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口语交际”为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藏语文口语交际的难点。民族地区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才能更好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藏族学生母语口语交际教学关于怎样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这个话题已成为汉语教学的一个
热门话题,教育界的学者、专家们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具体阐述。那么,在民族地区对民族学生需不需要提高本民族语言交际能力呢?我在多年的小学藏语文教学中体会到了加强和提高藏族学生的藏语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由于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学生的语言环境已不是那么纯净,说话交谈时学生之间喜欢用汉语交流或藏汉并用,藏话中夹杂地角话,说话写作时出现语序颠倒等情况。《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藏语文教学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口语交际”也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藏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改变现状提高藏族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敢于开口 1.培养感情,融洽关系。
2 学生对老师会天生产生一种敬畏感。而长期生活在闭塞村庄的藏族学生,这种害羞、胆怯更加明显。面对自己的父母亲,兄弟姐妹能够比较自如,而对于老师就显得小心翼翼。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关心学生,爱护他们,以活泼开朗的姿态和他们相处,多与他们沟通,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们在心理上首先消除对你的怯意,他才会愿意对你开口。如与学生“拉家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家常中,一方面消除了他们的畏惧感;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说话机会。
2.增强趣味性,克服胆怯。
实践告诉我们,儿童在开心时,“胆怯”就会不翼而飞。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学中应多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藏语文趣味活动,让儿童带着趣味说话。如“看表演说话”就是一种很好的趣味性活动。先让孩子表演(有时甚至可以只做几个简单的动作);请同学说出他的动作;然后加入你的想象、理解,再说;然后由参加表演的孩子自己说;最后交流。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参与表演的孩子一个模糊性动作而产生一场辩论。
3.适时鼓励,体验成功。教师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时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都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他们壮胆,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顾虑。告诉他们,其他同学能说的,我也一定能说;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那么,敢于开口的孩子会越来越多。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口语交际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老师更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多点拨,多指导。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口语交际能力才有可能例如在藏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转述其他同学的用词语造句或练习用句子说话,这样不仅练习了说话也学会了正确运用词语,还可以在朝会和班会课上,教师可让学生留心听取老师的讲话,然后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要点、顺序等。
2、教师描述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由问题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材中有些内容也提出了一定的问题,这些语言文字经过老师的口头描述会更形象地进入学生的大脑,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一下子进入了问题情境,把口语交际回归生活体验,打开学生话匣子,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
二、以实践促互动,发展学生交际
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不断发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在本地区的小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藏语水平也不高,部分学生在交际时出现了不会说的现象,常常词不达意,出现藏汉语混合,语序颠倒或夹杂地角话。因此,教师必须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在互动中发展语言。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做:
1、师生互动,规范语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规范运用书面语,并做好典范。
2、学生互动,发展口头语言。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交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发展交际语言。
3、扩大互动,巩固口语语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
5、他个有长效性。课堂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民族文化资源,让学生与同学、朋友、家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例如《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其间语言住处交互来往,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内容巧设情境,才能切中繁杂,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容易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例如让学生回家准备自己爱吃的藏餐,如果自己不会做,可在父母或长辈的指导下完成,然后带到学校向老师和同学展示并介绍这种藏餐的名称和具体制作方法,把学生准备好的藏餐放在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藏餐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通过交际,能更全面地看问题。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更积极地去观察生活,甚至主动地了解大人的辛劳,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讨论时,学生个个有理有据,异常活跃。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
三、关注过程、积极评价,激励交际
信心
“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中,在互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应对能力。既要专心致志地听人发言,并对稍纵即逝的语言内容作出快速反应,明白对方说话的意图,捕捉说话者的观点,并经过加工形成自己的
6、观点,又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时刻关注过程、引导、激励,使交际活动顺序进行。
(1)、定优秀,感受成功。口语交际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
(2)、鼓励落后,树立信心。在交际中常有些同学沉默不语,有些同学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应让学生就身边的人、事、物为中心展开交流,唤醒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
