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兰哈”V轮式装甲车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ysica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在法国巴黎萨托利防务展上,通用动力英国公司对外展示了其最新研制的“皮兰哈”V轮式装甲车原型样车。随即,英国国防部也正式宣布将采用“皮兰哈”V作为其“未来快速奏效系统”FRES(Future Rapid Effect System)的通用装甲车,将于2012年正式服役。
  自第一辆于1996年正式服役以来,“皮兰哈”系列轮式装甲车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已在超过20个国家的陆军服役,并形成了拥有6×6、8×8、10×10系列变型车、18吨级到26吨级的庞大车族。像美国轻型化陆军的核心战车“斯崔克”轮式装甲车,就是以“皮兰哈”Ⅲ为基础的变型车。目前,全球共有约9300余辆各类“皮兰哈”轮式装甲车,无论是北约曾经磨刀霍霍的科索沃战区,还是战火正炽的伊拉克、阿富汗反恐战场,到处都能见到“皮兰哈”的身影。
  早在2007年6月,英国国防部就选定了“皮兰哈”在内的三种轮式装甲车作为FRES通用装甲车的备选车型之一,另两种是“拳击手”(Boxer)和法国步兵联合作战装甲车(VBCI),并指定其参加了当年在英国伯维顿郡举行的实车演示和试验。通用动力公司当时推出了以“皮兰哈”Ⅳ为基础的“皮兰哈”Evolution演示车作为参选车型,试验中在零件通用性、技术可靠性和研发成本、升级潜力等方面表现出了优异性能,得到了国防部采购部门的首肯。通用动力英国有限公司遂以Evolution型为基础,大量采用成熟新技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开发出全新的“皮兰哈”V轮式装甲车。
  通用动力英国有限公司为加强与英国国防部和防务工业界的联系,已在英国西部的港口布里斯托尔,建立了“皮兰哈”V的项目办公室,并加紧评估英国境内的“皮兰哈”生产、组装和试验设施转型生产V型车的事宜。
  FRES是英国国防部为满足2012到2050年作战需求而专为陆军量身定制的一系列轮式、履带式装甲车辆。其突出特点是能够快速部署,拥有全谱作战能力,支持网络中心战。整个系列包括通用车辆、侦察车辆、火力车辆和机动支援车辆及其变型车,预计将采购约3000余辆。其中以“皮兰哈”V为代表的通用车族很快将于2012年正式服役,计划中全系统车族全寿命周期将耗资600亿英镑,是西方国家除美国“未来战斗系统”(FCS)外,最大的陆军装备、研发计划。
  “皮兰哈”V由通用动力英国有限公司和瑞士莫瓦格公司(通用动力欧洲地面系统分部)联合开发。项目的前期启动经费完全由两家公司自行解决,英国国防部的合同将为“皮兰哈”V的继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由于“皮兰哈”V主要由通用动力公司英国分部完全按照欧洲设计完成,其技术输出、转让不受美国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限制。简化了其向英国技术转让的程序,同时也适应了英国国防工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目前,全欧除英国外,西班牙陆军为取代正在服役的6x6型BMR-600装甲人员输送车及其变型车,也急需引进一款先进的轮式装甲车辆,“皮兰哈”V十分适合欧洲其它国家对8x8轮式装甲车的需求。凭借着前瞻性的轻型化设计理念、模块化的武器配备、残酷的实战考验和与时俱进的升级计划,“皮兰哈”V必将成为“皮兰哈”车族发展的另一个高峰。
  
  总体布置
  
  与以往的“皮兰哈”及变型车相比,V型车在防护性能、有效载荷、内部空间、机动性、动力系统和模块化电子体系结构等方面都有显著改进。该车全重28吨,低于英国国防部规定的30吨上限,近两吨的富裕为进一步改进、加装防护装甲提供了很大余地,配合皇家空军即将装备的A400M战略运输机,可实现全球快速部署和战略机动。该车的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由一个向后打开的单扇舱盖进出。发动机位于车体右侧,车顶有四个供人员进出的舱口,进、出气百叶窗位于车身两侧。
  
