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眉上愁 不识愁来路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an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但传统单篇阅读教学过于关注文本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导致语文课堂毫无生机可言,直接影响班级学生参与度、课堂教学效率。群文阅读是一种近几年新兴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之举,与语文教育改革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运用群文阅读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项极其深入且有启发性的研究课题。于是,笔者对八年级群文阅读实例进行反思,针对性提出用群文阅读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
  新课改指导下,用群文阅读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具体为教学要求就是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真切地成为情感、思维以及思想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尤其在新一轮课改指导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群文阅读,点拨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成效,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围绕同一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实实在在地落实“关注学生阅读体验”,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亲身体验过程中挖掘群文的“共性”,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与认同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完成“知之者”向“好之者”的升华,同时也能于无形中培养、提高整个班级的阅读素养。
  《三峡》《答谢中书书》以及《与朱元思书》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三篇文本,该三篇文本都是描绘山川美景的文本,其中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与吴均《与朱元思书》是描绘山川美景的骈体文。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山、景”这一议题,对《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进行群文阅读,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明确《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的“共性”与“差异”,点拨引发学生对“议题”的深入思考。如描述景色时,两者分别用了静态景色与动态景色的对比,这是二者的“共性”。其中《与朱元思书》用“缥缈”“千丈见底”静态描述“水”之“清”,随后用“鱼”的“游”等动态映衬“水”之“澈”。而《答谢中书书》用“高峰”“清流”“晓雾将歇”“夕阳欲颓”等意象分别描述了静景与动景。上述群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素养,尤其在思考、对比过程中实现了“关注学生阅读体验”,使学生体会到群文阅读的“乐”,由心而发地“爱上”群文阅读。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阅读方法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群文阅读教学不能单一注重传授阅读知识,二是要注重引导、点拨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内化形成“阅读本领”,进而水到渠成地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能够强化阅读文本的育人功能,实实在在地实现“教人做人”。
  1.以“问题串”引领阅读方向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近几年已经被广泛地引入语文阅读课堂,但绝大部分学生反映,群文阅读犹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导致群文阅读沦为“华丽包装”。“如何用群文阅读提升阅读有效性呢?”成为近几年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从某种角度来看,学习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群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难易适中、螺旋上升的“问题串”,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有效解决学生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促使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掌握提取与整合信息的方法,逐步形成整体意识,使学生无形中掌握“渔”。
  《中國石拱桥》《苏州园林》以及《蝉》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篇文本,该三篇文本的主题分别为“建筑”“园林”以及“动物”,但却皆为说明文。因此课堂上,教师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为起始点,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了解“说明文”相关理论知识,如“怎么写”“写什么”“用什么方法写”以及“应该注意什么”等等。基于此,教师结合《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以及《蝉》三篇文本的内容,设计难度层层递进、视觉多元化的“问题串”,如图1所示。
  结合图1发现,“问题串”是由难度呈现递增式的三个问题组成,尤其“问题1”凸出学生对建筑物的感知与理想,“问题2”解放学生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问题3”疏导学生内心情感,促使课堂化为展现创新与个性的平台。通过“问题串”,从感知、理解、想象、审美以及情感五方面强化了学生对“建筑物”的认知,同时还实实在在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目标,无形中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2.以“合作讨论”体验文本思想
  集体建构是指读者统整目前文本提供的信息与读者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组织,构建出新的文本理解,而对于群文阅读来讲,“合作讨论”是集体构建的关键步骤,也是引导学生体悟文本思想的极佳途径。但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通过独立思考能够使学生的认知从“片面”走向“立体”、从“主观”走向“客观”、从“单一”走向“多维”,进而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向文本作者,切身体验文本思想。
  在《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的群文阅读课上,教师设计“如果你是教师,你会如何安排文本?”的问题。此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踊跃发言,积极讨论。部分学生认为应加入《记承天寺夜游》《三峡》两篇文章,因这两篇文章内容高度相近;部分学生认为《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三峡》《答谢中书书》中描述的美景分别是寺庙、江景、长江画卷、山川总体,与点、线、面、总体的数学逻辑相符;部分学生认为《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应互换位置,较难的《与朱元思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而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认真听取多元化的意见并逐渐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浅及深,提升群文阅读课堂效率。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语文课程改革方式,将其引入语文课堂,有助于增强语文文本的育人功能,不知不觉地使学生明白“人生之道”。但如若群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并未一手抓“学生阅读体验”,一手抓“阅读方法技巧”,则会使群文阅读沦为语文阅读课堂的“精美壁纸”,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把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髓,让学生“爱上”群文阅读,掌握阅读技巧,进而建构高效阅读课堂,同时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
