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过程中师德问题浅谈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aoso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指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品质。其中包括爱学生、敬业、好学三个部分。师德修养必须将自己的师德变成真正鼓舞学生的一种动力,让他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述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特别是较高的师德素养。
  然而,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各种思想、价值观的冲击,观念、利益的多元化,加上教育过程中的固有矛盾,使一些教师的师德状况存在着道德意识淡薄,思想偏离了师德原则和规范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
  第一、体罚学生时有发生。由于受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希望学生成才。学生的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成为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常常以粗暴代替说理,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动不动就体罚学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
  第二、部分青年教师忽视加强教育法规学习,依法执教意识不够强,缺乏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还存在不尊重学生、变相体罚等行为。
  第三、部分青年教师课堂随意性大。教师受盲目的“拜金主义”以及其他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教学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疏于业务学习和备课,不专研业务知识,观念成旧,对教育工作不投入,上课照本宣科,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
  第四、部分青年教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也容易与学生沟通,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遇事急躁,缺乏耐心,训斥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且言行中不注意教师的身份,在同学中渐渐失去威信。
  第五、教师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人格教育现象。而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在于讲述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有些老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学生讲知识,把每节课上完,与学生谈话较多的是关于学习了解情况,整个过程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以及不良嗜好视而不见,导致教书与育人严重分离,学习人格得不到完整的培养。
  师德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又有管理培养方面的原因,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我认为,形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首先,开拓意识不强,因循守旧。一部分教师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味以客观条件为依托,因循守旧,不注重学习和研究,教学就凭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而导致教育观念、教学教学方法、教育理论水平都比较低下,对教育教学工作缺少改革与创新的激情,因而常出现教学上的随意性和教育方法上的簡单与过激行为。
  其次,“依法执教”的相关活动的开展和开展力度不够深入,部分教师虽然参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制活动,但是主动意识不够强,常常把这些事情当作耳边风。就以《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例,部分老师只知道有这种法律的存在而不知道其内容是些什么。这样的法律意识必然导致其法制观念淡薄,进而失去法的约束与控制力,导致教师在工作中随意采取暴力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无限的好奇心,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教学生如何正派为人。应该如何来提高教学中的师德素养呢?
  1.重视师爱的作用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与学生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更困难。我们的教师要用爱是这种强大的力量,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对差生,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的转化;失去了对学生的爱,教师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因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爱学生作为事业的核心,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2.加强对青年教师人格的塑造
  教师的人格,既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又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教师个人身上的内在表现,它反映在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教学风格中,表现在德育环境里。在学生的心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信赖程度常常超过自己的父母,有人认为学生可能会把对父母的“恋亲情结”转移到师长身上,或者在师长中寻觅自己“英雄崇拜”的对象,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行为举止等。
  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
  3.加强学习教育,提高理论水平
  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因此,必须把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师德的首要任务来抓。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加大。教师如仅仅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不给自己“充电”,就把握不住所教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造成教给学生的东西过时,难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等情况的发生。学无止境,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及时把握知识的脉搏,特别是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作学生的心理保健医师。因此,教师注重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全面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一直是很多教师感到非常头疼的事情,布置作业要根据小学生英语水平进行设计,而系列主题作业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远的进步,本文根据多年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
摘 要:人口計生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量大面广、业务性强,必须要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计生干部队伍。随着人口计生工作的不断深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鲜明主题,它对广大人口计生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更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加强;计生;队伍;建设  一、加强计生队伍能力建设的意义 
摘 要: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教学领域,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引导下,教师应该讲水平、讲能力、讲奉献。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从事多年美术教学工作,我们深知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