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尤其是做为一名职教教师,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走万里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象太阳一样恩泽万物。温家宝总理为教师题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让学生永久铭记”。孔老夫子提倡:有教无类。它诠释了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播知识,而且还是传递爱心,用自己的爱点燃爱的火把,照亮爱的心灵。教育家曾概括“以爱育爱”。“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本人从事职工教育教学及管理二十多年,就职教工作有感而发,以飨读者,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1. 从专业知识入手,注重工作实践,再把实践上升到理论。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必须做到业务精湛,治学严谨,崇尚科学。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人格力量去鞭策激励学生。善于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把理论运用到学生的实践中去。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使学生问不倒,难不住,把安全生产中的“为什么”变成“惊叹号”。譬如:采煤工单体液压支柱补柱时的要求①由下向上补,补柱时下方不许站人。②使用与采高对应的单体液压支柱支护③注液时先冲洗阀口,接顶后再注液2-3S。究其原因是:①一旦由上向下补或补柱时下方站人,当支柱漏液时倾倒容易伤害下方人员,②单体液压支柱一旦与采高不对应,超高时容易把支柱升过,造成支柱失效;过低时,不能保持活柱伸出200mm容易造成“死”柱子③冲洗阀口为防止三用阀口及注液枪口粘有煤粉造成支柱卸载,接顶后再补液2-3s为了保证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达到90KN。
在新工人入矿培训中,发现不少同志认为培训工作可有可无:像庄稼活好学,人家咋着咱咋着。无知者无畏,教育工作者就应有针对性地给他门摆事实、讲道理、说矿史、指方向,用数字教育他们,三环公司建矿51年来有80名同志遇难,其中有44名同志工龄在5年以下。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集团落实农民工待遇、变招工为招生,为农民工转招提供优惠政策,农民工通过上技校就可以转化成全民合同制工人。明星班组长、职业技能大赛或集团前六名者转招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工的学习积极性。分析2002年以来,遇难的同志工龄均在5年以下,最短的不满20天。经过系统培训,工龄超过15年以上的职工无一人遇难。所以交他们学习安全技术知识, 认清安全培训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擦亮了新招农民工黑暗矿井中那迷朦的眼睛,提升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岗位技能,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2 .广泛涉猎知识,储备技能,保持教师自己的“一桶水”始终是满的。作为一线职教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对相关知识广泛涉猎,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不断出现,就需要职教老师不断地更新知识,定期充电,补充营养,搞好知识存储,保持自己的“一桶水”始终是满的 。如果只依靠书本学生很难准确把握住课程精髓,需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记录生产实践中的经典事故,从事故中抽丝剥茧,再进行论证,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反复推敲剖析,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记忆和深刻的印象,达到刻骨铭心的效果。深入教学实践,认真组织教学教研,抓好实践教学带动教学水平提高。例如:为了组织专业课教师讲好《液压支架与泵站》这门课,做到理论与实践不脱节,三环公司所有生产单位使用的均为平顶山煤机厂生产的PRB型内卸载乳化液泵,与书本上不一致,我们就尽心尽力地找来说明书,组织专业课教师现场向泵站司机请教如何操作;通过说明书学原理、结构;向维修工请教故障排除方法,使学生们学以致用。为组织教师讲好液压支架,克服三环公司还未上综采这一实际困难,亲自到七星公司查阅丁5-6综采工作面现场安装培训班资料;为让专业课教师教好电液控制支架这一课堂,带领专业课教师深入到六矿戊88-22110综采全自动化采面安装指挥部:通过红外线对采煤机定位,拉架过程中自动喷雾,液压支架的邻架及成组自动化操作;针对集团公司将在2010年取消单体支柱炮采工艺,上悬移支架,主动协调各种关系争取名额,让专兼职教师参加平禹煤电公司悬移支架论证会,选对型号深入现场调研。结果学生们对新技术、新工艺喜闻乐见,乐此不疲,达到非常惊人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把教学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不管是教书育人,还是行文写作,都离不开文字功底的锤炼: 运用好诗、词、歌、赋、经典名著。把握好时代脉搏,善于读书学习,报纸、书籍偶有佳作,摘抄、剪辑,使人受益匪浅,一方面扩大了视野、增补了知识,让人们境界高远,业务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培养了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有渊博的学识水平,但不能正确表达,想教好学也是十分困难的,常言 到“善教者善言 ”。书到用时,厚积薄发,把平时汇集到的知识融入到教案里,以鲜活新颖的观点、事例来充实和丰富授课内容。由于吸纳了与时代同步的新东西,所以课堂上充满时代感、涌动新理念、新信息,知识像涓涓的流水,伴随着美妙的音律,流入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那教学内容的科学美,抑扬顿挫的语言美;层次清晰,简明明快的板书美;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衔接自然美;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常常使学生入迷。仿佛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变成鲜活有生命的东西,牢牢地留在学生们的记忆里。学生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愿学乐学之情油然而生。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通过学习,“昔日吴下阿蒙 ”可以令人“刮目相看”让过五关斩六将的“武圣”关羽败走麦城,启发学生要学会用脑,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诲人不倦,爱心无限
