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质量浓度及附着基筛选对硝化细菌氨氮净化影响

来源 :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sha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带有试验硝化细菌——食油假单胞菌X14-1-1的等面积陶粒、聚氯乙烯、纤维、火山岩、无纺布和流化床6种材料的附着基分别放入1 L的充气瓶内,在36℃、130 r/m in的摇床上混合培养48 h后,洗脱计数测定菌种附着数量.模拟氨氮去除率试验中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0(不加硫酸铵)、10、20、30、40、50、60 mg/L,每组设3个平行.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在20℃、光照度5000 lx(光照周期12L:12D)充氧1 L/h后,分别于第0、1、2、3、4天随机抽取10 mL水样,测定氨氮(NH4+-N)含量,以测定硝化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和无纺布为最适硝化细菌挂膜的附着基,聚氯乙烯为最适用于氨氮和亚硝酸盐去除的附着基.在聚氯乙烯材质中,一次性分别加入10、20、30、40、50、60 m g/L氨氮时,其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7%、86%、86%、82%、88% 和75%.在初始氨氮质量浓度50 m g/L时,该菌对氨氮的净化效果最好.该菌株在海水养殖环境水质调节及养殖用水处理方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通过整理中国第一个海水珍珠养殖场的历史资料,详细论述了中国第一批马氏珠母贝人工养殖珍珠的诞生和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实现突破的过程,以此文致敬为中国海水珍珠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行业前辈.
为开发大红海参人工养殖技术,采用海带粉、鼠尾藻粉和仿刺参复合饲料3种常见饵料投饲大红海参,分析各组大红海参的生长及体壁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从营养组成角度筛选适于大红海参人工养殖的饵料成分.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投饲组大红海参体壁脂肪酸组成具有显著差异(P<0.05),大红海参体壁n-6和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与饵料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大红海参能够通过以上两种短链脂肪酸合成长链的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投饲海带粉组的大红海参特定生长率最高,同时体壁含有更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2019年5月、8月和11月,在上、中、下游共设5个采样点,采用单层刺网(网目1、2、3 cm,网长20、30、40 m)和地笼网(开口40 cm×40 cm,长8 m)调查新疆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河流域九大水系之一的渭干河(N 41°06′~42°42′,E 80°40′~84°10′)的鱼类资源状况.调查共采集鱼类1864尾,总质量47869.05 g,隶属3目6科15属19种.土著鱼类1目4属8种,其中鲤科鱼类3属5种,鳅科鱼类1属3种.外来鱼类3目11属11种,其中鲤科鱼类6属6种,鳅科、鲈科、塘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