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课堂 无痕德育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e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敬畏、遵守交通法规的观念。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交通规则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交通法规的内容,懂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违反交规的行为及其严重后果;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养成自觉学习和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引题:从画圆说起
  师:新课前,老师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圆,看谁画得最圆?
  (学生毛遂自荐或相互推荐方式完成任务)
  师:大家水平很高,画得很圆。但相比较,哪位同学画得更圆?
  生:小强同学画得更圆。
  师:大家掌声响起,给小强同学点个赞。下面,老师也来画个圆,比较一下哪个最圆?(老师用圆规画圆,学生笑声、掌声响起)
  生:老师画的最圆。
  师:为什么老师画的最圆?
  生:因为是用圆规画的。
  师:是的,老师是用圆规按一定规则画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规则,人们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行”也离不开规则,大家知道这个规则叫什么吗?
  生:交通规则。
  师:是的,叫交通规则。现在展示一张老师前不久在街上拍的图片(略),图片上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吗?
  生: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
  师:会有什么危害?
  生:阻碍交通,易造成人身的不安全和财产损失。
  师:由此可见,我们的“行”,与交通规则密切相关。交通规则护佑我们平安出行。今天我们聊聊生活中的“行”,怎样更好地“行”呢?
  (在师画的圆中板书:“行”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触动学生的心灵,抓住学生眼球,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破题:新课教学(学习法、敬畏法、践行法)
  ○板块一:望远镜——望望周围
  师:老师今天带来三种镜子。第一架是“望远镜”,大家说,望远镜有什么用?(在左边同学画的圆上板书:望远镜)
  生:望远方、望周围。
  师:老师带来六幅图片,大家先望望图片的内容,应怎样使用?
  生:人行横道线:过街要走斑马线,交通安全要记牢。
  生: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闪慢慢行。
  生: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
  生:机动车车道标志:表示该车道只供机动车行驶。
  生:禁止非机动车进入标志:表示禁止非机动车进入。
  生:非机动车车道标志:表示该车道只供非机动车行驶。
  师:如果按照交通规则出行,我们的“行”是文明的。大家再用望远镜望望: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违反交通规则的“行”?
  生:过街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还有中国式过马路。
  生:电动自行车不走非机动车道,而走机动车道。
  生:……
  师:交通规则护佑我们平安、文明出行,但现实中有的人却违反它。通过本环节学习,你有何感悟?
  生:交通规则意识淡薄,需加强学习。
  生:出行要文明,规则记心中。
  生:……
  师生归纳:学习交规,平安出行
  师:老师送大家一温馨寄语:千言万语平安是福,千山万水学法是路,千步万步文明起步。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强化懂交规、守交规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学习交规的必要性”这一知识点。通过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习交通安全标志,达到学习交规、平安出行的教学目的。)
  ○板块二:透视镜——查查病因
  师:类似上面这些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有没有违法?要不要受到处罚? 我们用透视镜来查查。(在中间同学画的圆上板书:透视镜)
  生:违法。
  生:没有违法。
  师:有没有违法,你我说的都不算,法律说了算。评判的依据是三部交通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简称《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简称《实施条例》)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简称《实施办法》)。
  师:本环节我们采取“交通法规知识分组PK赛”活动形式。上课前每位同学都拿到一份“交通法规小贴士”,下面公布活动规则: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命名。
  (2)老师给出一幅图片,学生以法说案进行抢答。
  (3)评价方法:抢答对法规条文计5分,理由分析到位计5分,若抢答错误则扣10分。
  师:两组人数相等,每组所拿到的“交通法规小贴士”内容相同。下面老师给出图片,大家抢答:有没有违反交通法规?违反哪条交通法规?(师逐幅出示图片)
  生:《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三条:“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生:《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第(五)项:“不得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不得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
  生:《实施办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行为人驾驶机动车时不得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
  生:《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   生:《实施办法》第五十条第(六)项:“电动自行车限载一名十二周岁以下未成年人。”
  生:《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
  师:两组同学交通法规意识强,主动参与,各领风骚。猜想一下图片中人物违规之“行”的主要原因?
