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分析

来源 :土工基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84989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甘肃天然河砂资源稀缺,有大量的灌注桩或各类基础工程中需要应用机制砂混凝土,但目前甘肃在灌注桩中应用机制砂混凝土的经验仍较为缺少.首先对灌注桩用混凝土采用了机制砂与天然河砂进行了对照设计与试配,随后对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注桩用的三个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 28 d强度能达到相同条件下普通天然河砂混凝土相同的强度等级,且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大部分略高于普通天然河砂灌注桩混凝土;在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方面,C40~C60机制砂混凝土的干缩率均小于普通天然河砂混凝土,且在相同的抗冻性等级下,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均大于河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基本接近.表明在强度和耐久性方面,灌注桩用机制砂混凝土能够达到规范和施工的要求.
其他文献
文中以10 g/m2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为原料,在DSRo-01型数字式小样纺纱机上试纺获得线密度为920、670、320、125 tex的4种纱线,每种线密度下具有7种不同捻系数,合计共28种熔喷微纳米纤维纱,并对纱线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 表明:通过对数字式小样纺纱机进行专有技术改造,可成功纺制熔喷微纳米纤维纱;所纺熔喷微纳米纱相比熔喷非织造布,断裂强度提升了30%~60%,并与线密度呈正比;同一线密度下,断裂强度随着捻系数的增大先升后降,断裂伸长率度则随着捻系数的增大逐渐下降.
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黄岛端斜井为研究对象,在总结长大隧道斜井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要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该斜井辅助施工、防灾救援、运营服务的需要,提出满足要求的斜井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方案.斜井纵坡选用200 m长10%+60 m长3%组合坡度,施工期间限速5 km·h-1,运营期限速20 km·h-1;斜井横断面的设计需要同时满足施工期、应急救援、运营服务不同功能建筑限界的需求;斜井建成后作为服务和应急救援隧道保留,将极大提高突发情况发生时的应急救援能力,也为隧道后期运营养护提供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 2020 ] 116号文和《整体推进三大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专题会议纪要》[ 2020 ] 913号文,打造“轨道上的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和市域(郊)建设,打造内通外联、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体系,高起点、高质量推动大湾区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体系.
期刊
利用PFC2D(二维颗粒流程序)建立了考虑内孔隙随机分布的珊瑚砂动态冲击数值分析模型,结合力链分布、裂纹发展及破碎模式,从细观层面阐述颗粒破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珊瑚砂单颗粒动态破碎强度符合Weibull分布.冲击荷载下,强力链首先出现在颗粒内孔隙端部和加载端附近,细观裂纹主要沿强力链生成,裂纹处力链发生弱化.裂纹多出现在拉应力集中区,主裂纹沿加载轴方向生长.朝内孔隙处偏转产生的次裂纹延伸到试样边缘,加之相邻裂纹间发生枝杈式贯通,使试样碎裂为多个部分.随着加载速率提高,裂纹更多源于内孔隙处且增速提高,裂纹
文中针对当前针织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以不同的服装设计理念和角度,结合对平面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认识进行分析.并着眼于现代发展中的新理念,认真分析促使这一趋势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今后针织服装行业应开阔设计思路,研究设计方法,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实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近年来体育运动成为了大多数女性工作之余强身健体、放松身心的选择.穿着运动文胸可以有效避免肌肉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运动时穿着运动文胸是必要的.从服装工效学出发,文中阐述运动文胸的起源及发展概况,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在运动文胸压力舒适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运动文胸压力与生理指标的关系进行梳理,总结目前运动文胸压力舒适性的研究热点,同时指出今后运动文胸压力舒适性的研究方向,为该领域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浅埋矩形顶管工程应用越来越广泛,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变形对上部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安全产生影响.基于模型试验方法,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模拟矩形顶管顶进过程,分析了土体扰动变形规律.试验研究表明,矩形顶管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横向影响范围主要发生在距顶管中线2倍顶管宽度,地表隆起则主要发生在顶管管节正上方;后续顶管施工会对已顶进区域土层持续产生扰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表变形监测,在防止地表过量沉降的同时,应防范浅埋矩形顶管产生背土效应导致的地表隆起破坏.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矩形顶管工程设计和施
粉煤灰是煤粉燃烧后产生的飞灰,作为一种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其性能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通过XRF测试、活性检测、激光粒度试验及扫描电镜试验,从硅铝氧化物含量、活性指数、粒径级配三个方面对比了绍兴二级、三级粉煤灰,并分析了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二级粉煤灰的硅铝氧化物含量、活性指数均较三级粉煤灰为高,且级配更优良,具有大量表面光滑的玻璃珠及不规则的熔融体;粉煤灰目前主要可用于土壤性能改良,地质聚合物制备及混凝土的掺合料,以及灰砖及陶粒制作.成果可为粉煤灰的绿色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为研制高性能绿色环保光固化防腐涂料,选用木质素磺酸钙(LS)作为掺杂剂,改变LS与聚苯胺(PANI)比例得到一系列木质素磺酸钙掺杂聚苯胺(LS-PANI),并将其作为防腐填料来制备UV固化防腐涂料.通过实时红外(RT-IR)、凝胶含量、电化学阻抗谱(EIS)、耐盐雾测试等比较了LS与PANI的质量比及LS-PANI添加量对光固化涂层固化程度及防腐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1.0%的LS-PANI的引入对光固化过程影响较小;LS对PANI的掺杂能有效改善PANI在光固化树脂中的分散性;当LS与PANI的质
爆破挤淤法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具有施工工序简单,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该方法处理的地基竖向沉降是直接判定处理效果的指标之一.对于加固滨海潮间带软土,这种方法适用性高,但是竖向沉降变形规律相关报道较少,为了探明竖向沉降的演化规律,依托我国东南滨海某潮间带公路建设项目,采用沉降板开展长期观测并分析.研究发现爆破挤淤施工50 d以后路基沉降趋于稳定,172 d内最大沉降实测值0.307 m,1号沉降板观测期内竖向沉降已趋于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