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传奇尘封的石寨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漳县的古山寨早已有之,但谁也说不清其数量,兴建年代等情况。2007年10月,南漳县古山寨群走进了文物工作者的视野,经过半年的野外考察,专家发现了大量的古山寨,古民居,古造纸作坊,古墓葬等民间文化遗产。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普查登录文物点840处,是1989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数量的六倍。其中古山寨384处,古民居81处,古造纸作坊33处,古墓葬154处,石刻及其他文物188处。目前,已有13个古山寨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春秋寨和卧牛寨在其中。这些当地人都不屑的东西,让他们想不明白如今怎么还成了宝贝。
  南漳由于历史上战事频仍,匪患猖獗,尤其是明清以来农民战争,流民起义以及民间土匪在这一带活动,山寨成为当时的产物。有少部分的山寨是当时政府出资修建,但多数仍是民间自行出资修建作为村民的避难所,遇到战火或匪盗来袭
  当地村民就搬入山寨避难,少数山寨是军事设施。
  
  春秋寨,最惊艳在其绝壁万仞、刀削斧劈
  我们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驱车前往东巩镇,沿路都是新修的二级公路,虽然曲折但也通畅沿途车辆很少,一路蜿蜒崎岖,偶尔能看到青翠碧绿的小河,远处高山上有一座石寨耸立山顶绿阴丛中,若隐若现,这样的风景似曾相识。车子停了下来,前方的小路上,一根木头横成一字,形成一个最简单的障碍栏,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而远处我们事先联系好的南漳县旅游局袁副局长,已在关卡处守候着我们。
  春秋寨是南漳县最具有代表性最精美的古山寨。从山寨对面的山上能清楚地看到:一条河绕山而流,形成一个大s弯道,使这座山东、西,北三面环水,犹如一个半岛,只留下南面与陆地接壤。山的西面是斧削一般的悬崖绝壁,直入河中,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远远望去,宛如一条鲸鱼在水中游弋,山寨就建在鲸鱼的脊背上。春秋寨依山就势,建在这个易守难攻的山脊上,由于它的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历代战争中都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人迹罕至,以前通往山寨的羊肠小路已被丛生的灌木湮没,上山的路布满荆棘,袁副局长说:“这就是当年负荆请罪的荆条,这些植物在南漳遍地都是。”如不是亲眼所见,我一直以为,所谓的荆条如玫瑰花藤一样,满身是刺呢!我们踩着羊肠小道上山,这样的山路,外人基本找不到。继续前行,坡度不大,依然能感觉到神秘的气息迎面扑来,迎接我们的是一座石砌的拱门和城墙。寨上古老残缺、疏松的石墙布满了绿色的爬山虎,感觉有一种晦暗寂灭和生命活力交融的气氛,在走进拱门的那一刹那,仿佛重回到远古时代。我们不清楚它血雨腥风的前世,只能是从这里远眺前方和蓝天,静静地感受着历史的记忆,倾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设想这里当年可能就是扼守山寨之所。再往上行,终于抵达山巅。往下望去,只见绝壁之下茅坪河像一条碧绿的玉带环环围着春秋寨。眼前一座座石头砌成却没有房顶的房子横亘在我们眼前。房子顺着山脊蜿蜒而建,各抱地势,南构北折,山寨内石头铺就的小道绵绵贯通,而在悬崖处,则是坚固,厚重的石头寨墙。房子三面为墙,每座房子还保留有安装门栓的石窝。