总之,藏语口语交际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实践,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严格要求自己,规范使用藏语书面语言,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更好地激起他们的交际兴趣,才能提高藏族学生的藏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藏族学生母语口语交际教学关于怎样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这个话题已成为汉语教学的一个
热门话题,教育界的学者、专家们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具体阐述。那么,在民族地区对民族学生需不需要提高本民族语言交际能力呢?我在多年的小学藏语文教学中体会到了加强和提高藏族学生的藏语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由于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学生的语言环境已不是那么纯净,说话交谈时学生之间喜欢用汉语交流或藏汉并用,藏话中夹杂地角话,说话写作时出现语序颠倒等情况。《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藏语文教学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口语交际”也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藏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改变现状提高藏族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敢于开口 1.培养感情,融洽关系。
2 学生对老师会天生产生一种敬畏感。而长期生活在闭塞村庄的藏族学生,这种害羞、胆怯更加明显。面对自己的父母亲,兄弟姐妹能够比较自如,而对于老师就显得小心翼翼。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关心学生,爱护他们,以活泼开朗的姿态和他们相处,多与他们沟通,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们在心理上首先消除对你的怯意,他才会愿意对你开口。如与学生“拉家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家常中,一方面消除了他们的畏惧感;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说话机会。
2.增强趣味性,克服胆怯。
实践告诉我们,儿童在开心时,“胆怯”就会不翼而飞。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学中应多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藏语文趣味活动,让儿童带着趣味说话。如“看表演说话”就是一种很好的趣味性活动。先让孩子表演(有时甚至可以只做几个简单的动作);请同学说出他的动作;然后加入你的想象、理解,再说;然后由参加表演的孩子自己说;最后交流。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参与表演的孩子一个模糊性动作而产生一场辩论。
3.适时鼓励,体验成功。教师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时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都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他们壮胆,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顾虑。告诉他们,其他同学能说的,我也一定能说;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那么,敢于开口的孩子会越来越多。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口语交际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老师更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多点拨,多指导。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口语交际能力才有可能例如在藏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转述其他同学的用词语造句或练习用句子说话,这样不仅练习了说话也学会了正确运用词语,还可以在朝会和班会课上,教师可让学生留心听取老师的讲话,然后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要点、顺序等。
2、教师描述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由问题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材中有些内容也提出了一定的问题,这些语言文字经过老师的口头描述会更形象地进入学生的大脑,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一下子进入了问题情境,把口语交际回归生活体验,打开学生话匣子,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
二、以实践促互动,发展学生交际
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不断发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在本地区的小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藏语水平也不高,部分学生在交际时出现了不会说的现象,常常词不达意,出现藏汉语混合,语序颠倒或夹杂地角话。因此,教师必须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在互动中发展语言。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做:
1、师生互动,规范语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规范运用书面语,并做好典范。
2、学生互动,发展口头语言。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交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发展交际语言。
3、扩大互动,巩固口语语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
5、他个有长效性。课堂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民族文化资源,让学生与同学、朋友、家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例如《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其间语言住处交互来往,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内容巧设情境,才能切中繁杂,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容易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例如让学生回家准备自己爱吃的藏餐,如果自己不会做,可在父母或长辈的指导下完成,然后带到学校向老师和同学展示并介绍这种藏餐的名称和具体制作方法,把学生准备好的藏餐放在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藏餐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通过交际,能更全面地看问题。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更积极地去观察生活,甚至主动地了解大人的辛劳,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讨论时,学生个个有理有据,异常活跃。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
三、关注过程、积极评价,激励交际
信心
“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中,在互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应对能力。既要专心致志地听人发言,并对稍纵即逝的语言内容作出快速反应,明白对方说话的意图,捕捉说话者的观点,并经过加工形成自己的
6、观点,又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时刻关注过程、引导、激励,使交际活动顺序进行。
(1)、定优秀,感受成功。口语交际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
(2)、鼓励落后,树立信心。在交际中常有些同学沉默不语,有些同学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应让学生就身边的人、事、物为中心展开交流,唤醒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
总之,藏语口语交际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实践,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严格要求自己,规范使用藏语书面语言,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更好地激起他们的交际兴趣,才能提高藏族学生的藏语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