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是同学们的精神家园,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对学生的熏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无形的影响力量。优秀的班级文化,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班级文化的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构建;文化;促进;发展
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的制度文化和班级的环境文化等。学生能够在有品位的,高度自律的、蓬勃向上的班级集体中学习与生活,必将会健康成长,终生受益。因此,构建优秀班级文化,在班级中形成一股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班级文化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学生也必能全面发展。
一、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班级精神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能让班级成员约束自身行为,产生内在激励因素,从而凝固成班级力量。
(一)班风优,班训好
班风、班训是一个班集体精神的体现,也是一个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它代表全班同学共同的价值追求。班风、班训需要经过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如班风:“宽容谦让敢于擔当轻松学习快乐成长”,“每天都让自己有进步”等。班训是:“自尊、自爱、自信、自主、自立、自强”,“有担当,成大才”等。这样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独立自主,学会承担责任,不断进步,成为自我管理的小主人。
(二)比一比,进一进
为了让学生约束学生自己的行为,不断进步,我们利用比一比,进一进的方式,“比学习——好学上进、努力进取;比纪律——自我约束、严于律己;比卫生——干净清洁、一尘不染;比两操——整齐划一、精神饱满”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内化为行为,班级可每天利用早读前几分钟进行大声朗读。
(三)学国学,诵经典
为了使同学们知礼仪、懂感恩、有责任、有担当,班级以国学经典为补充教材,学习《三字经》《弟子规》《中庸》《千字文》《百家姓》《论语》等优秀传统的修身读本,通过每天的诵读学习,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根植于人心,作用于言行。
所有这些精神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都对学生的心灵和行为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它们转化成了学生的精神和境界,形成了健康的人格和魅力。
二、构建班级制度文化,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规章制度,它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为准则,让学生有个参照标准,促进班级整体有序运行。
(一)建班规、立组规
在同学相处中,根据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班内同学共同商议,召开班会研究、探讨,最后确定了建立适合自己班实际的班规,解决了同学迟到、校服不整洁、不佩戴红领巾、红领巾不干净、说脏话、早操不认真、作业不完成、破坏公物等等常见的问题。班级共有四个中队、十二个小组。根据班级的班规各小组自行制定自己的组规,各小组设大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学习组长,使四个人组成的一个小组,并能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各小组除了制定组规外,还要有自己组的口号,在集体展示时先喊口号再答问题。比如,小组的口号有:“齐心协力就是胜利!”“共努力,创佳绩”“人心齐,必能行”这样的班规、制度一旦制定就要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从小形成遵守规则,按章办事的良好习惯。
(二)重管理,有细则
只有惩罚制度没有奖励制度,无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各项活动,两者缺一不可。为了公平可行的进行惩罚和奖励,采取了量化管理。量化内容分为学习、卫生、纪律和活动等几项。学习加分项包括参加各项比赛,根据不同的级别和名次分别加分(加分分度以班级实际定);期中、期末考试中分数达到优分的加分;平时小测验满分的加10分,优分的加8分等;小组平均分排名第一的加10分,第二的加8分。此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比赛、知识竞赛等获得第一名的加20分,第二名的加15分,第三名的加10分。扣分项非常细致:将不及时上交作业者、不按时完成值日工作、迟到、违反课堂纪律者、破坏公物者、考试不及格者等都做了详细的扣分说明和规定;每个组的大组长都有一个组员的记分情况登记本,其它小组监督;每周总结一次,班长作好每周的总评记录,总评成绩在前三名的小组给予奖励:如拍小组集体照发到家长微信群表扬。后三组的同学要负责一周的班级值日工作。通过这样的量化细致的管理,学生真正成了主人,在这种自主管理中逐渐养成了自律、自立的好习惯。
三、构建班级环境文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的环境文化是实体部分,如班风班训标语、黑板报、名人名言宣传、基础设备等。班级文化是一阵清风,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唤醒学生,让学生在温暖中成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的环境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心灵,矫正学生不文明行为,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带领学生一起布置好班级宣传语、保护好教室设备等等。
(一)图书角,涨知识
班内必须有图书角,而且这个图书角要装扮好,并丰富图书角的图书,图书的来源有同学们的好书漂流,有自愿原则捐献的。图书角的图书是定期更新的,让班内的每个孩子也能分享到好书。每周学校都设有阅读课,让孩子充分地阅读好书。班级并在每周日的微信读书群内让同学们进行读书交流会,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为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提供了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二)心愿墙,传真情
在课室后面的黑板报一月更新一次,其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默化教育。黑板报并腾出一角设一个心愿墙,让学生把心里话、或小组内的励志留言、要对谁勉励的话等等都可以贴上去。孩子们在心愿墙上看到的都是满满正能量的激励话语。如“只要心中有梦,就会努力前行”“如果你努力了,总会有收获”“今天就开始奋斗吧!”“别为失败找借口”“班级光荣,我们骄傲”等等。孩子们每天都能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逐渐变得努力学习,健康快乐的好学生。
构建班级文化,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最终达到内化学生心灵的目的,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达到优秀班级文化对学生全方位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孩子们在班级的学习与活动中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班集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构建;文化;促进;发展
