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nyun_117_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生良好习惯有益于班级管理的同时,也能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作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从“规”——恩威并重、“陪”—— 良师益友、“引”—— 为人师表三个方面重点分析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 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以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例如,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家教育局明确表示,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中小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要注重中小学生行为指导和良好习惯形成的养成教育模式。同时,叶圣陶先生在对教育进行定义的时候就已表示,教育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特性明显,因此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现实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规”——恩威并重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初中班级管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规”主要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纪学规,也就是以科学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前提依据。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规章制度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到恩威并重,让学生乐于并自愿接受“规”的制度约束。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习惯养成规范,这些规范使学生良好习惯意识转化为良好习惯实践的前提。在这一方面,著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表示,合理的彻底施行的制度和合理的行为规范界限是技巧与习惯形成的基础,制度越严格,规范越合理,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内部动力越大;反之亦然。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学生量化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校纪校规的学习,规范学生在纪律、学习、卫生、课堂常规、宿舍管理规则等方面的习惯。
  在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合理具体、可行性高的规范制度是养成教育活动高校进行的前提。在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规范方面,可能出现两种现象,即学生知规范而不受规范和学生偶尔守规范,这两种现象均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需要予以避免的。这就要求中学生的规范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上,而要落足于“形成”,进行中学生规范遵守情况的长期监督检查,督促中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陪”—— 良师益友
  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明显的好动性特征,因而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开展各类班级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体验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时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也就是做到“陪”,如陪早练、陪早读等,教师全程陪同,全程参与。在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规范的形成、思想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阅历的丰富。
  为保证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优质效果,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健全完善自己的人格,展现自我个性,借由充分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鼓励和劝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教育效果。例如,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开展以良好习惯为主题的班会,设计开展“小习惯成就大未来”“爱在心中流淌”“礼仪形象的天使”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全程记录活动开展过程,尽可能使班级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良好习惯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以期实现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优效果。
  三、“引”—— 为人师表
  在初中班级管理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重在“引”,也就是在方方面面要做到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润物细无声地以模范作用引导中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实现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预期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巧用榜样引导、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和适当提示引导。首先,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榜样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教育鼻祖孔夫子就曾表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例如,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以马克思、乔冠华学习英语的故事引导學生的英语学习,以华罗庚、陈景润、高斯学习数学的故事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等。此外,还可以以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其次,根据学生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巧妙设置相关活动,加深学生教学内容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初中二年级的课本上,有公共礼仪这一章节,为此可以针对课文中的相关礼仪,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校园文明礼仪监察活动,以此促使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自我评价和教育,提高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改正错误的习惯,如上下楼时提示学生慢步轻声,靠右行走;踩踏草坪,小草也会喊疼等。长此以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首先要注重恩威并重的“规”教育,从日常行为中落实学生良好习惯的规范教育;其次要注重以良师益友的角色进行“陪”教育,从日常学习中贯彻学生良好习惯的陪同教育;最后要注重为人师表的“引”教育,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万红.浅议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4)
  [2]周朝阳.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语文学刊,2012,(15)
  [3]乔微.也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3)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英语的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不断摸索听力教学规律,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进步,从而能够达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听力教学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提高我国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手段。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 教学方法  引言  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听力的提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
【摘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压抑和束缚,语文教学走进重语文知识教育,轻阅读能力培养的误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因此,就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研究。笔者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究了一些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课
摘 要:家庭是幼儿生活和生长的第一环境,幼儿园是幼儿接触学校教育的起始点,对于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对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途径  时代的变革推动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幼儿
为了适应高温环境(80℃),对L型高压空压机的散热进行了理论研究,在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压缩机的多级压缩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缸套水冷及级间冷却的散热结构,其可以有效解决
对某往复压缩机管道系统的机械特性、气柱特性、气流脉动及机械振动响应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往复压缩机管道系统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并结合压缩机设计参数、运行工况及介质状态
【摘要】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主,它是高中地理知识和理论的基础,通过地理必修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关于地球和宇宙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地理必修一 教学建议  引言 新课改后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深层次的研究教材,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要领。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