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r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学生的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能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一、启迪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乐学”才是治学的最高境界。颜渊就曾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就点出了乐教对乐学的重要影响。教师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跃跃欲试想学习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是因为性格上的原因,那就必须在改造性格上下功夫。如果是因为懒惰、贪玩,那么除了帮助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督促学生好好学习。面对学习或其它方面取得的成绩,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当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要鼓励他敢于面对,敢于向困难挑战,帮其树立自信心。有一件事笔者印象非常深刻,在一次考试奖励之后,一位学生家长给我发来信息说,孩子把奖品带回家与她一起分享,那样珍惜,还说那应该是孩子一生中吃的最甜的巧克力。以后他的学习更加努力了。
  2.建立背诵记录本
  对于懒惰、贪玩的学生,为了提醒和督促他们落实基础,我在班里建立背诵记录本,利用早晚读以及自主课,逐一检查需要背诵的篇目。通过记录本一目了然,提醒他们哪些任务没有完成,督促他们要及时完成。
  3.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寻找每个学生尤其是寻找较调皮或是性格内向的孩子的优缺点,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同时积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教师就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内容基础化,争取让他们打好基础。或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或者组织一次小讨论,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或者让学生亲手试一试,亲自表演一下等,并及时鼓励、表扬完成任务的学生,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达到既有利于个性充分发展,又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他们养成自信、自尊、有顽强进取心、勇于合作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视频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学习。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多媒体不仅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还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在学习《唐诗宋词》时,教师给学生有选择地播放《唐之韵》《宋之韵》,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了解历史背景,了解作者人生经历,从而了解诗歌,进一步学会鉴赏诗歌。在《史记》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展示与《史记》人物有关的电影,可以使学生更方便地了解人物,对人物更加感兴趣。可以说,多媒体手段的灵活运用将会给中学语文愉快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四、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能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活动延伸,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学生更积极、更有效地学习语文。如教师组织班内诗歌朗诵大赛,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配合《史记》学习,编排相应话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配合学校活动,积极组织班里学生参加学校汉字听写大赛,从而使学生带着兴趣夯实基础;组织学生参加作文大赛,从而带动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施行教育。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补短,展现自己的个性,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成为自己世界的创造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53017)
其他文献
合作是一个军队胜利的前提条件,合作是一群人智慧的集合,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依然是要注重合作的。合作是一种团队群体的集体行为,它在学习上表现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给予,如果在学习上遇到难题,通过合作的方法来解决就会容易得多。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教授,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让学生懂得如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一种自学,更是一种能力。合作不会过时,就算现在的科技发展足够快,也不会阻挡合作发展的步伐,
语句衔接题是高考中常考的题型,新课标卷上为必考题型,分值为3分。高考语句衔接题的解答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近几年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教育文化的多元发展,相较于过去的传统教学观念,现代教学理念有了较大范围的普及,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一言堂发展为多种互动形式,现代教学更为注重“人”,更为注重教学过程,更为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品质,凸显出“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由“教”到“不教”,成为当前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品质并不等同于教学效率,也不等同于教学质量。教学品质是一个
摘抄最早源自何处,已无从考察,但古人读书基本都重此法,没有一个不是用此法积累而成名的。  古代的印刷业到唐代以后才较为成熟,唐以前的人读书基本上都靠誊抄,不管是什么样的书都必须自己誊抄来读,即使是到了印刷业很繁荣的明代摘抄也还是很兴盛,如归有光的“七录斋”就源于此。其实誊抄何尝不是一种摘抄呢?如果文章不值得一读,何故抄之,誊抄的一定都是好文章或必抄的文章,一经不断抄之,则积累丰矣。  古代的文人要
文言文虽然在今天的日常交流中已不再常用,但仍有很多语词是我们时常使用的,如成语这样的词汇就常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之中。教育是为了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高中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如何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夯实其古文功底是高中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学生如果将来要搞科研,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就需要与古代文献打交道。其中有些学科是直接和文言文打交道的,比如古典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