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与德育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wjd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法包含着教育,教育也包含着教学。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并存,不可分割。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存在着教学和教育的互补关系。教育是内涵和外延很广泛的学科体系,学校教育是以德育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德育教育除了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之外,也是各学科所要面对和实施的重要目标,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是教学规律呼之欲出的产物。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体现了树德立人的目的,是行之有效的国家和民族的基础工程,具有深远的时代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语言是交流思想、交换信息的工具。思想和信息都是包含着说服因素的具体内容的。英语的日常对话也包含着大量说服的因素:同意、不同意、接受、谢绝、猜测、推断、鼓励、赞成、反对、满意、高兴、失望、抱歉、饶恕等,无一不希望有关方面予以相信、拥护、承认或与之共鸣,说服不意味着转变思想。学习语言对思想意识的形成比学习其他学科具有更直接更原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的根本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之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和其他教育或教学活动一样,英语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和智力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当仁不让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
  我国英语教学法长期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生素质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偏重智力发展。知识的传授,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进行机械的技能训练,死记硬背词汇和语法知识,缺乏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这样,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因素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初中教学承担着“把应试教育转到以提高包括德育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国民基础教育的轨道上来”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法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德育教育和英语素质。
  总之,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潜移默化、寓德于教、以身立德、树德立人。
  
  二、注重德育教育 提高思想素质
  
  德育工作不只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专利”,作为英语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以利于提高思想素质。伟大导师马克思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大,他奋斗的动力就越大。”一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不可能有宏伟的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强大的动力,也绝对意识不到自身肩负的民族重任。英语素质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必须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英语教育,特别是英语素质教学离不开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为英语教学服务,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是彼此不可分割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重要内涵,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关键在青少年时期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中学英语学科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1.要充分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性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过程,是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完成的。因此,必须贯彻“以本为本”的方针,即凭借教材本身的思想性,依靠教师的启发和灵活诱导,“借题发挥”,把德育过程与英语语言教学融为一体。现行统编教材是进行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据,含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在教学中如果不积极去挖掘利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不能使这些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学生会错误地理解,造成适得其反的思想影响。例如,学了What a good, kind girl(BookⅡLesson 62)后,学生可能会片面地认为“做好事会误了自己累了自己”等不正确的观点,应向学生提出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从小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品德,教师应该掌握全局和熟悉各课文的思想内涵,在备课时,首先备好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2.善于疏导 教书育人
  教师指导学生去认识语言知识和操练语言技能的过程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经历了由认识→实践→再认识、提高→再实践→掌握的习得过程。教师应当按照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事物的观点,去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思想过程和心理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想素质,笔者所任教学校的前身为子弟学校,生源状况较差,英语教学只能知难而进。俗话有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提倡多鼓励、少批评的办法,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关心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做到与学生双向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创造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发挥,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开发学习英语的智慧和才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因势利导,长善救失的目的。笔者曾任教的一位初一学生平时放松学习,成绩不理想,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他一度产生辍学的念头。经过长期跟踪谈心,笔者就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端正学习态度等尖锐的问题同他交换了看法,采取鼓励、肯定、培养情感等方法感化他。在主动找教师汇报思想认识后,他的成绩一天一小变,一年一大变,中考时以班里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地区重点高中,为学校和其本人争得了荣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树德立人的目的。要想说服学生,必须使他们信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做好表率作用。教育代替语言教学而应通过具体、形象、多样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以“涓涓的细流”来滋润学生的心灵,让这个小小的音符变成花朵推开青春的大门;变成绿荫推开夏的大门;变作果实推开秋的大门;化作飞雪推开冬的大门。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内教学
  在师生双边交际中,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使用、词和词组的教学、例句的选择、句型的操练、作业的布置等都无不包含着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可通过常规教学或通过情景会话,故事复述,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及途径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
  2.课外活动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的思想教育因素,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报纸杂志;开展英语朗诵活动和开辟英语园地,以多角度多层次地渗透思想教育。
  3.阅读
  除了充分利用教科书里富含德育教育的篇目外,教师在补充阅读材料时要尽可能选择思想内涵、语言知识与课文同步性强的读物,供学生进行阅读,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思想上也得到了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电化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形象的教育,尽可能多样、新颖、自然贴切地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在理解、操作和运用英语的同时自觉地接受了思想教育。
  
  四、灵活运用教材的德育素材
  
  1.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英语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素材,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样即使他们遇到暂时的挫折,也会义无反顾地朝着既定目标走到底。
  “Do you think our country is beautiful?”
  “Yes.”
  “Do you love it?”
  “Yes, very much.”
  学了以上的对话内容后,笔者趁机结合祖国的辛酸历史以及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进行思想教育,学生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从而坚定了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的决心。
  学习了爱迪生的故事后,我就启发他们像爱迪生一样勤奋好学,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这样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次洗礼,从而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
  2.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教材里有关助人为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思想。在Dr Bethune和Florence Nightingale(BookⅡLesson 71)里应教育学生以南丁格尔和白求恩为榜样,树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博爱思想和无私奉献精神,提倡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学习目的性教育
  在起始阶段,及时反复地进行目的性教育,是使学生懂得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下决心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之一。马克思、列宁、周恩来等一代伟人动人的学外语的事迹,是学生们的榜样典范。教材中English is widely used(Book Ⅲ Lesson 34)等课文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英语目的的教育,提高他们学好英语的思想认识,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学习兴趣,教育与鼓励学生立志学习英语,以便提高将来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为祖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善于挖掘、灵活运用这些德育素材,一贯性和长远性相结合,时时刻刻不懈地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品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真正寓德于教,教书育人,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参考文献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1).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关键在于“米”,即写作材料,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但不少由于无“米”而无法做出“好饭”来。  看来,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注重积累生活素材上,注意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点,让他们从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提炼主题,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包括读的书少、记住的少、观察生活的少,所以,学生作文时便没词
2010年6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了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共鸣场景?笔者认为:李校长
恒成立问题是指题设中含有恒成立条件的问题,由于此类问题具有“变”中有“不变”的特点,又涉及高中数学中的多个分支,易混淆.因此本文就此类问题的求解给出方法,供参考.    一、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相应性质来解决问题  1.构造一次函数  【例1】 若x∈(-2,2),不等式kx 3k 1>0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解:令f(x)=kx 3k 1,则转化为f(x)>0  在x∈(-2,2)恒成
作文教学是最令语文教师头疼的一项教学任务。它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学生兴趣差,水平提高慢,指导难,批改量大,教师费尽心血却效果甚微,所以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怕上作文课。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如何上好作文课,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不能不解决的难题。要突破这个难题,首先就要找出“病因”,分析目前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