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渭干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

来源 :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18597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5月、8月和11月,在上、中、下游共设5个采样点,采用单层刺网(网目1、2、3 cm,网长20、30、40 m)和地笼网(开口40 cm×40 cm,长8 m)调查新疆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河流域九大水系之一的渭干河(N 41°06′~42°42′,E 80°40′~84°10′)的鱼类资源状况.调查共采集鱼类1864尾,总质量47869.05 g,隶属3目6科15属19种.土著鱼类1目4属8种,其中鲤科鱼类3属5种,鳅科鱼类1属3种.外来鱼类3目11属11种,其中鲤科鱼类6属6种,鳅科、鲈科、塘鳢科、虾虎鱼科、鲇科各1属1种.8月捕获鱼类种类最多,共17种.5月捕获渔获物数量和质量最大,占总渔获物数量的38.41%,占总渔获物质量的64.12%.渭干河优势种为斑重唇鱼、(?)、河鲈和麦穗鱼.渭干河上游、下游河段鱼类种类稀少,群落多样性低.与历史数据相比,扁嘴裂腹鱼和重唇裂腹鱼未采集到,其他土著鱼类捕获量低,外来鱼类捕获量大.通过聚类分析,将5个采样点鱼类分为2类,经过单因子相似性分析得出,这2个群聚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将渭干河4种优势种和8种常见种分为2类,经过单因子相似性分析得出,这2个群聚之间差异显著(P<0.05).外来鱼类入侵和水利工程是影响渭干河鱼类群落的主要因子.
其他文献
通过整理中国第一个海水珍珠养殖场的历史资料,详细论述了中国第一批马氏珠母贝人工养殖珍珠的诞生和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实现突破的过程,以此文致敬为中国海水珍珠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行业前辈.
为开发大红海参人工养殖技术,采用海带粉、鼠尾藻粉和仿刺参复合饲料3种常见饵料投饲大红海参,分析各组大红海参的生长及体壁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从营养组成角度筛选适于大红海参人工养殖的饵料成分.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投饲组大红海参体壁脂肪酸组成具有显著差异(P<0.05),大红海参体壁n-6和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与饵料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大红海参能够通过以上两种短链脂肪酸合成长链的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投饲海带粉组的大红海参特定生长率最高,同时体壁含有更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