  据袁副局长介绍,春秋寨的名称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东汉末年,关羽苦于不得明主潜入陆坪寨苦读史书“春秋”,结识了当地卧牛山寨的邓姓两兄弟。长兄邓茂常自幼读书,弟弟邓茂健却爱舞枪弄棒。关云长到陆坪结识了邓姓兄弟以后,与老大谈论《春秋》,与老二研习武艺,遂成莫逆之交。兄弟二人在最险要的高地上专门给关云长盖了一个读书和研习兵法的亭楼。关云长每次来到这里,正襟危坐,左手抚虬,右手捧书,秉烛夜读《春秋》。后人为了纪念关公,还在这里重修了春秋楼,并建起了关帝庙。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春秋楼不见踪影,关帝庙也只剩下一座残碑。
  我们游荡在山间,天更暗了,开始下起了小雨。这昏暗的天气让这座山寨越发神秘起来。越往前走,房间越多,而且不只单间,而是联排的石头房,很有气势,能想像当年此地一定热闹非凡。有些房子两侧,甚至还留有多处偏房,偏房与主房之间相通。从每间房的面积来看,分工应是相当明确。随行的袁副局长介绍,春秋寨有大小石屋一百五十多间,每间房间的面积约一二十平方米。袁副局长拿起地上的瓦片,从砖块的形状以及大小,教我们分辨它们的朝代。山寨之中的建筑,全部由人工打磨的山石与自然石混筑而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无一雷同,各具特色,有庭院式套房,有三五间联体,还有独门独院……
  从南门和北门都可以进入春秋寨,南门厚似城墙,固若金汤。北门为双层望楼,雄伟壮观。顺南门左侧有道“断崖”,使原本连为一体的山脊分开,增添了“春秋寨”易守难攻的神话。石屋没有屋顶,地上到处是破碎的石块,石缝里荒草丛生,很多石屋四壁已残缺不全。站在西面寨墙上往下看,六七十米高的石崖犹如刀削斧劈,佩服古人的智慧。
  
  卧牛寨,最宏大在其屯兵演武、护卫之势
  我们到卧牛山寨颇为周折,租的车只能开到公路边,离卧牛寨还有一段距离,如果从公路边徒步到卧牛寨的山脚下,还得需要两小时,再加上上山的时间,来回得一天。
  早饭过后,我们从东巩镇往卧牛山寨出发。途中有一段二级路还在修,当二级路转为土路再转为山路的时候,远处的卧牛山寨在前方屹立着。由于前几天一直下雨,路面的泥土松软,而且还很湿滑,从进入山路开始,我们的车走得相当艰难,终于到一个陡坡的时候,车子一直在半坡打滑,即便我们全体下车,司机空车在坡上僵持了二十多分钟还是不行。最后在摄影师王翊的协助下,汽车终于冲上了山坡,这意外的陷车让我们着着实实地体会了一把泥地陷车自救!出于好奇我问及叶老师是否每个月都来走一次这条小道,葉老师淡淡地说:“每周要来三次以上,总共大约有五百多次了!”他指着东南方一座山峰说:“那里就是号称华夏第一大山寨的卧牛寨,在茅坪河下游的一个山崖上还巍然屹立一座山寨,目力所及,仍然可以看到。这说明山寨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一旦危及安全即可快速反应。
  卧牛山寨地处荆山山脉余脉九里岗终端的卧牛山上,山脉呈南北走向,山寨始建于东汉末年。三国时间,刘备于赤壁之战后,据有这一地带,时为南郡属县。拜关羽董督荆州事,关羽进荆州后,为防御曹兵南下,派周仓扼守通向荆州咽喉卧牛山,以此为据点,训练兵丁,筹集粮草,续修寨墙。
  汽车停在一家农家门口,一位大婶出来迎接,估计叶老师是他们家的常客。大婶的儿子张崇岭刚好在家,上山的路不太好走,让她儿子给我们开路。小张20岁出头,性格比较开朗,从他家到山顶上,他最快只要五分钟,估计我们得走半小时,听得我们嘘唏不已!这一片山脉,从小就是他的乐园,他的童年基本就在这山里长大,从野核桃到山黄瓜到野百合,他 都能轻易找到它们。上山的路显然比春秋寨还要难走,基本上没有路。小张拿着镰刀在前方把荆棘砍开,人才能走过,很原始的徒步穿越。
  卧牛寨比很大,树林较多而且密,阴森森的房屋很分散,因此目前还没有人拍到卧牛寨的全景图。我们在丛林里穿梭了半小时后,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山寨入口到了。据叶老师介绍,山寨入口颇为讲究,入口处有一个弧度,设有两道门,这是为了防止大量马队冲进来,只要把里面的门关上,那马队只能冲到墙角撞死,而且里面的门外面是看不到的。山寨始筑此间,依山取势成南北走向,寨墙周长4181米,面积约1.1平方公里,沿寨墙修筑有马道和步行通道,设有东、西、南、北门四个重要关口,城墙高五米,宽三米,上有箭垛口,了望口,内有环城通道,每隔20米建有一个防御攻事,即岗哨亭位东西南北的重要位置都设有烽火台和炮台,城墙内侧的墙壁上每隔一段距离留有一个一尺见方的放照明物的小孔。城墙蜿蜒盘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城墙内侧依山势建有兵营,少则十余间,多则三十余间,山寨之中共有石房屋375间。
  