  得益于优良的系统设计和各种先进技术,“皮兰哈”V的内部空间和载荷较现役的各类轮式装甲车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V型车全重28吨,可搭载12吨的有效载荷。内部容积也较Ⅳ型车的12.5米3有了较大提高。这为“皮兰哈”V未来的任务拓展、升级提供了更大灵活性和潜力。
  为适应英国陆军的轻型化、特种化发展趋势,“皮兰哈”V的转向系统设计也极有特色。其转向由两对前轮和一对后轮共同完成,可通过第1、第2和第4轴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各种半径和地形的转向。该车还配备了一体化的动力管理系统,能根据需要将额外的动能转化为电力,这为未来采用新的电子设备和技术提供了空间。
  “皮兰哈”V在武器配置方面也极富弹性,由于整车系统接口主要采用北约标准,现役的多种口径车载武器皆能以此车为平台。口径方面,可根据任务选择12.7毫米、25毫米、30毫米机枪、机炮,甚至105毫米低后坐力滑膛炮。炮种方面,美国ATK公司的链式中口径火炮、莱茵金属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的AHEAD中口径机关炮、英国德发/阿登机炮都能成为该车的标准配置。
  
  防护性能
  
  “皮兰哈”V在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整车的战场生存性,大量参考了轮式车辆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实战损毁情况(“皮兰哈”及其变型车在伊、阿反恐战场上战损率低于3%),借鉴了美、英军应对低强度军事行动的实战经验,与以往“皮兰哈”车型相比采用了更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首先,“皮兰哈”V的底盘安装了塑形防爆装甲、防爆自充气轮胎,可有效抵御8千克级的反坦克地雷。其次。整车外形简洁、流畅,正面采用小倾角平面设计,所有平面接合处采用圆角处理,可最大限度地弹开射弹。其内部物品的布局设计大量采用了加固措施,这是充分考虑到大威力路边炸弹爆炸后,车体内未固定物品杀伤乘员的实战教训。
  此外,车体外部可依据威胁等级搭配附加装甲,并涂敷降低红外、雷达探测距离的涂料,这样使“皮兰哈”V具有更大的任务弹性。
  最后,车体内还配备了防地雷的人员座椅,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车内乘员的安全性。经过一系列防护加强,在试验中该车的防护性能达到了现役轮式装甲车的最高水平。处于全装甲防护配置模式下,该车能抵御8千克级反坦克雷、20千克级的路边爆炸物、恐怖组织惯用的RPG火箭弹。“皮兰哈”V的装甲能够全向抵抗14.5毫米穿甲弹,大于30°倾角的30毫米穿甲弹。除了上述各种硬杀伤防护手段外,“皮兰哈”V还采用了不少针对软杀伤的防护措施,如内置三防超压系统的空调设备,乘员舱灭火抑爆系统等。
  此外,“皮兰哈”V还采用新型动力管理系统。为未来采用、加装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的电装甲防护技术和设备提供了改进的余地。
  
  指挥控制系统
  
  网络中心战概念的风行,促使军队重新思考以往所遵循的作战原则和战术规范。而在这种信息化战场的环境下,“皮兰哈”V也不能不考虑这种需求,配备了安全保密性好、抗干扰能 力强的宽带战场数据链——“弓箭手”(Bowman)甚高频战术信息通信系统。车际间的语音、数据通信不再像以往车载电台那样,需要通过一台密码机加密、解密,通过“弓箭手”就可以直接加密。而且该系统还整合了GPS导航定位系统,实现战术集群间的信息共享。正如一位在伊拉克参战的高级军官所评价的那样:“‘弓箭手’是一种让我们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的系统。上至指挥官下至四人小组都能用密语通信。这真了不起!”
  “弓箭手”有通信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集成电池管理系统。与美国大规模依赖卫星通信不同,英军的通信卫星资源有限,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与美军相比,何况卫星在战时首先要满足战略和战区级单位的通信需求。陆军经过仔细考虑,认为地面系统对他们来说效费比更佳。事实也的确如此,“弓箭手”系统在较少依赖卫星的情况下也能承担重任。例如,“弓箭手”的大容量数据电台采用了无中心自组网协议,使网络具有自组织和自恢复等先进功能。
  除通信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以外,“弓箭手”还包括“态势感知模块”(BSAM)、密钥变换管理系统、后勤信息管理系统。“态势感知模块”具有自动定位、导航和报告功能,有助于生成通用作战态势图,能增强部队的态势感知能力。密钥变换管理系统负责生成并分配密钥、保证通信安全。后勤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物资跟踪、管理、维修保养,以及收集、传送后勤信息等功能。
  除了装备以“弓箭手”为核心的战术通信系统外,“皮兰哈”V全车的模块化电子体系结构设计也参照了FRES通用车辆的标准和规范,整合了一体化作战指挥程序、环境和车载态势感知套件,全车综合机械诊断-状态与使用管理和成员防护系统等。
  
