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作用、现状、发展趋势、加强先进的技術设备、加强检测管理的思路等方面进行研究。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拥有率也逐年递增,人们对汽车的需要量越来越大,无论是营运性汽车或者私家车都需要全面的质量保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管理的研究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1.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作用、现状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综合利用各种现代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在汽车不解体或不完全解体的前提下,判断车辆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和原因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噪声、污染排放等状况进行检测,并提供公正的、科学的数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是车辆技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实施在用车辆技术管理的手段。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汽车二级维护竣工检测、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和汽车大修竣工质量检测以及接受委托而进行的专项检测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交通部组织制定的GB18565已于200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在总结多年来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实践,结合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营运车辆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要求制定的。它对营运车辆的整车装备、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可靠性、排放和噪声控制等综合性能提出了基本技术要求并规定了相应检验方法,突出了对营运车辆的特殊要求,是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监督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强制性技术法规。该国标对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提高营运车辆技术水平,确保营运车辆安全运行,提高运输效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我国汽车检测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技术和检测设备到自主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综合性能检测,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应该看到, 目前我国汽车检测水平与世界水平还有差距,在检测技术、检测设备智能化检测管理网络化方面还需要提高和发展,另外,在汽车检测管理和经营上还存在着如漏项减项检测、检测标准不尽完善、检测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还需要提高、和车主(用户)交流、宣传太少、社会认可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2.发展趋势
2.1.随车诊断技术将大大发展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利用车载计算机对发动机、传动系、制动、转向等系统的故障进行自诊断,并以故障码的方式予以存储和显示,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是汽车检测与诊断发展的一个方向。
2.2.车辆检测周期延长
由于汽车制造质量、可靠性、寿命和公路路况的不断改善提高,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了延长检测周期的趋势。
2.3.车外诊断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监控和预测汽车技术状况是汽车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使检测设备向智能化、多功能、易携带方向发展。故障机理的解析技术、诊断参数信息的传感和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智能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3.加强先进的技术设备
汽车检测技术是伴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汽车发展的早期,人们主要是通过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发现汽车的故障并做有针对性的修理,即过去人们常讲的“望”(眼看)、“闻”(耳听)、“切”(手摸)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目前,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并采用计算机测控,在检测基础技术方面已实现了“标准化”;在检测技术上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不但安全,而且迅速、准确。我国目前的汽车检测设备在采用专家系统和智能化诊断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性能不稳定、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如前照灯检测仪、转向角检测仪等)。加之一些综合站由于建站时间比较早,设备陈旧、落后,很难适应检测工作的发展要求。为此,要想更好地发挥综检站的作用,不仅要对老检测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更新仪器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还要对新建站严要求,购置先进达标的仪器设备,应用电子网络系统,集检测工艺、操作、数据采集和打印、存储、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使汽车检测线实现全自动化,提高检测准确性,达到能及时诊断汽车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引导维修人员迅速排除故障,消除汽车机械性能隐患。从而改善车辆技术性能,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4.加强检测管理的思路
4.1.大力推广检测管理网络化,既可以一个城市为单位,组织建立网络软件:也可以省为单位组织建立网络软件,然后在全省进行推广:还可以由国家交通部为单位组织建立网络软件框架,再由各省市来填充相关管理内容,当然这需要对全国各地的管理状况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工作量比较大。但这首先需要建立一些法规和标准, 目前尚未见交通部和各地有这方面的相关法规、标准,这样不利于先进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发展。
4.2.如果检测站已采取了管理网络化,就可以采用分层管理制的方式进行管理,所谓分层管理就是检测站管理层和运管部门管理层。检测站是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运管部门应充分地理解这一点,车主来检车,检测站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货源,这是他们生存的需要。再说对主动来检测站检测的车主,即便他以前有漏检的情况,只要他补检,就证明他有悔改之意,应该以教育为主,少罚不罚为妙。而对那些在路检中或因举报发现的违规不检漏检的车主,应该给予重罚,并责其限期补检。
5.结束语
科学的检测管理制度的建立会提高检测效率和汽车的整体质量,也是迫在眉睫需要建立的制度,也是我国以人为本基本国策贯彻实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范健.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监管体系研究与实现.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3月,第2期,166 168.
[2]赵宏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发展研究.长安大学.2012年4月,第4期,243 247.
