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好课,历史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7)02-0020-04
  
  随着课程改的深入,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大家都想给“好课”一个比较准确的界定。下面,笔者以初中历史课为例谈谈一节好课应具备的条件。
  
  一、好课是实用的、常态的
  
  新课程下历史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历史课堂出现了生机与活力。但是,有些课只适合让人在特定的时间里去“观摩”,而不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再现。也就是说,有些课看起来完美,但缺乏推广价值。比如说有些公开课,设计精巧独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连授课教师都不能不承认,平时的大多数课不是这样的。因为,一节公开课的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设计流程一般是这样的:第一步,选课。选容易设计学生活动、容易引起学生兴奋点的课。第二步,构思,包括整个教学设计和安排。第三步,师生的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或进行历史剧表演,或进行辩论,准备辩论稿。第四步,教师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按照教师预定的教学需要修改学生的作品。第五步,教师先找班级试教,请同科组的老师听课,提建议,进行全面调整后再试教、再调整。第六步,公开课展示。
  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公开课前,已经在不同的班级上过五六遍了。以上过程可能花费两周、三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最后,呈现出来的课可能就具备了如下特点:教学目标明确、安排合理、课堂提问恰当、课件精美、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气氛活跃、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语言清晰流畅……这样的课,我们经常会听到。从讲课本身来说,似乎无可非议,但是细细想来,我们就会发现,课的每个环节更多的不是上给学生的,而是上给听课老师的,是为了展现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等。所有的环节都是预设的,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呈现出来的课是非常态的。表现如下:一、教师和学生为了这节课花费了平时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上这节课,有可能淡化了其他教学内容。因此,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够这样上。二、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教师的水平,这些课常常在一些所谓的试验班、重点班去上,而普通班会是另一个版本。三、课的表演性太强,缺乏不可预测因素引发的师生思维的碰撞,体现不出教师的应变能力与学生的“认知冲突”,体现不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师生互动中对知识的共建。
  通过课例研讨,推广教学经验、教改成果、促进交流是提高历史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途径,但应该追求平实,而不是作秀。一堂实实在在的课,应该是:不仅现在可以上,而且什么时候都可以上;不仅对着自己的学生可以上,而且换了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可以上。
  
  二、好课所达成的目标是完整而全面的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落实这“三维”目标时必须注意三者的有机交融、渗透。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进而学会学习。而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下面这位教师的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的设计,就比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首先通过图片、音像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较好地完成基础知识、基本史实的教学:了解隋唐时期比较活跃的对外交往情况: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及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隋唐与新罗的频繁往来、玄奘取经等史实。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隋唐时期对外开放、弘扬中国文化及主动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如:你喜欢唐僧吗?为什么?历史上的玄奘是怎样的人呢?玄奘取得了什么成就?鉴真和玄奘有哪些共同的品质?问题自然而真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学生在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会产生心灵共鸣。同时,教师又深知历史的现实功能,及时补充了2006年“中印友好年”的相关资料。又设计了颇有意义的讨论题“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借鉴隋唐“对外友好交往”这一课给你的启示,你认为中国现在应该向哪些国家学习?学习它们的什么?而学生的回答,也充分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思考,令人惊喜。
  以上课例中,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说明只有讲究目标落实的整体性,才有可能达到新课程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好课是生成的
  
  所谓“生成性的课堂”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了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的课堂。也就是说,虽然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已经设想了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但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如果按部就班地执行预定的教学设计步骤,那样的课堂必将死板单调。生成的课堂是师生的思想和心灵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中获益的不单是学生,更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学生处在思想自由、表达自由的最佳状态。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有一位老师在设计“大一统的汉朝”时,把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探究题“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设计为小组讨论题,讨论是安排在汉朝的历史学完之后,即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之后。主要是考虑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史料,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正如预先想像的,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正当大家争论激烈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这两个人物的功劳是没有办法比的。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采取的政策自然不同。”老师听到后,愣了一下,显然这是他预设以外的另一种看法。学生们也停止了争论,似乎想看看老师如何评判。这时,老师已恢复了常态,但并没有顺着这位同学的观点去引导,而是微笑着说:“你的想法很好,大家继续讨论吧。”同学们很快从刚才片刻的沉寂中回过神来又继续进行“谁的功劳大”的讨论中。火花一闪就熄灭了,这个在课堂中生成的宝贵资源被扔掉了。其实,老师完全可以顺着学生提出的观点深入下去,进而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比较历史人物。
  另一节课“盛世经济的繁荣”,在学习完“贞观遗风”之后,对于武则天,授课教师用了课本的“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这 句话进行了概括。之后,老师准备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中去,突然有一个学生说:“武则天头脑简单。”他的一句话,立刻招来了一片附和声。老师马上问:“为什么这样认为?”学生七嘴八舌,原来,他们是从正在播放的电视剧《至尊红颜》中得出的结论。这时,老师调整了教学内容,用八分钟的时间组织了一场小型辩论会。辩题是:武则天是不是杰出的政治家?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他告诉学生:文艺作品不是历史真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看他是否推进了历史发展,是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人无完人,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不应苛刻求全。虽然,老师没能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但这个过程去激发了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了生命激情。
  