1.热爱教育事业,做到爱心从教世界上有两种职业最可怕,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庸医治死一个患者,而教师不良将会扼杀学生的未来。基于这一点总是严格要求我不能带一个知识疑点上讲台,功夫用在课外,课堂上不翻教案就能游刃有余地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破解难点。给学生上课很幸福,只要一站到讲台上,我就很兴奋,学了知识不运用就像犁地不播种,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与学生们一起分享,真像是在一起品尝一场盛宴。一堂优质课赢来了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声换来了他们毫不吝啬的掌声,谁不说是一种精神享受?!当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下讲台,学生一声温馨的问候:“老师好 !”真让人热血沸腾,想说不爱职教工作都难。
2.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一个班七十来个学生,能一字不差地叫上名字来,大部分还能说出工作单位,道出籍贯、住址,摸清文化素质高低,凭的就是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对学生从不求全责备,总是表扬的多,批评的少;赞美的多,挖苦的少;鞭策的多,苛求的少,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亮点和闪光点。例如:07年校外班技校生张虎基础差,性格内向,发言不主动,上课就有意识地锻炼他,让他读课文,第一次把支撑式支架,念为支掌式支架,鼓励他素质低不是你的错,提高了你就没有过。第二次再提问张虎一字不差地把课文读完,因此张虎同学还受到表扬。08级学生张劣货以前在南方打过工,见多识广,上课好接个话茬我就让同学们接着劣货的话茬开展讨论。07级学生任必锋,上课好做小动作,但每次值日擦黑板和积极主动,通过表扬,改掉了毛病。正如西方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出于对学生的爱,课堂上我从不带手机,为了准确掌握时间,特意去商店买了块手表。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的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所谓“诲人不倦,呕心沥血”就是对爱心很好的诠释。
3.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及期待的目光都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因此亲近你。课余时间走到学生们中间促膝谈心,听听他们的声音,无拘无束间 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等上一个月,也要还给学生一个圆满的答案,让学生们信赖你。期末考试前,总是最先找门路,自费给学生们提前备齐复习资料,让学生敬畏你。期末考试后,望着可喜的成绩单,让学生由衷地感谢你。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从古到今星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对学生的这种爱护,使我获得了学生的爱戴,许多以往毕业的学生至今还与我有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门科学要求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俗话说:“老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书是一门艺术 ,这门艺术需要用爱心来浇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的魅力在于唤起良知、弃死回生、传道授业解惑,促进企业发展,博学与博爱会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企业走向振兴! (作者单位: 平煤三环公司)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1. 从专业知识入手,注重工作实践,再把实践上升到理论。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必须做到业务精湛,治学严谨,崇尚科学。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人格力量去鞭策激励学生。善于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把理论运用到学生的实践中去。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使学生问不倒,难不住,把安全生产中的“为什么”变成“惊叹号”。譬如:采煤工单体液压支柱补柱时的要求①由下向上补,补柱时下方不许站人。②使用与采高对应的单体液压支柱支护③注液时先冲洗阀口,接顶后再注液2-3S。究其原因是:①一旦由上向下补或补柱时下方站人,当支柱漏液时倾倒容易伤害下方人员,②单体液压支柱一旦与采高不对应,超高时容易把支柱升过,造成支柱失效;过低时,不能保持活柱伸出200mm容易造成“死”柱子③冲洗阀口为防止三用阀口及注液枪口粘有煤粉造成支柱卸载,接顶后再补液2-3s为了保证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达到90KN。
在新工人入矿培训中,发现不少同志认为培训工作可有可无:像庄稼活好学,人家咋着咱咋着。无知者无畏,教育工作者就应有针对性地给他门摆事实、讲道理、说矿史、指方向,用数字教育他们,三环公司建矿51年来有80名同志遇难,其中有44名同志工龄在5年以下。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集团落实农民工待遇、变招工为招生,为农民工转招提供优惠政策,农民工通过上技校就可以转化成全民合同制工人。明星班组长、职业技能大赛或集团前六名者转招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工的学习积极性。分析2002年以来,遇难的同志工龄均在5年以下,最短的不满20天。经过系统培训,工龄超过15年以上的职工无一人遇难。所以交他们学习安全技术知识, 认清安全培训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擦亮了新招农民工黑暗矿井中那迷朦的眼睛,提升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岗位技能,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2 .广泛涉猎知识,储备技能,保持教师自己的“一桶水”始终是满的。作为一线职教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对相关知识广泛涉猎,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不断出现,就需要职教老师不断地更新知识,定期充电,补充营养,搞好知识存储,保持自己的“一桶水”始终是满的 。如果只依靠书本学生很难准确把握住课程精髓,需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记录生产实践中的经典事故,从事故中抽丝剥茧,再进行论证,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反复推敲剖析,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记忆和深刻的印象,达到刻骨铭心的效果。