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教育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道德品质,增进其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经验,使其在生活中能够有效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指示,即所有小学生都应该拥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的常用汉字应该在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的汉字必须会写。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一些生字新词,老师往往都是蜻蜓点水般地一笔带过,要么直接让学生听写生字,要么就是带领学生将生字读几遍了事,完全忽视了识字教学重要的写字环节。长此以往,不但无法提升课堂学习质量,还有可能会诱发诸多不良现象,如学生生字掌握不够熟练,写白字或将字形相近的字弄混淆等等。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有些学生因为阅读量较大或者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在正式的识字学习过程中接受能力较好并表现突出,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较差而致使其学习基础较差。由于学习基础较差,这些学生难以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有可能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心理。此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字音、字形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跟着教师的节奏对汉字的字形、字音进行机械化记忆,而没有真正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这导致学生虽然认识了很多汉字却不会正确地应用。此外,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对汉字的结构进行详细讲解,而没有为学生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以致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只能死记硬背,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识字速度,还会影响学生的记忆效果。
二、改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识字。
(1)联系实际生活。因为汉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比如,在教“田”“山”之类的象形字时,教师可以把具体的汉字与实际事物进行关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切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商铺招牌中的汉字与路标上的汉字引入课堂,以此让学生认识到汉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学习更多的汉字。总而言之,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展汉字教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游戏。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喜欢玩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趣味识字活动,把识字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开火车”、猜字谜等识字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汉字,最终实现寓教于乐。
(3)积极表扬。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在敬畏教师的同时又喜欢与教师相处,他们喜欢在教师面前表现,并且希望得到教师的夸奖和表扬,一旦被教师表扬,其学习积极性就会马上提高,相反,若被教师批评,其就会觉得失落并失去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自尊心与识字兴趣的保护,要积极通过适时的表扬来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特别是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发小奖品的方式鼓励他們,这样一来,学生的识字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而且学生之间也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同时,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及时改正。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主动识字。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增强其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展示汉字的结构与书写,以及利用图片呈现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认识汉字的美,激发其汉字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新颖的AR、VR技术为学生营造虚拟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3.指导识字方法,让学生学会识字。
(1)联想识字法。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来识记汉字。比如,在《春雨的色彩》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识记生字“颜”,这时候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所以其记忆“颜”字的速度十分缓慢。对此,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汉字熟悉吗?你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它呢?”有学生说:“这个‘颜’是姓氏,我妈妈就姓颜。”还有学生说:“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通过这样联想,学生对“颜”字的理解和记忆就更加深刻了,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归类识字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适当的归类,帮助学生找出汉字的规律,这样学生学起汉字来就会更加高效。比如,在学习“树”“松”“林”“材”这几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这些汉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汉字都是木字旁,这就表示这些字都跟树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这些汉字的共同之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进行拓展,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想一想还有哪些字是木字旁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找到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字,如“杨”“柿”“村”等。通过归类识字,学生的识字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管是识字教学还是写字教学都是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不仅有意象之美,同时还具备了音律美、形态美,发扬汉字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语文学科的老师更不能轻视了对学生识字方面能力的培养,要鼓励他们多积累、多朗读、多临摹,感受我国汉字的独特魅力,为汉字文化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贤彪.汉字文化融入语文识字教学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1(6):158-159.
[2]杨嵬茼.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字源教学法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8):46-4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指示,即所有小学生都应该拥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的常用汉字应该在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的汉字必须会写。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一些生字新词,老师往往都是蜻蜓点水般地一笔带过,要么直接让学生听写生字,要么就是带领学生将生字读几遍了事,完全忽视了识字教学重要的写字环节。长此以往,不但无法提升课堂学习质量,还有可能会诱发诸多不良现象,如学生生字掌握不够熟练,写白字或将字形相近的字弄混淆等等。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有些学生因为阅读量较大或者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在正式的识字学习过程中接受能力较好并表现突出,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较差而致使其学习基础较差。由于学习基础较差,这些学生难以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有可能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心理。此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字音、字形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跟着教师的节奏对汉字的字形、字音进行机械化记忆,而没有真正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这导致学生虽然认识了很多汉字却不会正确地应用。此外,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对汉字的结构进行详细讲解,而没有为学生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以致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只能死记硬背,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识字速度,还会影响学生的记忆效果。
二、改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识字。
(1)联系实际生活。因为汉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比如,在教“田”“山”之类的象形字时,教师可以把具体的汉字与实际事物进行关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切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商铺招牌中的汉字与路标上的汉字引入课堂,以此让学生认识到汉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学习更多的汉字。总而言之,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展汉字教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游戏。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喜欢玩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趣味识字活动,把识字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开火车”、猜字谜等识字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汉字,最终实现寓教于乐。
(3)积极表扬。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在敬畏教师的同时又喜欢与教师相处,他们喜欢在教师面前表现,并且希望得到教师的夸奖和表扬,一旦被教师表扬,其学习积极性就会马上提高,相反,若被教师批评,其就会觉得失落并失去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自尊心与识字兴趣的保护,要积极通过适时的表扬来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特别是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发小奖品的方式鼓励他們,这样一来,学生的识字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而且学生之间也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同时,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及时改正。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主动识字。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增强其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展示汉字的结构与书写,以及利用图片呈现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认识汉字的美,激发其汉字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新颖的AR、VR技术为学生营造虚拟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3.指导识字方法,让学生学会识字。
(1)联想识字法。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来识记汉字。比如,在《春雨的色彩》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识记生字“颜”,这时候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所以其记忆“颜”字的速度十分缓慢。对此,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汉字熟悉吗?你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它呢?”有学生说:“这个‘颜’是姓氏,我妈妈就姓颜。”还有学生说:“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通过这样联想,学生对“颜”字的理解和记忆就更加深刻了,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归类识字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适当的归类,帮助学生找出汉字的规律,这样学生学起汉字来就会更加高效。比如,在学习“树”“松”“林”“材”这几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这些汉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汉字都是木字旁,这就表示这些字都跟树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这些汉字的共同之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进行拓展,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想一想还有哪些字是木字旁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找到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字,如“杨”“柿”“村”等。通过归类识字,学生的识字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管是识字教学还是写字教学都是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不仅有意象之美,同时还具备了音律美、形态美,发扬汉字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语文学科的老师更不能轻视了对学生识字方面能力的培养,要鼓励他们多积累、多朗读、多临摹,感受我国汉字的独特魅力,为汉字文化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贤彪.汉字文化融入语文识字教学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1(6):158-159.
[2]杨嵬茼.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字源教学法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