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o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是历史研究和学习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有这样的叙述:“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史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历史的理解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而研究性学习追求的目标是:改变学习历史的方式,即使历史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目标是吻合的。因此,本文主要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角度来谈一谈“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证据意识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史料实证素养,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
  陈辉教授指出:“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类似史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以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在历史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景中,去主动发现问题,确定问题,并应用相关知识探讨、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形成正确历史意识的一种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历史研究性学习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开端,以反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过程,以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目标。
  一、 树立重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育理念
  历史教师是历史课程实施的主导者,因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起重视实证教育的理念。首先,历史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史料实证教育。传统历史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则需要在此基础上更为强调过程性知识的引导。在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论证历史问题,增强其历史分析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严谨的思辨意识。其次,历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较高的史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这一培养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再次,历史教师应深挖教材,精心打磨教学设计。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主要进行于课堂教学,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材料,做到史论结合,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二、 重视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生成
  问题的生成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历史课堂内问题生成的途径主要是:教师提供问题和学生提出问题。
  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设问是课堂提问中最普遍的学习模式。教师应注重设问与创设问题情景,并且通过以下途径实施:一是利用教材本身内容设问。教学内容即问题,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无疑处设疑,使其思维产生矛盾,从而创设问题情景;二是通过教材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境;三是利用不同观点的争论设问;四是在对中外历史事件、历史史实的对比和联系中设问;五是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最后是引入课外有关史料或新课程历史教材围绕重点问题插引精选的信息资料来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此外,教师的设问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水平等情况,其设问要围绕教学的重点,所设计的问题要明确而具体。
  研究性学习中的学生提问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第二种模式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最有价值。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提问的前提。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其一,指导学生从获取历史信息中发现新问题。历史信息主要是教材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除了对学生作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外,还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对获取历史信息的观点、结论、论证方式的概括与提炼,提高学生历史信息处理能力。其二,鼓励学生质疑与设问。它能激发学习兴趣,增进自觉产生新认知需求,为解决问题、探究新问题做好准备。其三,引导学生对问题多做假设性回答。
  三、 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具体措施
  问题生成之后,便可围绕具体的问题去收集、分析和运用史料。具体步骤如下:
  课前收集整理史料。有两种方式,方式一:教师在课前进行史料的收集。渠道如下:首先是认真研读教科书。教师首先要挖掘教科书上重要的史料信息。其次是研读教参,教参上提供了许多原始资料,可充分利用起来。第三是浏览相关专业网站,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最后是收集与讨论的问题有关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方式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史料,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史料的不同类型,包括文献、图片、实物、遗址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搜集史料的主要途径,如书籍、网络、博物馆等。
  课上分析讨论史料。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去分析史料。鼓励学生去分析史料的内容,从中引出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及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甄别史料的方法,这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关键。
  课后理解运用史料。引导学生规范地运用有价值的史料表达自己的历史认识,养成实证和理性的态度,这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目标。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可通过探究性学习、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引导学生规范运用可靠的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总之,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不仅要树立重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育理念,还要重视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生成,并且在问题生成之后,围绕具体的问题去收集、分析和运用史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陈辉.历史研究性学习论[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
  [3]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4]安桂清.“研究性學习”的实践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思路,提出改革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 ”的全面到来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普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先决条件对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
摘要:在当前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并且在整个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电子商务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电子商务教育实行优化,而信息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可使这一目的得以较好实现。本文就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商务教学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教学优化  随着现代社会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社会上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也有着越来越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并不是教师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学生盲目地听和记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教学的主体,应当发挥带动作用,以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实践活动调动课堂氛围,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多变性以及复杂性。本文以此为目的,先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趣味性教学的意义谈起,再分析如何对初中历史课堂进行趣味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教学  一、 对初
摘要:随着教育界的不断革新,社会对于教育要求的转变,目前高中历史课程中也需要设计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在转变形式中转化教学法是其中一个比较实用的方式,将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每一个专题的教学内容都能够因势利导的转化为让学生更加容易记住理解的知识点,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转化教学法;高中
摘要:历史学科可以有效培养中职生的民族精神,因此中职历史教师担负着这一艰巨任务与使命。但目前中职历史教学情况不甚理想,其原因有很多,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沉闷等。本文中以中职历史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民族团结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以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职历史;民族团结;渗透策略  一、 引言  中职生正处于成长关键阶段,智力与能力正处于上升状态。此时他们充满英雄主义情节与好奇心理,希望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地理作为高考必考的一门科目备受教师与学生的关注,所以地理的学习任务也格外的繁重,学好地理对于文科生来说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知识点复杂、知识点繁多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成绩不能明显的提高。所以本文就是简单的说明一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难点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难点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了课堂教学角色的转换,必须熟透整体教材内容,将其汇成知识的源泉,以此来引导学生选择自主学习的模式,努力探索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明确历史学习的目标,提高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断提高  一、 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完成学习的过程。学界也普遍认为是一种比较科学的
摘要: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是指在政治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老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客体。学生是老师教的客体,也是学的主体。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双主体;有效性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