深入教学实践,认真组织教学教研,抓好实践教学带动教学水平提高。例如:为了组织专业课教师讲好《液压支架与泵站》这门课,做到理论与实践不脱节,三环公司所有生产单位使用的均为平顶山煤机厂生产的PRB型内卸载乳化液泵,与书本上不一致,我们就尽心尽力地找来说明书,组织专业课教师现场向泵站司机请教如何操作;通过说明书学原理、结构;向维修工请教故障排除方法,使学生们学以致用。为组织教师讲好液压支架,克服三环公司还未上综采这一实际困难,亲自到七星公司查阅丁5-6综采工作面现场安装培训班资料;为让专业课教师教好电液控制支架这一课堂,带领专业课教师深入到六矿戊88-22110综采全自动化采面安装指挥部:通过红外线对采煤机定位,拉架过程中自动喷雾,液压支架的邻架及成组自动化操作;针对集团公司将在2010年取消单体支柱炮采工艺,上悬移支架,主动协调各种关系争取名额,让专兼职教师参加平禹煤电公司悬移支架论证会,选对型号深入现场调研。结果学生们对新技术、新工艺喜闻乐见,乐此不疲,达到非常惊人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把教学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不管是教书育人,还是行文写作,都离不开文字功底的锤炼: 运用好诗、词、歌、赋、经典名著。把握好时代脉搏,善于读书学习,报纸、书籍偶有佳作,摘抄、剪辑,使人受益匪浅,一方面扩大了视野、增补了知识,让人们境界高远,业务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培养了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有渊博的学识水平,但不能正确表达,想教好学也是十分困难的,常言 到“善教者善言 ”。书到用时,厚积薄发,把平时汇集到的知识融入到教案里,以鲜活新颖的观点、事例来充实和丰富授课内容。由于吸纳了与时代同步的新东西,所以课堂上充满时代感、涌动新理念、新信息,知识像涓涓的流水,伴随着美妙的音律,流入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那教学内容的科学美,抑扬顿挫的语言美;层次清晰,简明明快的板书美;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衔接自然美;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常常使学生入迷。仿佛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变成鲜活有生命的东西,牢牢地留在学生们的记忆里。学生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愿学乐学之情油然而生。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通过学习,“昔日吴下阿蒙 ”可以令人“刮目相看”让过五关斩六将的“武圣”关羽败走麦城,启发学生要学会用脑,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诲人不倦,爱心无限
1.热爱教育事业,做到爱心从教世界上有两种职业最可怕,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庸医治死一个患者,而教师不良将会扼杀学生的未来。基于这一点总是严格要求我不能带一个知识疑点上讲台,功夫用在课外,课堂上不翻教案就能游刃有余地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破解难点。给学生上课很幸福,只要一站到讲台上,我就很兴奋,学了知识不运用就像犁地不播种,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与学生们一起分享,真像是在一起品尝一场盛宴。一堂优质课赢来了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声换来了他们毫不吝啬的掌声,谁不说是一种精神享受?!当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下讲台,学生一声温馨的问候:“老师好 !”真让人热血沸腾,想说不爱职教工作都难。
2.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一个班七十来个学生,能一字不差地叫上名字来,大部分还能说出工作单位,道出籍贯、住址,摸清文化素质高低,凭的就是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对学生从不求全责备,总是表扬的多,批评的少;赞美的多,挖苦的少;鞭策的多,苛求的少,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亮点和闪光点。例如:07年校外班技校生张虎基础差,性格内向,发言不主动,上课就有意识地锻炼他,让他读课文,第一次把支撑式支架,念为支掌式支架,鼓励他素质低不是你的错,提高了你就没有过。第二次再提问张虎一字不差地把课文读完,因此张虎同学还受到表扬。08级学生张劣货以前在南方打过工,见多识广,上课好接个话茬我就让同学们接着劣货的话茬开展讨论。07级学生任必锋,上课好做小动作,但每次值日擦黑板和积极主动,通过表扬,改掉了毛病。正如西方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出于对学生的爱,课堂上我从不带手机,为了准确掌握时间,特意去商店买了块手表。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的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所谓“诲人不倦,呕心沥血”就是对爱心很好的诠释。
3.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及期待的目光都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因此亲近你。课余时间走到学生们中间促膝谈心,听听他们的声音,无拘无束间 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等上一个月,也要还给学生一个圆满的答案,让学生们信赖你。期末考试前,总是最先找门路,自费给学生们提前备齐复习资料,让学生敬畏你。期末考试后,望着可喜的成绩单,让学生由衷地感谢你。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从古到今星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对学生的这种爱护,使我获得了学生的爱戴,许多以往毕业的学生至今还与我有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门科学要求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俗话说:“老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书是一门艺术 ,这门艺术需要用爱心来浇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的魅力在于唤起良知、弃死回生、传道授业解惑,促进企业发展,博学与博爱会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企业走向振兴! (作者单位: 平煤三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