  底盘
  
  “皮兰哈”V的底盘不同于以往车型,而是源于2005年英国国防部的底盘概念技术验证计划的设计。该计划耗时一年半,于2006年底正式结束,主要是为FRES平台未来采用电驱动或电-油混合驱动提供技术论证和实验。由于轮式装甲车辆采用电驱动,在红外辐射、行驶噪音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日益成为各主要军事强国关注的重点。
  虽然“皮兰哈”V因风险性、技术实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原因仍采用柴油动力,但随着电驱动以及混合驱动技术日益成熟,日后必会成为FRES车族的首选动力。而“皮兰哈”V作为第一款投入现役的FRES通用车辆的过渡车型,自然也就担负起技术验证的重任。底盘作为全车最主要的结构基础,保持一定的动力搭配弹性,对“皮兰哈”V这样的过渡车型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至于动力系统,“皮兰哈”V目前由一台MTU-6V199-TE20柴油机驱动,额定输出功率404千瓦(550马力),根据不同的任务配置,其单位重量功率最低为20马力/吨,最高可达到28马力/吨。出众的单位功率使其公路行驶速度、越野机动性能远远超过一般轮式车辆,并且在未来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提供了继续强化装甲防护的潜力。
  鉴于未来轻型轮式战斗车辆采用电-油混合动力装置的趋势,以及AHED先进混合电驱车开创性的成功研制,“皮兰哈”V的动力舱也采用了可换装电-油混合动力的设计,为未来采用全新动力提供了接口。同时,它的动力舱采用模块化设计,在2007年伯维顿郡进行的测试中,MTU柴油机由两名维修人员在简易工具的配合下,仅在一小时内就轻易卸换,这证明了车辆在战场上较高的可靠性和出勤率。“皮兰哈”V的传动系统为ZF-7HP-902型七速自动电控动力传动,拥有七个档位和两个倒档,能够灵敏地配合驾驶员对柴油机的操控。除此之外,“皮兰哈”V还是全球第一款“绿色”轮式装甲车,其MTU柴油发动机燃烧效率出众,甚至达到了最新的欧洲V排放标准。
  “皮兰哈”V也继承了车族以往的优良越野机动性,甚至堪比履带式车辆。全车每个车轮配备了可调整高度的液压气动悬挂系统,其前轮和后轮悬架系统的垂直行程达到了320毫米和340毫米,较好地兼顾了不同质地路面的行驶性能、乘员舒适性和燃油效率。
  除了优越的越野性能外,“皮兰哈”V在设计时充分借鉴了西方军队在伊拉克战场上的作战经验,转向系统有了较大改进。
  与以往陆军装甲部队在开阔地域遂行的野战任务相比,目前英国陆军将更多地进出人口稠密的城市街区,那里空间狭窄,战车需要更小的转弯半径和更灵活的操纵性能。对此,“皮兰哈”V采用革命性的三轴转向设计,即两对前轮和后轮的三轴联合转向方式,即使在低速缓行、不使用滑动转向的状况下也达到了较小的转弯半径。与超过7米长的车身相比,其最小转弯半径只有15米,在2007年进行的FRES通用车辆试验中更是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车轮采用高强度的失压续行轮胎,配备有防锁死刹车系统、标准型可调整高度的液压气动悬挂系统。此外,其它标准配置还包括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可根据车辆行驶的地面状况自动调整轮胎内的气压数值,通过预设不同质地路面的轮胎压力,实现燃油效率和战术机动性的平衡。在2007年伯维顿郡进行的试验中,“皮兰哈”V在同级别的轮式装甲车内堪称最省油的,这显然在油价日益攀升的时代具有特殊意义。
  