  生:对会不会有危险怀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会没事。
  生:其他人也违反交通法规,法不责众,就不在乎。
  生:对交通法规不是很了解。
  生:有很急的事,迫不得已。
  师: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原因很多,甚至不乏可以理解的理由,但这些行为违法吗?
  生:违法,违反交通法规。
  师:要不要受处罚?由什么执法机关来处理?
  生:应受处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师: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如醉酒驾驶机动车、交通肇事逃逸等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严重,触犯刑法,是犯罪。当然,同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相比,日常生活中很多违反交通法规的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较小,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后果:应承担法律责任。
  师:可能有同学会反问:“行人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很多,但很少受到法律处罚呀?”这一方面说明有的人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公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执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要加强执法力度。但不管怎么说,违反交通法规的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应受法律处罚。
  师:行人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违法行为,既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下面我们来看一则视频:“抢过斑马线,忽略生命线。”(略)
  师:通过本环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违反交规,害人害己。
  生:违反交通规则,是违法行为。
  师生归纳:违反交规,应受处罚
  师:是的,生命是宝贵的,容不得我们用冒险的方式来消费。我们对交通法规常怀敬畏之心,就是对生命安全撑起牢固的“保护伞”。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的引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产生思维碰撞,促进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层层推进,明确违反交规的原因和严重后果,强化学生要敬畏交通法规的意识。)
  ○板块三:反光镜——照照自我
  师:你们每天来学校,要么自行前来,要么家长接送,但都离不开一定的交通方式。我们和家长的“行”遵守了交通法规吗?老师带来了第三面镜子——反光镜,我们用反光镜来照照自己和家长。(在右边同学画的圆上板书:反光镜)
  师: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善于反思自己的人,是追求完美的人。当你能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你是一位聪明的人;当你敢将自己的缺点公之于众,并勇于改正,这说明你是一位负责任的人。你想成为追求完美的人吗?你想成为负责任的人吗?
  生(齐声):愿意!
  师:那大家敞开心扉吧!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违反交通法规的违法行为?
  生:我有时横穿马路。
  生:我有时自认为很安全,没按交通信号灯通行。
  生:有时骑车时双手离把。
  师:父母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吗?
  生:我上下学时,妈妈用电动自行车带我。
  师:妈妈错在哪儿?
  生:《实施办法》第五十条第(六)项:“电动自行车限载一名十二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我们已超过十二周岁。
  生:爸爸开车时,有时接听手持电话。
  师:发现父母违反交通法规,你将怎么办?
  生:纠正父母的违法行为。
  生:今天学习了交通法规,回去对父母普及交通法规。
  师:通过本环节学习,你有什么感悟?
  生:遵守交通法规,从自身做起。
  生:每个人从自我做起,文明出行。
  生:文明你我行,平安树新风。
  师生归纳: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体会交规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从自己做起。)
  ◆结题:与法同“行”
  师:我们用望远镜、透视镜和反光镜三种镜子照了与我们每天朝夕相处的“行”。望远镜使我们认识到要“学习交通法规”,透视镜使我们认识到要“敬畏交通法规”,反光镜使我们明白了要“践行交通法规”。我们要学习法、敬畏法和践行法,树立交通法规意识,与法同“行”。
  附:板书设计
  三、课例点评(浙江省德清县钟管中心学校 王卫华)
  (一)创新设计,灵动生成——活动有效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价值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心动到行动,促进学生发展。导入环节,教师独具匠心,采取师生同台画圆的方式,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生成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认识。再如“透视镜”环节,采取分组抢答竞赛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高潮迭起,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了交通法规知识。教师创新设计,搭建活动平台,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动态生成遵守交通法规意识。
  (二)板块推进,问题导引——思维有深度
  思维能力培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本课按照“望远镜:望周围”—“透视镜:查病因”—“反光镜:照自己”三个板块组织教学,从远及近,从他人到自己,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每一环节又以问题任务为驱动,采取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是培养思维的载体,提高思维深度的关键是引领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师生通过思维碰撞,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思考,思想品德学习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三)感悟生活,德育无痕——立意有高度
