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课后上机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教学,学生只是学会了模仿,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尝试采用目标范例教学法来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应用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 目标范例教学法 范例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12-01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且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学习时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及应用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目标范例教学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生动的“范例”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地完成一系列的“范例”。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符合学生学习时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和接受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目标范例教学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那些在课堂上死板地举出一个一个例子,然后讲解的教学好得多。同时目标范例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既符合职专学生特点,也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目标范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⑴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完成作业。⑵如果范例的内容比较新奇,对学生来说有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⑶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完成这份作业,学生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有目的地去看书,不仅要看懂,还要把书中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相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
目标范例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而范例之构建,则是关键。因此如何构建出成功范例,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现目标范例教学时,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必须研究透彻教材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和设计范例,最终实现教学。在实际的目标范例教学尝试中,应该着重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范例的构建。
一 范例的构建要明确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培养目标
在进行教学范例构建时,教师要紧扣教学大纲,掌握教学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应该培养的技能能力;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再将信息技术的系统知识、模块知识构建到一个一个的范例中去,这样才能通过范例来体现出学生需要学习的目标。
二 范例必须能够进行实际上机操作,贴近实际生活
正所谓“百讲不如一练”,教师讲,远不如学生自己一练。另外,学生对于贴近自己生活中的内容也会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构建范例时则需要注意范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近,同时便于上机实践。
在EXCEL的数据统计一课的范例构建时,认为让学生统计自己的成绩可能没有效果,于是构建时使用某公司销售表的范例,结果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后来只好重新使用学生成绩统计表,并将表的数据行减少为一个组的人数,教学效果反而很好。
三 范例的构建时要注意分层次,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
学生的差异,使得教学中范例的构建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还是比较易于实现的。尽管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较大,不过在构建范例时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就可以了。这是在参考文献《“三高”目标范例教学法中范例的构建》中构建好的范例:“给教师回信”,⑴要求部分学生只需输入简短的文章(考虑部分学生输入慢)存盘即可;⑵一部分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简单的文字修饰;⑶另一部分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观察“格式”菜单,进行段落、边框、底纹等修饰。
这个范例不仅非常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实际能力相近“范例”时,他们会非常投入。
四 构建的范例应尽量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真实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的范例是有兴趣的,那么这堂课就至少成功了一半。构建好的成功的范例,我们并不是提倡作秀式的非常不实用的范例,而是需要非常适宜帮助完成教学内容、实现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范例。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范例”进入学习情境,就会体现很好的效果。这些范例最好是能够反映当前或者是以后走向社会的真实情况的范例。这些范例,能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联想、判断,并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五 范例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除了知识的学习掌握之外,还必须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授之以渔”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那么在范例的构建时,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即在范例设计时,把范例完成过程,都在范例中加以暗示,让学生往我们设计好的步骤中做,好比教师做了个笼子给学生钻进去。
那么我们在构建范例时,则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甚至允许学生失败,允许学生有新的想法和创意。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能有多种方法来完成我们的范例。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将来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掌握新的思想和方法,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这样较为特殊学科的教师,我们通过目标范例教学法,传给学生的“道”和“艺”就不仅仅是原有知识的重复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合格的职专毕业生,是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维联.计算机教学中目标范例教学法初步探讨【J】,2003.
[2]何宏宇.“三高”目标范例教学法中范例的构建【J】,2004.
[3]何克抗.创造性思维论【M】,北京是师范大学.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2002.
关键字:信息技术 目标范例教学法 范例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12-01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且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学习时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及应用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目标范例教学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生动的“范例”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地完成一系列的“范例”。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符合学生学习时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和接受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目标范例教学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那些在课堂上死板地举出一个一个例子,然后讲解的教学好得多。同时目标范例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既符合职专学生特点,也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目标范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⑴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完成作业。⑵如果范例的内容比较新奇,对学生来说有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⑶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完成这份作业,学生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有目的地去看书,不仅要看懂,还要把书中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相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
目标范例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而范例之构建,则是关键。因此如何构建出成功范例,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现目标范例教学时,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必须研究透彻教材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和设计范例,最终实现教学。在实际的目标范例教学尝试中,应该着重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范例的构建。
一 范例的构建要明确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培养目标
在进行教学范例构建时,教师要紧扣教学大纲,掌握教学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应该培养的技能能力;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再将信息技术的系统知识、模块知识构建到一个一个的范例中去,这样才能通过范例来体现出学生需要学习的目标。
二 范例必须能够进行实际上机操作,贴近实际生活
正所谓“百讲不如一练”,教师讲,远不如学生自己一练。另外,学生对于贴近自己生活中的内容也会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构建范例时则需要注意范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近,同时便于上机实践。
在EXCEL的数据统计一课的范例构建时,认为让学生统计自己的成绩可能没有效果,于是构建时使用某公司销售表的范例,结果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后来只好重新使用学生成绩统计表,并将表的数据行减少为一个组的人数,教学效果反而很好。
三 范例的构建时要注意分层次,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
学生的差异,使得教学中范例的构建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还是比较易于实现的。尽管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较大,不过在构建范例时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就可以了。这是在参考文献《“三高”目标范例教学法中范例的构建》中构建好的范例:“给教师回信”,⑴要求部分学生只需输入简短的文章(考虑部分学生输入慢)存盘即可;⑵一部分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简单的文字修饰;⑶另一部分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观察“格式”菜单,进行段落、边框、底纹等修饰。
这个范例不仅非常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实际能力相近“范例”时,他们会非常投入。
四 构建的范例应尽量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真实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的范例是有兴趣的,那么这堂课就至少成功了一半。构建好的成功的范例,我们并不是提倡作秀式的非常不实用的范例,而是需要非常适宜帮助完成教学内容、实现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范例。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范例”进入学习情境,就会体现很好的效果。这些范例最好是能够反映当前或者是以后走向社会的真实情况的范例。这些范例,能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联想、判断,并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五 范例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除了知识的学习掌握之外,还必须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授之以渔”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那么在范例的构建时,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即在范例设计时,把范例完成过程,都在范例中加以暗示,让学生往我们设计好的步骤中做,好比教师做了个笼子给学生钻进去。
那么我们在构建范例时,则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甚至允许学生失败,允许学生有新的想法和创意。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能有多种方法来完成我们的范例。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将来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掌握新的思想和方法,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这样较为特殊学科的教师,我们通过目标范例教学法,传给学生的“道”和“艺”就不仅仅是原有知识的重复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合格的职专毕业生,是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维联.计算机教学中目标范例教学法初步探讨【J】,2003.
[2]何宏宇.“三高”目标范例教学法中范例的构建【J】,2004.
[3]何克抗.创造性思维论【M】,北京是师范大学.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