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基础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思路,提出改革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 ”的全面到来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普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先决条件对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且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目前,在各个行业及职位上,都提出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但由于当前我国在高校基础教育教学当中,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怎样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使得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方面的研究开展不够,从而造成計算机基础课程开设的内容与专业技术教学无法进行有效的结合。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出现。第一,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课程开展时,应在培养目标及要求上有所不同,但是,目前学校为了管理方便,在教学当中,仍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法,从而造成在教学开展时,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难以达到最为有效的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在教学当中,所有专业均采取一样的案例开展教学,而没有做到与专业结合,从而造成教学内容与专业脱离,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第三,教师教学时,不具有专业背景,因此在讲解中,无法做到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第四,目前的考核方法方式无法做到对学生实际技能水平的有效体现。
  二、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 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定位
  由于学生专业领域的不同,因此对计算机应用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除了需要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外,不同专业的学生还要具备与其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能,如:对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影像处理;管理类学生需要利用计算机来实施管理;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则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展过程中,应使学生能够在操作、技术、专业三个层面上,做到对综合素质的把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到对专业问题的解决;并对计算机操作能力、应用开发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2. 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制定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做到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有效结合,从而做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制定。我校非计算机专业文科类包含中文、外语、政法、会计、管理、艺术、音乐、体育、医学等各类专业,对于这些专业,在计算机教学当中,都需要做到对不同大纲的有效制定,并做到对与之相关教学案例的有效选择。比如在word教学当中,对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来说,可以利用word来制作艺术类的卡片,对于师范类专业学生来说,可以利用word来进行教案设计。在Excel教学中,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利用其来对财务报表的制作,而对于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利用其来完成对课程表、成绩表的制作,并以图表的形式来进行成绩分析。在PPT教学当中,师范类专业学生需要利用PPT来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而其他专业学生可以利用其来制作论文答辩与个人简历。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使计算机技术做到为各项专业所服务,从而使得学习质量做到大大程度的提升。
  3. 计算机教学方法的研究
  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现状及内容,来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做到以学生为主角地位,教师为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是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就无法有效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即便是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也是消极而低效率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各种措施与方法,来做到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及学生兴趣的有效提升,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当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手段,来做到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的有效提升。
  另外,还可以采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增强教师与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向老师进行询问。教师还可以在网络辅助平台上发布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及课件,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布一些通知与作业,从而能够使学生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三、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1. 构建课程体系,培养专业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对学生通用素质与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已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得以渗透进去,并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及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计算机技术也逐渐成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工具。因此,作为一种基础教育,计算机教学开展当中,应当对各个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做到对其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其共性需求与特殊需求进行划分,做到对教学大纲的有效制定,最终完成对计算机教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有效构建。在教学当中,我校各系计算机类的实验室,要面向学生开放。增设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供学生选题、开发。各门课程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2. 搞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能力
  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对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有效构建。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各个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需与教学的专业做到有效结合。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来说,除了需要完成对与此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任务之外,还需要做到对教学内容及对象的研究与了解,并做到对所教专业需求与特点的熟悉,避免把计算机思路、方法生搬硬套的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进行应用。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是每个老师固定到哪些专业,对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做具体的了解,才方便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种学生可以大范围大量地参与进来的活动的大课间体育,在助益学生减压、提高生理素质等方面均有作用。这种活动开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当积极处理,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关键词:高中大课间体育;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大课间体育是以课间操为基础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这种活动,对推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意义。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较
摘要:初中体育教学为了顺应教学革新的需求,需要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满足学生综合成长的需求,从而为教学体系创新中有效性教学体系的创新提供支持。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主动性;教学创新  伴随教育体系的革新,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教学中,要求将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的提升作为核心,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从而为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学习效果的提高提供支持
摘要:素质教育的呼声带动了体育教育的发展,而篮球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之一。职业教育中的篮球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教育的未来趋势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全民健身的热潮来临之际,学生的篮球学习热情日益高涨,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挤压着中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因此,如何在课堂上达到充分的运动锻炼效果是篮球教育的重点问题。本文介绍了篮球教学的特点,分析了中职篮球教育的现状,给出了提高篮球教育的质量的
摘要:在我国经济模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大背景下,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退,人力资本优势亟待建构。在此情境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必然也会逐渐拔高。由此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从而提升高职高专教育质量已迫在眉睫。体育课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从而有效提升其教学效率则显得至关重要。鉴此,本文即立足高职高专体育课教学实际情况,进而论述素质教育与其结合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
摘要:自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教育层面,我国开始改变以往只注重分数高低的局面,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更高素质的人才。本文以中职体育教学为例,对于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一、
目的: 1.分析正常人年龄与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是否具有相关性。观察正常人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左右眼别之间和性别之间是否具有差异。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
摘要:模块教学在引入高中篮球教学后是否真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篮球成绩,本文运用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篮球模块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确有效。  关键词:篮球模块教学;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模块原来指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后来人们把工业生产中,功能相关的零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整体叫做“模块”。受此启发,教育界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内容整合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