  [编辑 王 瑾]
其他文献
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交战双方一开始便使用了电子战手段,从英国对德国空军无线电导航装置的干扰,到德军成功蒙蔽英国海岸雷达掩护3艘主力战舰北上的“海峡冲刺”行动,再到解除禁令的“窗口”箔条让德军雷达防空系统几近瘫痪,形式多样的无线电对抗行动贯穿始终。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形势却迥然不同,固守“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军队对雷达等新兴电子设备对战争的影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日本雷达无论质量、数量都与德国的“弗雷亚”
美国的空袭和伊朗的反空袭似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在整个冷战后美国对那些“没有后援”的国家发起的以空袭为主的攻击,几乎还没有失过手。但现在问题是,神秘的伊朗能从多大程度上给美国人增加一点打击成本?又会把整个战争拖延多久?美国人又会如何化解伊朗人的反击,如何剥去伊朗神秘的外衣?  美伊兵力对比  对付伊朗,美国可供选择的战争模式有四种:由陆军主导的攻城拔寨式的“伊拉克模式”,以空袭和情报支援反政府武
主持人/晓 枫  特别观察员/李 杰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每年经过这个航道的有8万多艘船只,运载着占世界运油量一半的原油及占世界贸易量三成的商品。如今闹得沸沸扬扬的海盗问题又使它成为政治交锋的热点。其实,海盗危及航运安全,自古有之。该地区既不是在近些年才出现海盗,也不是危害在最近陡然攀升,因此,美日“突然”以打击海盗为名,大作文章,致使马六甲海峡深陷困局,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司马昭之
日本共同社3月28日的消息称,三菱重工开始装配ATD-X(先进技术验证机)的首架样机。本篇就对其做一些分析。  李:根据公开的图片资料,该机就是被称为“心神”的模拟样机的实际型号。日本在2012年开始制造ATD-X样机,计划到2014年时完成制造,从装配到完成耗时约30个月,计划在2015年实现ATD-X首架样机的首飞,2017年完成技术验证机的试验。按这个时间表,ATD-X的开发周期到2017年
5月19日,第四届中国国防警用装备及反恐技术装备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除国产品牌外,美、俄、英、意大利和韩国等国的24家企业参展。置身于诺大的展馆,最吸引记者的是一辆庞大的四驱越野车。这辆庞大的越野车,脚下踩着四个三角形的履带轮子。远远看上去,以为车坏了呢,或正在准备换轮胎……  而给记者讲解的夏文轩(Sacha Altimas)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拿大人,现任美国麦特瑞克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代表。
火箭武器是依靠火箭弹自身的火箭发动机推力把战斗部发射到预定目标的一种火力压制武器装备。自1933年苏联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多管自行火箭炮“喀秋莎”以来,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积极研发并装备了各类火箭炮,火箭炮已成为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和现代机电、控制、通信、导航、材料等技术的进步,火箭武器迎来了升级换代的又一个高潮。除了大量应用电子和信息技术,构成体系化的火箭武器系
英雄部队写华章  作为装备方阵的首个方队,坦克方队先后4次参加国庆首都阅兵,今年再次出征,续写华章。  坦克方队由第38集团军“平江起义团”抽组编成。该团曾参加“平江起义”、“平型关大捷”,涌现出“何万祥连”、“郯城战斗模范连”等英模,培养了1位元帅、4位军事家、196位将军,辉煌战绩写满荣光。  从平江起义、井冈山会师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到抗美援朝,光荣战史令人肃然起敬
  
二战期间各大交战国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在重武器领域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在全世界的武器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战硝烟散尽已整整68年,一些颇具特色且数量稀少,甚至完全被历史所遗忘的重武器,却出现在了各种二战游戏中,有的大家恐怕都叫不出名字了。为此,本文将以事实为依据,列举并点评一些游戏中出现的几乎被历史遗忘的型号。  唯我独尊-坦克装甲车辆篇  P40重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坦克,P4
编者按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飞机便开始在战争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飞机飞得越高越远,就越发依赖无线电设备的支持。对于地面指挥官来说,失去联络的飞机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对空通信,不像陆地上一样要考虑山丘丛林的阻隔,更不必像对潜通信那样穿透海水。仅就传输介质来说简单了许多。但是,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快。机舱空间又十分有限。天线的安装、频段的选择都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