  [作者通联:兰州市第九十二中学]
   在当代,语文学科中的古今问题,只关涉阅读领域,且主要是作为文学文化经典的“定篇”。
   古与今的问题,实质是如何对待古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似乎一直首鼠两端、举棋不定。以往的讨论,或从语言着眼,文言文与现代文对举,且偏重于“过程维度”,曰“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异名“古诗文”,似从文学着眼而与现当代文学相对举,有偏重“内容维度”的意味;但从中高考的试题看,重心似乎还在“过程维度”,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近年强化了文化取向,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起色尚不明显。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只求增加古诗文的比例,只强调读读背背,这是不足够。
   我赞同文化取向。在一次专题研讨会,我谈了对古典诗文的三点认识:(1)古典诗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定篇”。所谓“定篇”,即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经典篇目。(2)古典诗文的学习目标,指向“古人情怀”。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把握古人的“所言志,所载道”。(3)古典诗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以古对古”,即应用古代的章法知识,来学习、解读古典诗文。在与一线教师交流中,我用两组各四句话来概括:(1)关于文言文教学内容:了解汉字本义,感受文言美感,赏析诗文章法,理会古人情怀。(2)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以古对古,强化体式,注重诵读,落在理会。
  ——王荣生 《 语文课程的层级单位、疆界、维度及古今问题》
其他文献
青春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可当你拿起它,放入口中,酸甜苦辣便会一下子充满你的味蕾,让你边因酸甜而唇角飞扬,边因苦辣而泪流满面。  青春是酸的。尝到它,你会开始在意“我脸上的痘痘好多,会不会很丑”“音乐课我唱歌跑调了,别人会不会笑话我?”点点滴滴,丝丝入扣,一个个小小的问号化成了个个青杏,在心中滚啊滚。  青春是甜的,抱着它就像抱住了个蜜罐子,似乎连空气都染上了甜。你会开始
【设计思路】   以《谏逐客书》单篇教学精讲为主,辅以单元主题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并总结出《谏逐客书》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妻书》三者篇性特征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理解。对于《谏逐客书》单篇教学精讲,以“谏”为课眼,通过“谁谏谁?为何谏?以何种方式谏?谏的效果如何?为何是这样的效果?”的课脉,引导学生总结出该文的行文结构与写作特色,即篇性特征。同时,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引导
从不这样认为  出身于农村就意味着贫贱、卑微、弱小  上天赐给了我  青青的山  秀绿的水  以及鸟语花香  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无比的荣幸  也不曾这样认为  父母是农民就低人一等  他们正用满腔的心血与勤劳的汗水  养育着儿女  在我心中坚定地认为  他们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我也从不抱怨  身穿的是破烂衣裳  脚着的是磨损了边的拖鞋  吃的是粗茶淡饭  讲的是山里的方言  我爱穿母亲长满茧子的
整本书阅读本是促进心灵的享受、精神的滋养、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染上功利的色彩,使得整本书阅读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因此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显得尤为困难。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高效促进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展开,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笔者以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宜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发现文章细节且能带动全书阅读的关键部分来提挈全书,下面就以《骆驼祥子》为例。
高中必修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很值得研讨,其中火烧草场片段意蕴丰赡构思精巧,本文拟从一个秘密、两个善人、三处动作、四处风雪、五个地点、六处心理、七处照应等七个方面予以简析。   一个秘密,解密林冲决然反抗的根由。   两间草厅被雪压倒了,林冲只得去半里路远的古庙借宿一夜。因为慢慢地吃牛肉喝冷酒,没有早早入睡,所以听到了“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发现是草料场起火了,正要开门去救火,“只听得
2009年3月19日下午,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琅东校区正在举行“诵读爱同诗文,共建书香校同”集体诗歌朗诵比赛。七、八年级20个班的同学整整齐齐地坐在观众席上,神情严肃而专注。  八(17)班朗诵的诗歌是《祖国啊,我为你自豪!》。他们全班同学穿着蓝红相间的冬季校服,胸前扎着醒目的红领巾。《红旗颂》的音乐声缓缓响起,“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伴着乐曲声,领读严梦羽同学开始了他们班参赛的第一句
编者按:3月底4月初,本刊编辑部的全体小编们背上行囊,蹬蹬蹬来到贵港,蹬蹬蹬又去到柳州,与多所中学的小读者座谈互动。热情的小读者为我们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重温春日里那美好的时光吧。  春风和煦,暖阳普照,小编们收拾行囊踏上了旅程。要问我们为什么难掩心底的兴奋与激动?那是因为小编们要去拜访小读者们了,喜悦之情当然是溢于言表啦!    柳州市龙城中学:
1989年,一个法国物理学家在他的实验室里,发现了一件怪事:一包包得好好的照相底片,放在桌子上无缘无故地感光了。一瓶荧光物质一硫化锌,放在桌子上,无缘无故射出浅绿色的光芒。  这是谁在捣鬼?物理学家像大海捞针似地开始寻找原因。他把桌子上的所有东西都仔细观察过;把照相底片看了又看,把桌子上的硫化锌、硫化钙试了又试,依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他的视线落到了桌子上的一瓶黄色晶体上,终于解开了谜底。
摘 要 李华平教授的阅读教学课始终以“问题”主导着整个课堂,问题是其课堂教学的灵魂。这些问题具有“语文性”,属于语文问题,且主问题下有一系列子问题与之相呼应。李教授能够提出恰当的语文问题得益于他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文本解读、深度教学的深入钻研。李教授的语文问题对推动语文课程建设、纠偏语文教学偏差、示范师生课堂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语文问题;教育规律;文本解读;深度教学
摘 要 當语文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形态呈现,意味着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都要发生相应的改革。如何使教学内容化零为整,发挥综合效应?如何以任务为导向,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王岱老师在上述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她以写作为任务群教学的纽带,设计了台阶式写作任务链接丰富多样的目标、情境与活动,使语文课堂中的写作呈现出鲜明的过程性、方法性与台阶性。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台阶式写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