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机械通气在血液肿瘤及多种疾病并发儿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le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儿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给予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的意义。

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入我院PICU诊断为AHRF的病例,首先给予常规机械通气(CMV),当PIP>30 cmH2O(1 cmH2O=0.098 kPa)或PEEP>10 cmH2O、FiO2100%时具有以下情况之一:(1)SpO2<90%或PaO2<60 mmHg(1 mmHg=0.133 kPa);(2)有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aCO2>80 mmHg);(3)严重气漏(纵隔气肿或气胸),改为HFOV通气治疗。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住PICU时间、CMV通气时间、HFOV通气时间等一般资料。分别于CMV通气末(H0)及HFOV后2 h(H2)、6 h(H6)、12 h(H12)、24 h(H24)、48 h(H48)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呼吸机参数(平均气道压、振幅、频率、FiO2)、氧合指数(PaO2/FiO2、OI)、动脉血气、心率、血压变化。分别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液肿瘤组及非血液肿瘤组在H0、H2、H6、H12、H24、H48时间点的指标变化。

结果

HFOV通气后,H2时间点PaO2较H0升高[76.9(61.9~128.0) mmHg vs 50.1(49.5~68.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2、H48时间点PaO2/FiO2分别较H0、H2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9(66.8~138.9) mmHg vs 68.0(49.5~86.8) mmHg,P=0.039;135.0(77.6~240.0) mmHg vs 90.7(54.6~161.7) mmHg,P=0.023)]。所有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各时间点没有明显变化(P>0.05)。存活组(n=9)与死亡组(n=14)相比,PaO2/FiO2、OI在H6、H12、H24、H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肿瘤组(n=10)与血液肿瘤组(n=13)相比,OI在H2、H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13.9~26.6) vs 33.8(19.7~48.3),P=0.049;16.0(8.4~27.1) vs 28.9(20.9~38.9),P=0.027)],两组的平均气道压在H2、H6、H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vs 76.9%,P=0.086)。

结论

AHRF患儿给予CMV通气失败后改用HFOV可以改善患儿的PaO2和氧合指数,对患儿心率、血压没有明显影响。血液肿瘤伴AHRF组较非血液肿瘤伴AHRF组HFOV初始阶段需要较高的MAP改善氧合,但对病死率无影响。

其他文献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直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最为重要的疾病之一。本文介绍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柏林定义,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非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注意避免各种易患因素、加强营养支持、注意坚持保守补液、探制输血指征及防止输血相关性肺损伤;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吸入一氧化氮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方面近年的进展作了简要介绍;提出在重症ARDS中应坚持俯卧位通气等。
目的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107例,38.4%),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型(69例,24.7%),孤立性蛋白尿型(40例,14.3%),孤立性血尿型(29例,10.4%),急性肾炎型(21例,9.3%),急进性肾炎型(8例,2.9%),慢性肾炎型(5例,1.8%)。根据国际儿
期刊
先天性代谢病代谢危象并非罕见,其临床表现常为非特异性,临床医生常倾向于在除外其他常见病后才考虑。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者可在数小时至数日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存活者可遗留严重后遗症。诊断先天性代谢病代谢危象不需广泛了解生物化学代谢途径或每种代谢性疾病。熟悉可提示诊断线索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初始辅助检查特征最为重要。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常可挽救生命、预防存活者的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脓毒症患者能量代谢严重紊乱,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和脂肪动员增强,这可能与脓毒症引起机体产生炎症介质、激素分泌及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异常有关。探讨脓毒症高代谢机制,对于指导临床,推进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脓毒症高代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纤维支气管镜术已在PICU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PICU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一项必备措施。本文着重结合实际工作介绍纤维支气管镜术在PICU的应用进展和注意事项。
及时识别和治疗儿童脓毒性休克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然而,目前仍缺乏儿童脓毒症液体复苏的统一认识。最近关于发热和灌注不足儿童的大量液体复苏的支持疗法研究结果更是引发人们对儿童液体复苏容量治疗的激烈讨论。该文就大量液体复苏的支持疗法的现状和可能机制进行分析。
小儿呼吸机撤机过早容易导致撤机失败,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会增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和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在儿科领域仍无统一客观的撤机指标,探索合理可行的呼吸机撤机指标对提高撤机成功率有重要意义。该文详述了目前小儿呼吸机撤机条件及撤机指标的研究进展,比较各指标对小儿呼吸机撤机的预测性及准确性,并展望了更高预测准确度的撤机指标或撤机组合方案用于临床的可能性。
目的多中心队列研究,经验性探讨旁路循环下心脏手术婴幼儿理想的心血管药物支持程度,并评估血管活性药物(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评分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设计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场所研究期间参与儿科心脏重症监护协会的4家学院型儿童医院的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ICU)。对象手术时小于1岁且术后于CICU住院治疗的患
ICU患儿的病情较重,进展迅速,因此恰当的营养支持对于ICU患儿病情的恢复是有利的。ICU患儿需要根据其本身的营养状况以及潜在的营养风险来制定恰当的营养支持计划。营养风险筛查不仅可以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更能预测其潜在的营养风险,从而指导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计划的制定,最终改善预后。寻找出适用于ICU患儿的全面、简便、快捷、易行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实施恰当的营养风险筛查对ICU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