  卧牛山中央有一寺,源于夏禹镛钟,号为乌牛,后因山团聚更名为团山寺。寺庙焕然中央,正殿分为内外两层,八字形大门,廊檐式大厅,大厅两侧各有耳房八间,从现存“大和民族”亦到此“使徒学法”,可见当年团山寺香火隆盛之景况。寺庙原址上还有很多碑文,“关公收周仓”亦有记载。
  寺门中央的高地上点将台雄风犹存,一个直径一尺的旗杆座,是古战场的见证。左边是能容4000步兵操练的演武场,右边是一个直径80米的圆形立马场,周围有三层看台,每层宽两米,比较规则。西门边另有一个能容500人操练的小校场。卸家垭、饮马槽、拴马石等景观自然成趣,古战场遗迹显而易见。难怪有人发出感慨;“此山寨是否就为楚国始城耶?”如今跑马场乱草丛生,可仍能感受到当年的辉煌。
  北面而行,一座精致的石屋立在绝壁处,叶老师遥指前方,这一带是当年入川的惟一通道,传说卧牛寨作为刘备屯兵的地方,还是有据可查的。山很静,除了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喧闹外,找不到半点生命的气息。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的古山寨,对于我们仍有不少待解之謎:石屋的建造者,为何舍弃阳坡,而把房子盖在了背阴处?当年,这里的场景红火到何程度?当是何等景象?前人又是如何将磐石运至海拔六百多米的高山之上?我们也要从此处下山,与上山的荆棘小道比,下山步步都有前人用石头砌成的台阶。穿过寨门,回到初来时的农家,鸡犬之声相闻,我们又从远古回到了现代。山寨成了传奇和记忆。
  
  (资料提供/叶经房)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10日,东风日产与国家海洋局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东风日产旗下智能模式城市SUV奇骏,凭借优秀的智能全模式四驱系统、超强的越野性能、高精度汽车导航系统、耐低温的零部件等出色性能,光荣地成为“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独家专用乘用车”及第二十五次南极科考建站活动的后勤保障用车。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量产乘用车抵达南极工作服务。  2009年1月5日,“征服极地梦想——奇骏南极探秘之旅”仪式在广州举
一  又要填表,而且是限定了时间的申报晋级表,而且时间已经过了,而且我必须在过了之后死缠烂打要求人家接受我迟交的理由,因为这关系到我的级别和金钱。没有谁愿意来蹚这一趟名利的浑水,但也没有谁真能置身世外一世清欢。一想到这些我就抓狂,疯狂转动的电风扇,再也吹不走夏日午后的狂躁和皮肤上渗出的汗水。  平生最不喜欢做的事是填各种与自己相关的表格,没有之一。  从学业表格,到工作总结表格,再到各种晋级表格,
“这项运动正在横扫美国从某种边缘化的行为方式变成主流。”《纽约时报》在提到“零垃圾”运动时称。很多人相信这项运动可以推动城市垃圾减少,直至让垃圾从人们的生活里消失。一次性汽水杯和白色塑料简易餐具一句是景区中最让园区管理者头痛的垃圾。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生物组织ECCO为这些“咖啡馆垃圾”设计了新原料:一种用玉米加工而成的塑料。只要稍微加热这些新材料纸杯或刀叉就会立刻分解掉,而不会像从前一样留在草丛
轻身  毫无疑问,国内户外圈经过六七年户外轻量化装备知识的积累和出行经验的沉淀,这个轻量化时代已经到来。如果你还觉得如莽夫般背着硕大无比的背包在山野间暴走是件非常酷的事那你就彻底OUT了。而且用不了多久身体会用实际的伤病转告你:“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什么样的轻量化出行方式都源于经验的总结和大脑的思维,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轻量化装备,生活中还有许多可置换的轻量化装备等你去发掘,并不意味着荷包会渐渐干瘪
