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错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成人在做事的时候,往往要经过深思熟虑,而且尽量争取完美,不出错,这样我们才会感到满意。这种追求完美的意识往往也会渗透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但孩子不同于成人,当我们的孩子出错了,我们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寻找出错的原因
  1、要求过高。许多孩子在学习时老是犯错,而且是同样的错误,这时就要考虑是不是给孩子的定位太高了,以孩子现有的水平达不到预定的目标。比如有的孩子连握笔都困难却要求学写数字,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背离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脱离了幼儿的认知水平,不管孩子怎么努力,效果总是差强人意,长久很容易造成孩子畏学情绪。
  2、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或不合适。在幼儿园,有些调皮的孩子经常犯一些小错误,经过老师的教育,当时有效,但转身又故态复萌。
  案例1: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喜欢用蜡笔在桌上乱涂乱画,尽管老师苦口婆心的说了很多次:“千万别用笔乱画了,很难擦干净,看上去也很不整洁。但是斑斑驳驳的印子还是日渐增多。这天,当XX小朋友正乱画时给A老师逮了个正着,老师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好好教育一下其他幼儿。 “老师说了多少次不能在桌椅上乱画,大家说说,他这么做对吗?” “不对”下面的孩子马上叫起来。
  “你自己说说,现在该怎么办?”XX小朋友不知所措的摇摇头。其他幼儿则有些幸灾乐祸的大叫了起来:“让他用衣服擦干净”
  XX小朋友急的要掉眼泪了。老师认为教育应该到此为止,于是说;“今天老师就原谅你了。如果以后老师还发现有人这样做,老师只好请他用自己的衣服擦了,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了。”小朋友都叫了起来,XX小朋友也松了一口气,可过不了多久,这样的事还是会发生。
  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针对孩子的破坏行为,老师采用了单一呆板的说教,只是简单的告诉孩子“不能这样”,但这种枯燥乏味的唠叨有时反而会强化幼儿的不良行为。
  案例2:同样的事,在B老师班级里也发生了,但是老师什么都没说,而是有声有色的讲了《贝贝找朋友》的故事。故事讲完后问孩子为什么小狗小猫小鸡不愿意和贝贝做朋友?
  孩子马上就答出因为他乱涂乱画。“现在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涂上去的脏东西呢?
  小朋友找到了,老师又说:“有这么多的脏地方,我们得想个办法去掉啊”。有人建议用抹布洗洁精擦”。 老师于是给小朋友发小抹布擦,擦着有些孩子就发现有的地方擦不干净,这时老师告诉幼儿;“有些地方擦不干净只能用油漆或涂料重新粉刷,可是这些东西有毒,会影响大家的健康,以后如果你们想用笔画东西时,一定要拿白纸画,画完了和小朋友一起欣赏多好啊。
  碰到一样的问题,老师处理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教育意义也不同,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二、分析出错的性质
  1、可笑的错误。有些错误是孩子天真童趣的表现,还有让人开怀一笑的作用。比如有一次我们在讲关于“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前,我们先让幼儿猜一猜”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有孩子说是胸口抱着一棵竹子,还有的说是竹子现在越来越少了,我们要多种点竹子,这样熊猫就不会饿着了,回答五花八门,让人忍俊不禁。这些答案是错误的,但是却反映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像这样的错误随着孩子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自然而然不会再犯。
  2、无意的错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错误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孩子的错误代表着他当前的水平,孩子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认识,在孩子们认知结构中,可能是合理或正确的,一个行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观念在支撑。比如有一幼儿用开水给植物角里的花浇水,教师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他,而是设法了解他“破坏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不是想搞“破坏”,而是出于想让花和小朋友一样“讲卫生喝开水”的善良动机。教师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幼儿善良的愿望,而且也了解到幼儿的现有经验和知识水平,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总之,孩子心中有一百种语言与一百种行为,需要我们用一百种心境与一百种方法去用心体会。
  三、创造有利条件
  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表现出适当的宽容以及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充足信心能增强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经常得到老师表扬鼓励的孩子明显犯错误的几率要低于普通的孩子。
  2、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有时候给孩子出错的权利与机会,支持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自己的事,尽管可能是错的,但这种尝试为他更好的感性理解打下初步的基础。比如科学课,先鼓励孩子进行猜想,在这一环节必然有很多孩子会出错,然后提供合适的材料来验证猜想,将操作的结果与原先的结果做比较,然后在比较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孩子的理解会直观与深刻的多。
  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行为,怎样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我们是责怪制止还是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在其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学习精神与价值,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去思考与挖掘的。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三井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一、普通的人民群众。凸显人类的爱心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这种人性中最值得歌颂的情感,在教材入选的课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爱之链》这篇课文中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所谈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一、立足课堂教学,展示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
如何建设智能建筑实验室,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经济合理,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寓语言学习于语言操练中,寓语言操练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中学习、积累、运用英语,培养语感,从而提高课堂的容量和实效。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一些初步探索。  一、总揽教材,提前渗透。  《牛津小学英语》是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板块间紧密结合,融为一体。首先,当教师拿到教材后,要总揽一下教材,要对教材有个整体了
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推动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以及评价方法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新课程引发了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管理者、教师、学生)。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中心。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必须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了解教育工作以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科学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上好科学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学校科学课虽然教学仪器不足,但教学资源丰厚,所以每位科学教师要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人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就是深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