[3]张琴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管理的研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10月,第9期,110-115.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拥有率也逐年递增,人们对汽车的需要量越来越大,无论是营运性汽车或者私家车都需要全面的质量保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管理的研究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1.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作用、现状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综合利用各种现代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在汽车不解体或不完全解体的前提下,判断车辆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和原因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噪声、污染排放等状况进行检测,并提供公正的、科学的数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是车辆技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实施在用车辆技术管理的手段。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汽车二级维护竣工检测、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和汽车大修竣工质量检测以及接受委托而进行的专项检测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交通部组织制定的GB18565已于200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在总结多年来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实践,结合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营运车辆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要求制定的。它对营运车辆的整车装备、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可靠性、排放和噪声控制等综合性能提出了基本技术要求并规定了相应检验方法,突出了对营运车辆的特殊要求,是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监督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强制性技术法规。该国标对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提高营运车辆技术水平,确保营运车辆安全运行,提高运输效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我国汽车检测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技术和检测设备到自主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综合性能检测,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应该看到, 目前我国汽车检测水平与世界水平还有差距,在检测技术、检测设备智能化检测管理网络化方面还需要提高和发展,另外,在汽车检测管理和经营上还存在着如漏项减项检测、检测标准不尽完善、检测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还需要提高、和车主(用户)交流、宣传太少、社会认可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2.发展趋势
2.1.随车诊断技术将大大发展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利用车载计算机对发动机、传动系、制动、转向等系统的故障进行自诊断,并以故障码的方式予以存储和显示,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是汽车检测与诊断发展的一个方向。
2.2.车辆检测周期延长
由于汽车制造质量、可靠性、寿命和公路路况的不断改善提高,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了延长检测周期的趋势。
2.3.车外诊断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监控和预测汽车技术状况是汽车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使检测设备向智能化、多功能、易携带方向发展。故障机理的解析技术、诊断参数信息的传感和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智能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3.加强先进的技术设备
汽车检测技术是伴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汽车发展的早期,人们主要是通过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发现汽车的故障并做有针对性的修理,即过去人们常讲的“望”(眼看)、“闻”(耳听)、“切”(手摸)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目前,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并采用计算机测控,在检测基础技术方面已实现了“标准化”;在检测技术上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不但安全,而且迅速、准确。我国目前的汽车检测设备在采用专家系统和智能化诊断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性能不稳定、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如前照灯检测仪、转向角检测仪等)。加之一些综合站由于建站时间比较早,设备陈旧、落后,很难适应检测工作的发展要求。为此,要想更好地发挥综检站的作用,不仅要对老检测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更新仪器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还要对新建站严要求,购置先进达标的仪器设备,应用电子网络系统,集检测工艺、操作、数据采集和打印、存储、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使汽车检测线实现全自动化,提高检测准确性,达到能及时诊断汽车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引导维修人员迅速排除故障,消除汽车机械性能隐患。从而改善车辆技术性能,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4.加强检测管理的思路
4.1.大力推广检测管理网络化,既可以一个城市为单位,组织建立网络软件:也可以省为单位组织建立网络软件,然后在全省进行推广:还可以由国家交通部为单位组织建立网络软件框架,再由各省市来填充相关管理内容,当然这需要对全国各地的管理状况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工作量比较大。但这首先需要建立一些法规和标准, 目前尚未见交通部和各地有这方面的相关法规、标准,这样不利于先进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发展。
4.2.如果检测站已采取了管理网络化,就可以采用分层管理制的方式进行管理,所谓分层管理就是检测站管理层和运管部门管理层。检测站是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运管部门应充分地理解这一点,车主来检车,检测站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货源,这是他们生存的需要。再说对主动来检测站检测的车主,即便他以前有漏检的情况,只要他补检,就证明他有悔改之意,应该以教育为主,少罚不罚为妙。而对那些在路检中或因举报发现的违规不检漏检的车主,应该给予重罚,并责其限期补检。
5.结束语
科学的检测管理制度的建立会提高检测效率和汽车的整体质量,也是迫在眉睫需要建立的制度,也是我国以人为本基本国策贯彻实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范健.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监管体系研究与实现.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3月,第2期,166 168.
[2]赵宏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发展研究.长安大学.2012年4月,第4期,243 247.
[3]张琴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管理的研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10月,第9期,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