提起红树林可能许多人会感到陌生。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生长于滩涂之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红树林是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食物链转换,它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能吸引大量鱼、虾蟹、贝等生物来此觅食栖息繁衍后代。  此外红树林区还是候鸟的越冬场所和迁徙中转站 更是各种海鸟生产繁殖的场所。更主要的是作为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一准一的木本植
传说,远古的某个夜晚,在寒冷的北方,一个因纽特(INUIT)巫师惊恐地发现,灿烂的极光正被黑暗大地捕捉吞没,他举矛狠戳大地,一些极光逃脱了,千百年后依然自由舞蹈于北方的夜空,而另一些却被永远地囚禁在大地的岩石里,只在阳光下闪现出极光斑斓的色彩。那种岩石便是拉长石(LABRADORITE),那片北方大地便是拉布拉多(LABRADOR)——当今北美大陆最荒野的地方。在这最荒凉的大地上,陪伴行者鹌鹑的是
胆汁质:尽量少开长途车。胆汁质的人反应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动作就比较干脆有利,代表人物如张飞。胆汁质的人行车时的速度也较快,而且发生变故,其心理耐挫能力也最差容易产生焦虑,急躁等激动情绪。专家建议对胆汁质驾驶员的缺点错误,不要当面批评,不要用“激将”法。另外,胆汁质的人尽量少开长途车。  多血质:可通过练习书法改变情绪。在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调查中,多血质的人排第二。他们灵活性好,但情绪容易波动,意志
单独开车旅行的原因很多——虽然不一定是独自一个人,但肯定是一辆车上路。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必然的,坏处也许是偶然发生的。知己、知彼、知道其他车友的经验教训,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偶然的几率降为零。  分析以往独自一车出游遇到的各种问题,无非是人,车,路,自然,治安五类。一,人。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野外环境的险恶;二,车。平时不注意保养车辆,或者使用买来的二手车,临时借来的车辆,对于车况心里完全没数
太阳落山了,它那紫色的霞光在慕士塔格山西坡缓缓褪去。满月在冰川南侧岩壁顶部升起的时候,我走进黑暗中,欣赏我在亚细亚所见到的最为恢弘壮丽的景致。山脉最高峰的永久积雪地带、为冰川提供冰流的冰盆以及冰川的最高部分都沐浴着银色的月光。但是在冰流所经过的沥青般漆黑而深邃的裂隙处,深不可测的黑影成为主宰。薄薄的白云飘过崎岖起伏的积雪带,仿佛这么多的山神在一起跳舞。也许那是死去的吉尔吉斯人的亡魂和他们的守护天使
在我的辞典中,“亚马逊”就是悠悠远古,神秘莫测,博大广袤,包容万象,郁郁葱葱,浩浩荡荡,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的同义词。亚马逊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谜,甚至连它的名字也放射着神秘的光彩。  在热带雨林里经历了我一生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无数次“第一次”,第一次见到“杀人蜘蛛王”、“食人鱼”、“切叶蚁”、“嚎猴”、“毒蛙”,为解毒而吃黏土的鹦鹉,印地安人使用的“筒箭”等等,等等。每一次热带雨林漫步都是一堂生动而又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