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自发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vs18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自发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 SIDS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急性持续性腹痛症状,经CTA和DSA确诊,并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6例SIDSA患者资料。术后观察患者有无严重并发症及状况改善情况,随访观察症状是否复发及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和CTA复查。结果16例中,肠系膜上动脉SIDSA 12例,腹腔干动脉SIDSA 4例。夹层长度1.07~11.87 cm,中位长度为3.93 cm。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干开口到夹层起始部间的距离为0.50~6.44 cm,中位距离为1.98 cm。11例成功植入支架11枚,其中覆膜支架8枚、裸支架3枚。1例腹腔干动脉SIDSA因真腔受压明显,术中导丝开通进入远端真腔失败。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2例因破裂口与假腔均较小,1例因夹层累及范围过长,1例因真、假腔均参与远端肠管供血而放弃介入治疗。11例支架植入成功的患者术后均无出血及肠坏死、肝功能衰竭及脾梗死等严重并发症。10例患者腹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1例术前合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和重度肠缺血的患者,术后行坏死小肠切除术。11例植入支架的患者随访1~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1例肠系膜上动脉SIDSA患者术后3个月因脑卒中死亡,其余患者无再发腹痛,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和CTA显示无异常。结论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SIDSA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肺结核合并革兰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illi,G-)感染的患者检测血浆内毒素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根据240
目的 了解导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致病菌在基因型和耐药表型方面的特征.方法 利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Spoligotyping)和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分型法对25株TBM临床分
目的 评估基因芯片耐多药检测利福平、异烟肼和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效能,探讨在地(市)级实验室应用基因芯片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江苏省连云港
目的 比较固体培养、比例法药敏和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核酸扩增(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在中国基层实验室应用的检测成本.方法 选取4个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tb)休眠相关抗原Rv1733c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评价其作为DNA疫苗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利用限制性酶切的方法从本室前期保存的pMD-18T-Rv1733c质粒中构建Rv1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经肝活组织穿刺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史、病理特点、临床表现、
通过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医学期刊中经常出现的统计分析方法的错误,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错误及不明确之处,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供参考。(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473-474)
关注幼儿教师的领域教学知识是促进其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进而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基于对上海市161名幼儿园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PM-PCK)的调查,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分别针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inter-feron gamma,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剂盒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控制,
目的 分析维吾尔族青壮年肺结核合并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2010-2012年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年龄在20~55岁的维吾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