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的制度文化和班级的环境文化等。学生能够在有品位的,高度自律的、蓬勃向上的班级集体中学习与生活,必将会健康成长,终生受益。因此,构建优秀班级文化,在班级中形成一股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班级文化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学生也必能全面发展。
一、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班级精神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能让班级成员约束自身行为,产生内在激励因素,从而凝固成班级力量。
(一)班风优,班训好
班风、班训是一个班集体精神的体现,也是一个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它代表全班同学共同的价值追求。班风、班训需要经过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如班风:“宽容谦让敢于擔当轻松学习快乐成长”,“每天都让自己有进步”等。班训是:“自尊、自爱、自信、自主、自立、自强”,“有担当,成大才”等。这样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独立自主,学会承担责任,不断进步,成为自我管理的小主人。
(二)比一比,进一进
为了让学生约束学生自己的行为,不断进步,我们利用比一比,进一进的方式,“比学习——好学上进、努力进取;比纪律——自我约束、严于律己;比卫生——干净清洁、一尘不染;比两操——整齐划一、精神饱满”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内化为行为,班级可每天利用早读前几分钟进行大声朗读。
(三)学国学,诵经典
为了使同学们知礼仪、懂感恩、有责任、有担当,班级以国学经典为补充教材,学习《三字经》《弟子规》《中庸》《千字文》《百家姓》《论语》等优秀传统的修身读本,通过每天的诵读学习,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根植于人心,作用于言行。
所有这些精神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都对学生的心灵和行为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它们转化成了学生的精神和境界,形成了健康的人格和魅力。
二、构建班级制度文化,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规章制度,它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为准则,让学生有个参照标准,促进班级整体有序运行。
(一)建班规、立组规
在同学相处中,根据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班内同学共同商议,召开班会研究、探讨,最后确定了建立适合自己班实际的班规,解决了同学迟到、校服不整洁、不佩戴红领巾、红领巾不干净、说脏话、早操不认真、作业不完成、破坏公物等等常见的问题。班级共有四个中队、十二个小组。根据班级的班规各小组自行制定自己的组规,各小组设大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学习组长,使四个人组成的一个小组,并能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各小组除了制定组规外,还要有自己组的口号,在集体展示时先喊口号再答问题。比如,小组的口号有:“齐心协力就是胜利!”“共努力,创佳绩”“人心齐,必能行”这样的班规、制度一旦制定就要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从小形成遵守规则,按章办事的良好习惯。
(二)重管理,有细则
只有惩罚制度没有奖励制度,无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各项活动,两者缺一不可。为了公平可行的进行惩罚和奖励,采取了量化管理。量化内容分为学习、卫生、纪律和活动等几项。学习加分项包括参加各项比赛,根据不同的级别和名次分别加分(加分分度以班级实际定);期中、期末考试中分数达到优分的加分;平时小测验满分的加10分,优分的加8分等;小组平均分排名第一的加10分,第二的加8分。此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比赛、知识竞赛等获得第一名的加20分,第二名的加15分,第三名的加10分。扣分项非常细致:将不及时上交作业者、不按时完成值日工作、迟到、违反课堂纪律者、破坏公物者、考试不及格者等都做了详细的扣分说明和规定;每个组的大组长都有一个组员的记分情况登记本,其它小组监督;每周总结一次,班长作好每周的总评记录,总评成绩在前三名的小组给予奖励:如拍小组集体照发到家长微信群表扬。后三组的同学要负责一周的班级值日工作。通过这样的量化细致的管理,学生真正成了主人,在这种自主管理中逐渐养成了自律、自立的好习惯。
三、构建班级环境文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的环境文化是实体部分,如班风班训标语、黑板报、名人名言宣传、基础设备等。班级文化是一阵清风,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唤醒学生,让学生在温暖中成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的环境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心灵,矫正学生不文明行为,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带领学生一起布置好班级宣传语、保护好教室设备等等。
(一)图书角,涨知识
班内必须有图书角,而且这个图书角要装扮好,并丰富图书角的图书,图书的来源有同学们的好书漂流,有自愿原则捐献的。图书角的图书是定期更新的,让班内的每个孩子也能分享到好书。每周学校都设有阅读课,让孩子充分地阅读好书。班级并在每周日的微信读书群内让同学们进行读书交流会,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为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提供了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二)心愿墙,传真情
在课室后面的黑板报一月更新一次,其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默化教育。黑板报并腾出一角设一个心愿墙,让学生把心里话、或小组内的励志留言、要对谁勉励的话等等都可以贴上去。孩子们在心愿墙上看到的都是满满正能量的激励话语。如“只要心中有梦,就会努力前行”“如果你努力了,总会有收获”“今天就开始奋斗吧!”“别为失败找借口”“班级光荣,我们骄傲”等等。孩子们每天都能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逐渐变得努力学习,健康快乐的好学生。
构建班级文化,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最终达到内化学生心灵的目的,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达到优秀班级文化对学生全方位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孩子们在班级的学习与活动中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班集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