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自古以来,文学作品普遍存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共性,这就给观文者在“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时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间,同时为发展他们的个性化思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元素。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应当通过“写意”教学,在引导学生体会语句特点和创设美妙意境中品味幽美、回味清香,以不断培养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感悟力。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于“补白”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角度,试对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