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现代化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e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现代化
  时代呼唤语文教育改革。21世纪,人们敏锐地感觉到新时代的气息。面临着悄然到来的新的时代,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应思考和调整培养目标,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也必然要反思,找到应对措施。
  一、信息化
  信息化社会显著的特征是信息量大,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爆炸”——社会最流行的语汇,正是对此生动的说明。而且,信息纷繁复杂,传播迅速,信息传播媒体多样化,传播的工具和手段不断更新。
  信息化给语文教育诸多启示:
  1.学会学习。学生在学校只能学习和掌握有限的知识,如果指望把人类所有的知识都传播给学生,则是不现实的。一个人即使一辈子不出校门,也不可能学习和掌握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学校教育必须也只能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各学科都是如此,语文也不例外。书读不完,关键是要爱读书,会读书。
  2.处理信息。搜索、筛选、传播等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能力。培养这种能力,语文教育责无旁贷。能运用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具有选择和鉴别信息的眼光,在大量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储存和记忆有用的信息,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传递、发布、交流信息。
  3.高效快速地阅读与表达。在快节奏的讲究速度和效率的社会,人们必然对阅读表达的速度与效率提出新的要求。“一目十行”成为时代的需要,时代也为这种速度提供了可能,网上查找资料、网上阅读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阅读和表达的速度,并非仅仅是方法与技巧问题,它有对他人的尊重,有对时间的珍惜,有思维的敏捷与流畅,还有对简洁的美学追求。
  二、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新时代的又一显著特征:不管你喜欢不再欢、愿意不愿意,你总是地球村的居民,做不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人。
  全球化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启示:
  1.开放的心态和视野。语文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把学生带入现代文明。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这是我们的光荣,但长期的农业文明容易成为我们的包袱。因此,母语教育中应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使学生具有现代社会应有的价值观和文明素养,尤其是开放的心态和视野,从而真正面向世界。
  2.增进国际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经济全球化必然会使我们接触更多的外来文化,各种各样的思潮和文化都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面对多元文化,首先,我们要尊重和理解。尊重理解一种文化,就是尊重理解一个民族。只有尊重和理解,才能增进合作与交流。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有所选择和取舍,这种选择和取舍需要水平和眼光。促使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鉴别能力,努力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理所当然成为语文课程教学任务。
  3.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是全球化社会中现代公民之必需。文明相处,合作共事,尊重、理解与宽容,沟通、表达与交流,都是语文教育应该关注的。
  三、个性化
  个性化是新时代的追求,是对以标准化为代表的工业文明的逆反:个性化引起语文教育多个角度的思考。
  1.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工业社会的大批量、标准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已不合时宜。一方面,消费者需要个性化,因而,产品追求个性化。另一方面,产品中高科技含量的增加,科技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和个性化的工作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创新,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素。而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必须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为前提。很难想象,一个不能得到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会有多强的创造力。
  2.解放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我国在由小康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温饱和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日益增长。人的精神需求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不同,正在个性化,因为人都是不同的单个人。语文教育有责任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提高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培养健全人格。
  3.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和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人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古代教育家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而在追求个性化的社会里,人的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对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选择会显得格外强烈。语文教育应该尊重这种差异,课程、教材、教法、评价各方面都应该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选择,促进每一个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只有时刻关注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语文课程才能与时俱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想改变历史学科得分较低的现状,考生应具备合理有效的答题技巧。作者就如何巧答选择题、材料问答题、材料论证题等题型谈谈看法。  关键词: 高考历史题 选择题 材料问题答题 材料论证题 答题技巧  2012年河北省迎来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在备战高考和考后的反思中我体会到,要想改变历史学科得分较低的现状,除了要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  全国课标卷分三类题型:选择题、材料问
数学复习面广量大,不少学生感到既畏惧,又无从下手。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回归课本,注重基础,重视预习。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回归课本,自己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教材上的每一道例题、习题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
乡土地理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学习对于加强乡土乡情教育,培养爱乡热情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因此对于乡土地理的考查在淮安市历次中考中都有体现。  一、考查地域范围  1978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中把“乡土地理”的范围规定为:一般包括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和本县地理;而国家教委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1987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
该文以c-raf mRNA为靶点设计反义抗肿瘤药物、探讨了mRNA链上有效靶位的局部构效关系.研究了反义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多靶点作用及与放化疗方法合用等问题.首次提出反义硫代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