  四、好课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把学习变成一种活动,一种需要和乐趣。在实际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明白,学生没有“活”起来或“动”起来的课肯定不是好课,但是“活”起来“动”起来的课是不是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呢?其实,很多时候,主宰课堂的只是一部分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40分钟里没有发过言或被老师关注到。很多时候,课堂由小部分同学控制着,虽然师生之间也在互动,但动的是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演的机会越多,得到的成功感越强烈,也就越发喜欢这个舞台。而另一部分学生只是在欣赏同伴的表演,他们没想过自己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分子。这就需要老师付出努力,通过精心独到的教学设计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展示的舞台,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感受历史的魅力。所以,要真正地体现主体性,教师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有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距离主体性的课堂还有相当的距离。当然,在同一个教室里,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创造适合他们表现的机会。主体性的课堂,不但是学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而且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课堂才能更加富有生命力。
  
  五、好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表现为好奇心、想像力、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而教师应为学生的“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创设氛围。在一次说课比赛中,一位教师设计了一节以郑和下西洋为主题的小组活动课,课题是“大航海梦想”。他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收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路线、遇到的困难及意义等有关资料。现场提问时,一位评委就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向讲课教师提问了这样两个问题:
  评委: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哪些?
  教师:学生会说出很多吧,比如:宣扬国威,炫耀强大、富有,进行友好往来等等。
  评委:那么,你准备告诉学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师:我觉得,应该是“为了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往来”。
  显然,这个结论也是教科书中的结论。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兴致勃勃地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经过思考、研究、争论,最后得出的判断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可是,最终的结局还是回到了教科书,学生是否会有被愚弄的感觉呢?以后再有类似的活动他们还会全身心投入吗?还会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兴奋吗?在教学中,经常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教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也试图引导学生去探究,但最后,教师又常常不放心,又把学生拉回到课本中,或者是以自己的观点作为对学生活动的小结。有时候,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新想法、新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闪现的火花如果没有助燃剂的话,很快就会熄灭了。反之,如果学生习惯了“异想天开”,老师又会呵护、支持了他们的“异想天开”,那么,很可能,这种思维习惯就会迁移到其他学科乃至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有时也会通过历史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因此,一堂好的历史课,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维及教科书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在自由争鸣的氛围里培养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向权威挑战的意识,进而形成自觉的创新意识。
  
  六、好课应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与终身发展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在让学生掌握历史史实、培养他们历史思维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意义和目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一堂好的历史课,不只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训练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心灵、完善人格。一位老师在上完“昌盛的秦汉文化”后,写下这样一段教学后记:“学习历史,仅仅靠观察和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应以一种研究的精神去史海拾贝。例如: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内外基本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小学时就能解决了,教师教学时只要通过投影一幅《地动仪》、《张衡》彩图即可。为了把学生带到科学探究的境界,我提出了另外三个问题: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哪个方向发生地震,铜柱就会倒向哪个方向?地动仪能否预测地震的发生?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之间立刻争论不休。有的学生模仿《地动仪剖面图》,拿着两支笔,像架在地动仪内部的竖杆和横杆,另外一位学生配合着,‘嘭’地震动课桌。竖杆向着震源的方向倒了,为什么不反向倒呢?学生们通过集体智慧懂得了‘地震波’现象,达成了‘地动仪只能测定地震发生后的方向位置,但不能预测地震在将来什么时候发生’的共识。至于对竖杆倒向的方向问题,我提示了学生‘竖杆上部粗,下部小,这种装置设计是否就一定能保证竖杆倒向地震波冲击的方向?希望同学们上网查询,请教物理老师或物理学教授,因为,老师也正疑惑着’。诚然,问题没有完全在课堂上解决,但围绕问题的探究过程是明晰的,是有价值的。学生通过自我或合作探究掌握了已知的,又保留着未知的;既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望,又让他们产生对未知领域问题的牵挂……”
  也许,有的学生从此会对物理学产生兴趣。即使这兴趣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至少学生们感受到了历史课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历史课中更有大量的蕴涵情感因素的事件、人物或恒言警句。同时,历史现象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又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多彩性和丰富性。寓情于史、寓情于理的历史教学不单使学生从理智上获益,更是从道德上、美感上、心理上的一种熏陶和沐浴。因此,中学历史教育是塑造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最佳课程。所以,好的历史课留给学生的精神应该是永恒的。
  
