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质疑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贵存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与途径。本文从批判性提问开始,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入手,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三方面,阐述了质疑教学在初中数学的理论和实际运用,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 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24-02
  一切的创新从疑问开始,中国历史把研究工作称为“做学问”也是这个意思,但现在的数学教学仅仅是做别人提出的问题,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对已有的数学方法提出质疑,发展求异思维。
  一、质疑从批判性提问开始
  质疑是对思维的一种批判,是善于根据客观标准,从实际出发、细心、权衡一切意见,通过辩误驳谬更好地区分正误,明辩是非,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似然。
  1.传统提问方式
  根据有关研究,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边讲边问正取代灌输式讲授,高密度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据调查,教师提问中的记忆性问题居多,占74.3%,推理性问题次之,占21.0%,但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齐答比例高达41.9%,课堂内主要采用老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占61.0%,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式用得极少,仅占4.3%,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2.批判性提问方式
  昔日的满堂灌变成了如今的“满堂问”,未必是真正的进步,关键还是看问什么,怎么问、谁来问,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想状态。
  例如:在《分式的加减》的教学中,我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是不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在学生合作交流后,答案马上出来。可是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一组学生发生了争执,认为讲是同分母分式相加是错误的,我就让他们说一下想法,其他组同学听了他们的一讲,终于认可了。
  二、质疑从“学生发展为本”着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质疑”,使学生对原有的认知结果有所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质疑是认知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
  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数学学习观的核心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充分肯定。那么教师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舞台。
  例如,在教学求“最小公倍数”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小练习:分别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你是如何求最小公倍数的?仔细观察练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总结出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以及两个连续自然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发现两个连续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他们乘积的二分之一,如[6.8]:6×8÷2。”我肯定了他的判断,并把这种算法以他的名字命名,全班学生为他热烈鼓掌,从而全班形成了认真思考、求异思维的风气。
  2.确立学生主动探索的实践者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数学教育的一份报告《关心数学教育的款来》中提出:“没有一个人能教好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先作一个等腰三角形,画出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平分线,并度量出它们各自的长度;接着移动顶点,让学生自己观看三线的长度变化时,点的位置也发生变化,进而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去寻找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比较、验证、归纳、总结,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质疑教学模式的实施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巧妙运用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主要有三个阶段的实施:
  1.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以示范(适应阶段)
  让学生自己讲述上节课所涉及的概念、例题是怎样想出来的,做习题时是怎样思考得到解题方法的,但这往往是比较困难的。为此,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再提出适当的问题供学生回答。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k的图像时,我这样题问:
  我们已经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由函数 的图像先向 平移 个单位,再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因此,可以直接得出:函数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那么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如,你能很容易地说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画出图像吗?
  2.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实施阶段)
  学生一开始由于考虑不周,问题往往提得不太完整确切,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补充完整,直到满意为止。
  例如:在讲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先让学生
  (1)观察:函数y=x2 的图像的形状,位置有什么特征?
  (2)思考:上述函数图像与我们过去所学的函数图像有什么不同?
  (3)讨论:想一想:怎样将上述的图像画出?
  3.学生分解例题,提高解题能力(提高阶段)
  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东西两炮台A、B相距2000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炮台A测得敌舰C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炮台B测得敌舰C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l米).分析:本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AB=2000米,∠CAB=90°- ∠CAD=50°),那么求AC的长是用“弦”还是用“切”呢?求BC的长呢?显然,AC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应该用余弦,而求BC的长可以用正切,也可以用余切.
  讲解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在求出后,能否用勾股定理求得BC;
  (2)在这题中,是否可用正弦求AC,是否可以用余切求得BC.
  这种质疑提问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数学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真正实现了数学教与学的建构目标。
  四、几点体会
  1.质疑教学营造了一种学生广泛参与、提出质疑、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
  2.质疑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意识。
  3.质疑教学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在备课、教学和命题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
  当然,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质疑教学可能还很不完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邵世开,万恒.构建教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文汇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2]张肇丰.从实践到文本[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其他文献
【摘要】在认知学习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当今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建构理论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去主动进行探索知识,并且鼓励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提高学生的主观认知学习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充分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观的探索和创新。本文主要针对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并且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当前
【摘要】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提高的同时对教育水平也满怀期待,而物理教育作为理科中最重要的一环更是格外受到关注,社会各界人士一直针对物理的教学方法与改革质量进行探索与研究,但无法不承认的是在我国物理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特别的问题无法解决。物理教育如让从学生厌学、学不进、学不通,到学生爱学、乐学、学的快,需要有针对地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 教学改革 学习探讨
【摘要】传统文化进校园近年来在基础教育界掀起高潮,小学书法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据一线教师反应,小学生对于静态的、反复的书法学习缺乏学习动机。本文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榜样法、激疑法、吸睛法和反馈法为小学书法教学提供策略,以期激发小学生的书法学习动机,提高书法教学效率。  【关键词】书法 学习动机 小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脑内定点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的规定,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型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索问题,提出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会问”呢?本文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培养学生提问习惯两大方面阐述了让学生会问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营造课堂氛围 优化教学策略 引导示范 联系生活实际 拓展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提问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