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树叶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绿色世界,不同的个性构成了鲜活斑斓的美丽人间.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如何使数学课堂生动鲜活、绚丽多姿?如何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生动活泼、个性飞扬?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个性飞扬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机床,把学生冲压成一种模式的零件;课堂是流水线,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划一的产品!学生除了“正襟危坐”地聆听之外,别无他事.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了“苦学”,又何提个性的发展呢?我听过这样的一节“统计”课:探究过程中,学生把教者准备好的花分颜色贴好并填好统计表(大部分是按红花2朵、紫花3杂、黄花4朵、蓝花5朵这样的顺序分类整理).
师:同学们,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红花有2朵、紫花有3朵、黄花有4朵、蓝花有5朵.
生2:我知道红花最少,蓝花最多.
生3:我知道蓝花比黄花多1朵,黄花比紫花多1朵,紫花比红花多1朵.
生4:我知道共有14朵花.
生5:我发现红花与蓝花共7朵,黄花与紫花也是7朵,一样多.
生6:我发现它们就像台阶一样,一级一级上去的.
……
我为学生的发现而喝彩,我更为教者的教学理念而欢呼.试想,没有教者甜甜的笑脸、信任的目光所营造的宽松氛围,学生能说或者敢说出这样的“出格”之言吗?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里,教者要“蹲下来跟孩子交流”,在与孩子同样的高度里,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关爱学生;在“零距离”的平等、民主氛围里,以表扬、鼓励来激发学生,满足学生的成就欲.
二、创建开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土壤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系统性、逻辑性较强.但学生所处地域、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教材的学习内容就突显出它的局限性,这样就使得我们不可能照本宣科,一昧地以本为纲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所以,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就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创建开放的学习内容,如开放的情景、开放的问题、开放的条件,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灵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充满个性地学习.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一道题:黄老师带40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门票是成人每位20元,儿童每位12元,请问黄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由于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倒是很快就算出了结果,但却因为各种解法的不同而激烈地争论了起来.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买40个同学的儿童票就行了,所以要付12×40=480(元);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既然是黄老师带40个同学去公园玩,所以要买40张儿童票和1张成人票,要付:12×40+20=500(元).还有部分学生认为:黄老师是带队老师,可以免票,所以只买40张儿童票,付480元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却认为:因为有40多人去公园玩,所以可以买团体票,打了折就可便宜很多.由此可见,创建开放的学习内容,学生就可以充分放飞数学思维,课堂也因学生的灵性而精彩,个性也因内容的开放而飞扬.
三、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个性飞扬的翅膀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理解事物以及对事物作出反映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是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感情、生理所产生的种种反映的总和.就学习方式本身而言,只有形式之别,没有好坏之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了接受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的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老师意见、观点的过程,以致学生的个性缺失.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有的喜欢沉思,有的喜欢交流,有的喜欢探究,有的喜欢讨论……《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灵活地选择自己喜爱、适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展示个性的过程.如在教“时钟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在一分钟里,你能做些什么?”于是,在为时一分钟的音乐声中,有的学生在独自拍球,有的在做口算题,有的则在跳绳……尽管学生体验学习的方法不同,但都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理解、体验一分钟的单位时间,他们的个性也随着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而展翅飞扬.
责任编辑 罗峰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个性飞扬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机床,把学生冲压成一种模式的零件;课堂是流水线,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划一的产品!学生除了“正襟危坐”地聆听之外,别无他事.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了“苦学”,又何提个性的发展呢?我听过这样的一节“统计”课:探究过程中,学生把教者准备好的花分颜色贴好并填好统计表(大部分是按红花2朵、紫花3杂、黄花4朵、蓝花5朵这样的顺序分类整理).
师:同学们,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红花有2朵、紫花有3朵、黄花有4朵、蓝花有5朵.
生2:我知道红花最少,蓝花最多.
生3:我知道蓝花比黄花多1朵,黄花比紫花多1朵,紫花比红花多1朵.
生4:我知道共有14朵花.
生5:我发现红花与蓝花共7朵,黄花与紫花也是7朵,一样多.
生6:我发现它们就像台阶一样,一级一级上去的.
……
我为学生的发现而喝彩,我更为教者的教学理念而欢呼.试想,没有教者甜甜的笑脸、信任的目光所营造的宽松氛围,学生能说或者敢说出这样的“出格”之言吗?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里,教者要“蹲下来跟孩子交流”,在与孩子同样的高度里,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关爱学生;在“零距离”的平等、民主氛围里,以表扬、鼓励来激发学生,满足学生的成就欲.
二、创建开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土壤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系统性、逻辑性较强.但学生所处地域、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教材的学习内容就突显出它的局限性,这样就使得我们不可能照本宣科,一昧地以本为纲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所以,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就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创建开放的学习内容,如开放的情景、开放的问题、开放的条件,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灵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充满个性地学习.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一道题:黄老师带40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门票是成人每位20元,儿童每位12元,请问黄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由于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倒是很快就算出了结果,但却因为各种解法的不同而激烈地争论了起来.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买40个同学的儿童票就行了,所以要付12×40=480(元);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既然是黄老师带40个同学去公园玩,所以要买40张儿童票和1张成人票,要付:12×40+20=500(元).还有部分学生认为:黄老师是带队老师,可以免票,所以只买40张儿童票,付480元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却认为:因为有40多人去公园玩,所以可以买团体票,打了折就可便宜很多.由此可见,创建开放的学习内容,学生就可以充分放飞数学思维,课堂也因学生的灵性而精彩,个性也因内容的开放而飞扬.
三、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个性飞扬的翅膀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理解事物以及对事物作出反映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是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感情、生理所产生的种种反映的总和.就学习方式本身而言,只有形式之别,没有好坏之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了接受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的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老师意见、观点的过程,以致学生的个性缺失.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有的喜欢沉思,有的喜欢交流,有的喜欢探究,有的喜欢讨论……《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灵活地选择自己喜爱、适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展示个性的过程.如在教“时钟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在一分钟里,你能做些什么?”于是,在为时一分钟的音乐声中,有的学生在独自拍球,有的在做口算题,有的则在跳绳……尽管学生体验学习的方法不同,但都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理解、体验一分钟的单位时间,他们的个性也随着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而展翅飞扬.
责任编辑 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