  法律课堂是严谨的,而生活是鲜活的。如何把严谨的法律知识融于鲜活生活之中,采用案例教学是最佳选择,唯有如此,法律教育才能“死”去“活”来。课堂中创设的“认识交通标志”“敬畏交通法规”和“践行交通规则”三个生活情境,每一情境都注重引导学生真心体验和感悟。如“认识交通标志”情境体验,学生感悟到:出行要文明,规则记心中。“敬畏交通法规”情境,使学生感悟到:交规不违反,违反法不容。“践行交通规则”情境,学生对“文明你我行,平安树新风”形成共识:对交通法规,我们要学习、敬畏和践行。课堂通过生活情境创设,融法于案,让学生充分感悟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有效提升,课的立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其他文献
2017年江苏高考早已落下帷幕,今年听力部分沿用全国卷I的听力,除了Text 10部分语速稍快,前面9段材料语速比较正常,总体难度不算大,和往年持平。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常用的功能性用语,以事实细节题为主,辅以情感态度、主旨大意、意图推测、推理判断等题型,考试反响良好。笔者综合近年江苏高考听力现状,根据命题特点,作如下梳理,以期对18届考生有所帮助。  一、高考听力命题特点  1. 听力测试是考查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教学价值,需要从认知价值、智慧价值、育德价值、文化价值四个方面来再认识。而要有效释放“知识”所蕴藏的这些丰富的教学潜能,需要对学科“知识”正确认识和优化处理,注重精准把握、恰当选择、合理建构、灵活改造和动态生成。  关键词:知识;价值;教学;道德与法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既是一门文化课程,更是一门德育课程,这就决定了在越来越关注核心素养培育的今天,必然要强化课程
高三數学综合试卷三
期刊
摘 要:统编道德與法治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的视野下,教师可以把“有形:构建课堂结构”“有神:凸显关键元素”“有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有魂:落实立德树人”这四个方面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新追求。有形的课堂搭建骨架,有神的课堂富有韵味,有根的课堂培育素养,有魂的课堂立意高远,四者有机统一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结构;关键元素;学科核心素养;立
自2005年秋江苏省普高进入新课改以来,本人就在如何抓好教学方式的改革,如何有效用好新教材,如何保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计划的探索与尝试。现将做法总结如下,以期在反思得失的基础上改进今后工作。  一、如何抓好教学方式的  改革  本人2005年暑后开学,送走了上届高三,到高一正好赶上了使用苏教版新教材的第一年,在接受李善良等专家培训的基础上,本人创新课堂模式,大力进行课堂教学
高考完形填空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各种解题能力的题型。该题型能全面而且客观地测试考生的语法应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分析以及判断推理能力。分析2015年高考命题趋势以及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能增强我们对2016年高考完形填空题的预见性,并做好相应的考前准备。  今年江苏卷完形填空题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文又称叙述文,顾名思义就是指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经过叙述出来,让读者如临其境
摘 要:如何做好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教学设计,是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行为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教学设计,应该充分做好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制定明确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教学过程指向素养化目标培育等工作,贯彻并落实好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教学设計;核心素养培育  在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培
高考导航:  考查的热点主要有四个方面:(1)对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考查,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利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建立方程组求解,属于低档题;(2)对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考查,主要以客观题出现,具有“新、巧、活”的特点,考查利用性质解决有关计算问题,属中低档题;(3)对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主要出现在解答题的第一问,是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而准备的,因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4)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To tell truth, the futu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we just arrived at crossroads,   new turning point; we will face a new challenge.  A. the; a; aB. a; the; /  C. a;
摘 要: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着学科立德树人的使命,而促进学生政治认同,是这一使命的重要表现之一。以“基本政治制度”一课为例,探析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具体包括:提炼教育价值,创新使用教材;精心选择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优化問题设置,引发深度学习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政治认同;教学案例  政治认同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