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教育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趋势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基础课,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也难免免出现一些诸如学生兴趣的丧失、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网络成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想出解决的对策:面对学生兴趣的丧失,老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解决忽视网络素养的培养上,要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加强信息意识,学以致用,实行开放的教学模式等;面对网络成瘾这一大问题,要从学生自身、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作出努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实践;问题;对策
中国分类号:G434
正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化成为一大趋势,学好信息技术越发重要。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基础,更是重中之重,研究表明,一些发达国家对孩子的计算机教育十分重视,且有越来越早的趋势。这些都值得我们加强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然而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改正。
一、兴趣的丧失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许多老师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与练习技能结合起来。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气氛中丧失了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可以采用在玩中学的方法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轻松地学到了所要学的东西,还能够在玩中练习这些知识,很好地把书本跟实际联系起来,把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
二、忽视信息素养
这是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的体现。然而教师往往比较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于信息意识、态度层面、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创新能力层面有所忽视。甚至片面地认为掌握了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提高了。据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一)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信息技术学只有真正的掌握了,并且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才算真的学会了,信息技术也真正的发挥了它的功效。比如应用信息技术与朋友联系,在发送电子邮件的同时,也应用了相关的信息技术,在现实的操作中,又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应用知识的熟练程度,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行开放的教学
计算机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真的领会了还不够,还要学生在自己运用与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起他们的创新的思想,不断研究,发现新的东西,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这里建议采用“辅学”模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即以学生为主题,老师起辅助作用,学生自主研究信息技术知识,老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和讲解,这样学生在一种开放、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更有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網络成瘾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都进我们的生活,然而学生还处在各方面都不成熟的时期,他们控制力较差,很容易产生过度迷恋网络,网络成瘾等问题。一旦形成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人格的形成都有消极的影响。面对这一难题,学校、社会都要高度重视。
(一) 加强自律
首先,要明白上网的目的,上网并不是为了游戏,也不是为了消磨时间,网络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方便查询,是一种便捷的工具。其次,学生要主动控制上网的时间,在学习累的时候,适当的玩玩小游戏,看看视频放松是可以的,但是要控制时间,不要成瘾。再次,要自觉回避不良的网站,屏蔽掉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的信息。最后,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拿上网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避免上网过度,网络成瘾。
(二) 家长应重视与学生沟通
一般上网成瘾的孩子都缺乏家长的沟通与管理,家长都忙自己的事情,没时间管孩子。平时家长要与孩子沟通,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真正用途,再者家长应规定上网的时间,对于已经网络成瘾的孩子,更要耐心教导,不要让他们越走越远。平时要多抽时间陪孩子,关心其学习情况,更要关心其业余生活和情感世界。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孩子不会因为无聊,没人管而在网络上虚度光阴。
(三) 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有时候比家长的教育更令学生信服,学校的教育除了老师要给予学生思想教育之外,学校的有关部门要开展大型的网瘾教育活动,在该活动中,适当的举一些网络成瘾后带来伤害的反面例子,让学生们对网络成瘾有深刻的认识,意识到网络成瘾带来的伤害,远离网络成瘾,学校更应该配合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已经成瘾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教训与管理,加上耐心劝解,希望能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早日远离网络成瘾。
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实践的好坏关系着我国的信息化进步与否。在创新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上好课,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让孩子在轻松地游戏里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有意识的关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学习,并且具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与创新的精神,我相信在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心理咨询技术与应用[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2]王静,李彩萍.让“从做中学”贯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内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3]赵亚东.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实践;问题;对策
中国分类号:G434
正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化成为一大趋势,学好信息技术越发重要。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基础,更是重中之重,研究表明,一些发达国家对孩子的计算机教育十分重视,且有越来越早的趋势。这些都值得我们加强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然而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改正。
一、兴趣的丧失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许多老师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与练习技能结合起来。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气氛中丧失了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可以采用在玩中学的方法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轻松地学到了所要学的东西,还能够在玩中练习这些知识,很好地把书本跟实际联系起来,把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
二、忽视信息素养
这是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的体现。然而教师往往比较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于信息意识、态度层面、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创新能力层面有所忽视。甚至片面地认为掌握了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提高了。据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一)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信息技术学只有真正的掌握了,并且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才算真的学会了,信息技术也真正的发挥了它的功效。比如应用信息技术与朋友联系,在发送电子邮件的同时,也应用了相关的信息技术,在现实的操作中,又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应用知识的熟练程度,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行开放的教学
计算机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真的领会了还不够,还要学生在自己运用与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起他们的创新的思想,不断研究,发现新的东西,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这里建议采用“辅学”模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即以学生为主题,老师起辅助作用,学生自主研究信息技术知识,老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和讲解,这样学生在一种开放、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更有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網络成瘾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都进我们的生活,然而学生还处在各方面都不成熟的时期,他们控制力较差,很容易产生过度迷恋网络,网络成瘾等问题。一旦形成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人格的形成都有消极的影响。面对这一难题,学校、社会都要高度重视。
(一) 加强自律
首先,要明白上网的目的,上网并不是为了游戏,也不是为了消磨时间,网络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方便查询,是一种便捷的工具。其次,学生要主动控制上网的时间,在学习累的时候,适当的玩玩小游戏,看看视频放松是可以的,但是要控制时间,不要成瘾。再次,要自觉回避不良的网站,屏蔽掉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的信息。最后,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拿上网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避免上网过度,网络成瘾。
(二) 家长应重视与学生沟通
一般上网成瘾的孩子都缺乏家长的沟通与管理,家长都忙自己的事情,没时间管孩子。平时家长要与孩子沟通,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真正用途,再者家长应规定上网的时间,对于已经网络成瘾的孩子,更要耐心教导,不要让他们越走越远。平时要多抽时间陪孩子,关心其学习情况,更要关心其业余生活和情感世界。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孩子不会因为无聊,没人管而在网络上虚度光阴。
(三) 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有时候比家长的教育更令学生信服,学校的教育除了老师要给予学生思想教育之外,学校的有关部门要开展大型的网瘾教育活动,在该活动中,适当的举一些网络成瘾后带来伤害的反面例子,让学生们对网络成瘾有深刻的认识,意识到网络成瘾带来的伤害,远离网络成瘾,学校更应该配合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已经成瘾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教训与管理,加上耐心劝解,希望能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早日远离网络成瘾。
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实践的好坏关系着我国的信息化进步与否。在创新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上好课,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让孩子在轻松地游戏里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有意识的关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学习,并且具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与创新的精神,我相信在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心理咨询技术与应用[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2]王静,李彩萍.让“从做中学”贯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内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3]赵亚东.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