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姜黄酮衍生物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增殖及凋亡作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一种芳姜黄酮衍生物(ATD)对人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

不同浓度(5、10、20、40、80 μmol/L)ATD、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体外作用A375及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 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DNA片段化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

结果

ATD、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对A375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ATD :R2= 0.99 ,F= 340.96;长春新碱:R2= 0.99,F= 349.19;芳姜黄酮:R2= 0.89,F= 25.41,均P < 0.05),三者IC50分别为(15.96±0.02)、(77.00±0.04)及(356.95±0.01)μmol/L。当药物浓度为5 μmol/L及10 μmol/L时,ATD对HSF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0.06)%和(25±0.02)%,长春新碱为(33±0.04)%和(29±0.08)%,芳姜黄酮为(49±0.09)%和(34±0.07)%;ATD对A375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6±0.06)%和(39±0.02)%,长春新碱为(8±0.04)%和(17±0.08)%,芳姜黄…®为(6±0.09)%和(10±0.07)%,与二甲基亚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TD对A375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强于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P<0.05),但对HSF细胞毒性却明显低于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P<0.05)。ATD、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均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随3种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且药效为ATD >长春新碱>芳姜黄酮。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3种药物都能诱导细胞发生不同程度凋亡,同芳姜黄酮及长春新碱相比,ATD能显著诱导细胞凋亡,且以晚期凋亡为主。随药物浓度增加,ATD组G1期A375细胞逐渐增多,G2期及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结论

ATD对A375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凋亡作用,该作用明显强于芳姜黄酮及长春新碱,其机制可能是激活caspase-3,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分化与增殖。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0.1%西罗莫司软膏治疗儿童结节性硬化症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制0.1%西罗莫司软膏。选取结节性硬化症面部血管纤维瘤患儿20例,予0.1%西罗莫司软膏外用,每天2次。分别于治疗4周、12周时,记录面部血管纤维瘤严重程度指数(FASI评分)、皮损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等。治疗前、治疗12周时,检测西罗莫司血药浓度、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及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
目的评价低能量激光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单纯低能量激光与低能量激光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疗效。方法39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随机分为低能量激光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低能量激光组21例,单独使用低能量激光治疗,每周2次,每次30 min;联合治疗组18例,采用低能量激光联合非那雄胺片(口服非那雄胺片1 mg/d)治疗。每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拍
期刊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在判断无结核、肝炎、其他重症感染和肿瘤后,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益赛普25 mg(首剂加倍)皮下注射,每3 d 1次,共6次,同时给予支持治疗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抗炎、护肝。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15例发热患者体温在益赛普初次注射24~48 h内
期刊
患者男,88岁。双下肢多发结节、溃疡6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多个暗紫色结节,触之较硬,中央溃疡、结痂。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及皮下组织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可见小灶状坏死。大淋巴样细胞表达CD20、CD79a、Bcl-2, EB病毒编码RNA原位杂交阳性。诊断: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放弃系统化疗,确诊6个月后死亡。
目的分析肢端黑素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检测肢端型黑素瘤N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NRAS基因突变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55例肢端型黑素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提取其石蜡包埋组织及15例色素痣石蜡包埋组织DNA,采用PCR及DNA直接测序法检测NRAS基因突变。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5例肢端型黑素瘤患者中,6例(10.9%)发生NRAS突变,突变位于61
目的观察念珠菌、红酵母、青霉、曲霉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定植情况,分析这4种常见致敏真菌与特应性皮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刮取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部位及非皮损部位的鳞屑(以四肢屈侧为主)、健康对照组肘关节屈侧皮屑行真菌镜检,无1例发现菌丝或假菌丝;将皮屑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培养基,置25 ℃恒温箱内培养,发现真菌及酵母样可疑菌落,转种沙氏葡萄糖培养基斜面
目的探讨药物斑贴试验在诊断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DDHR)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54例DDHR患儿(病例组)行可疑致敏药物斑贴试验,其中10例轻型DDHR患儿同时行长时程连续口服药物激发试验,以验证斑贴试验的准确性。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行常见药物的斑贴试验,以验证其特异度。结果病例组54例患儿中16例斑贴试验阳性,阳性率29.63%;对照组20例斑贴试验均阴性,斑贴试验的特异度为10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