,石块和金属片同时下落,提出:物体下落快慢是否和物体本身的重量成正比?然后再把它们放入抽成真空的管内,同时下落,根据看到的现象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学习电学时,把“100W”和“60W”的灯泡串联起来,问哪个亮?实验后再验证。由于这些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现象有时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样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创新,改进演示实验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改进演示实验,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物理学中的许多物理量,如摩擦力、路程、位移等都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来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物理量是怎样抽象形成的,而不是简单地讲出这些物理量的意义,学生一旦形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能力,既容易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意义,又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多做探索性实验
多做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探索规律——拓宽应用。在探索性实验中,学生需运用已学的物理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索性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还要求学生有较多思考和讨论,对于操作的安排、步骤的设计、仪器的选择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按照: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自学、讨论或实验探索——寻求规律——得出结论——实际应用——发现问题的过程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实验时,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4.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开辟多样化的第二课堂
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开辟多样化的第二课堂,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做法有:
(1)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让学生逐步养成精益求精的作风。
(2)要求学生设计小实验,证明简单的物理规律,大胆地把实验放给学生去做,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求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改变周围的环境。
(4)设置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分组讨论,集思广益,组间交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