  责任编辑:王公悫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代教育的主干思想应该趋于开放化、多元化、新颖化,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教育应该具有不同的教育方案。如今小学语文的教育内容仍然以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互动式的思考,老师与学生的教育模式也停留在“讲”与“听”的模式中,导致了小学生对语文课本失去兴趣。为了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应该将学生和老师进行积极对接,使老师能切身感受到学生对学科的疑问以及思考。  关键词:互动;小学语文
[摘 要:作文素养的训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体现,其学习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但以往的教学方式成效微弱且效率低下。片段训练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片段训练法;初中;作文教学]  片段作文,顾名思义,就是指一篇作文的某些片段,一般是指文章中较为精彩的片段。这些片段不限范围,大到可以是针对某一事物的描写
1077年四月,苏东坡调任徐州(今江苏徐州)知府。一天,他收到一封来自江西的信,写信人叫黄庭坚。在信中,黄庭坚诚挚表示愿拜苏东坡为师,并附有两首诗作。看完黄庭坚的诗,苏东坡大为赞赏,当即回信:“你才华出众,在我之上,我没有资格当你的老师,还是做朋友吧。”得到苏东坡的肯定,黄庭坚很开心,更把苏东坡看成自己文学上的知己,于是每有新作便寄给苏东坡,苏东坡也每信必回,一来二去,两人虽未曾谋面,却惺惺相惜。
在许多明末清初士人的笔下,多灾多难的大明王朝另有繁华:东南沿海经济高度发达,晚明文化也空前繁荣,诗词、戏曲乃至科学成果层出不穷。遗民以极致的笔墨,生动地追忆明末的繁华生活,似乎明朝亡得那么让人痛惜。事实果然如此?  细看明末清初很多相关记录,不难发现所谓“繁华”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既得利益者也主要是士人阶层,而整个明朝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以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来说,商品经济原
齐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邦,令人想起泰山和黄河:泰山巍巍,虽不自显其高,却被尊为五岳之首;黄河浩荡,虽非中国第一大河,却培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20世纪的齐鲁大地,虽饱经蹂躏和磨难,却仍锻炼栽培出众多的俊彦之士,仅驰名于学术文化界各领域的大家,即可开出傅斯年、王统照、王献堂、季羡林、任继愈等一长串响亮的名字。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中国知识界焕发了第二次青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成果尤为突出,出现了
摘 要:学生自我意识初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是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地理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地理教学的束缚,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打造开放式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全面了解初中地理知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开放式课堂;空间想象能力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摘 要: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启蒙关键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基于每个孩子的特质。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孩子们的差异性,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实施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处理数据信息,教师可以利用数据的反馈,迅速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个别化的指导,重视每个孩子的个体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数据;个别化指导;差异  一、问题提
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人马丁·埃文斯、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因为他们在改造活体内特定基因的“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技术方面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作为获奖者之一,马里奥·卡佩基(Mario capecchI)的坎坷身世也因此被世人了解,令人惊讶的是,他竟是在食不裹腹的流浪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的。  卡佩基1937
清代有一个雷姓家族,前后200多年,这个家族的七代人都是中国高级的建筑设计师,先后多次主持皇家建筑设计,被世人誉为“样式雷”。中国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更是打上了“样式雷”的烙印:圆明园、故宫、北海、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这些耳熟能详的建筑烫样都出自雷姓家族之手。  1683年,清朝重修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康熙对此非常重视,有一次亲自来查看进程。可是当工匠们举起大梁的时候,却被卯榫卡住了。
[摘 要:结合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况,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多方面论述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的重要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小学信息技术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策略,希望对于今后深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多元化模式;教学改革]  当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信息技术中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