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发展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践行,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顺利。然而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也要随之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高中数学重点教学内容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而相应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教学质量的高度追求,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配合国家教育的号召,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均衡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策略
  一、 引言
  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伴随学生中小学十五年学习过程的重要学科。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在于教授学生数学公式,还在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现如今,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而数学的教学难度也越来越大,数学教师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是数学教师一直以来的重点难题。进入二十一世纪,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共存,教师应该时刻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二、 运用图形结合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难度比初中数学的教学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尽管高中数学压力极为严重,教师仍然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率才有可能继续得到提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般情况下,理论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应该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现实生活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经为高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的难点之一。黑板上理论的推导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反反复复的教学也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感,这对漫长而又困难的数学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公式结合图形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可以缓解这个现象对学生学习数学所带来的压迫。函数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熟悉的掌握,而图形是表现函数关系的重要方式。比如函数y=f(x)与函数y=f(-x)的图形关于直线x=0即y轴;函数y=f(mx-a)与函数y=f(b-mx)关于直线x=(a b)/2m对称;图形y=f(x)向上移a个单位,向右移动b个单位,得到的新图形是y=f(x-b) a……以此为例,教师可以将有联系的函数进行图形化,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函数中数字的变化对图形位置以及大小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教师必须在课后反思时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将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字和图形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每个公式的含义。这项要求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但是事实表明,已经实施这种教学思想的班级在数学教学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 精选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练习效率
  精选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勤奋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这个品质对学生每一科目的学习以及每个年级的学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数学教学来說也是同样的重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中,教师往往更依赖题海战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拉动,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或者是考试前的复习中,总是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去反反复复地练习题目。这种复习方式会严重消耗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负面作用。因为学生的心态对任何一门学科的影响都是相同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形成自卑心理,从而产生连锁效应,影响语文英语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和小学数学,很多情况下,每一个类型的题目都蕴含大量的知识点。一份数学试卷的填空题部分,占用的版面很小,但是正是这种不占太多版面的题目往往会平均花费学生十到三十分钟时间,而且计算题与应用题同样需要消耗学生的大量时间。在复习中,教师会集中训练学生一种题型,这些题型就是考试中分值最高的题目,同时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题目。但是这种题目的练习常常每一个题目都会消耗一节课的时间,而且练习效果也得不到保障。这种练习方式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更严重的是会耽误数学整体的教学进度。如果因为练习题目而耽误了数学的教学进度,那么后期的学习整个班级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一直在追赶进度的紧张中学习数学,降低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的题目时,各个难度层次的题型都要适当搭配,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反而耽误了学生的学习。
  四、 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高中数学教学难度系数很高,学生往往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在课堂上过于紧张反而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教师可以通过成立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同时为学生的自我展现提供机会。在学习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且将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委派一位代表进行发言,要求代表上讲台上担任教师的角色进行讲解。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学习潜力,同一道数学题目每一位学生的解法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这种鼓励学生上讲台上进行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另一个角度向班级其他的同学展示一道题目的解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退出课堂,事实恰好相反,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学生在讨论中既会遇见战胜难题的情况,也会遇见陷入数学陷阱的情况,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观察学生讨论的进展,帮助学生克服难题中的陷阱,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五、 结束语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是数学教师艰巨的任务,但是学生也是课堂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所以学生也有义务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态度,使课堂趣味化,还要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教师应该团结学生的力量,共同为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以龙.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12,(12):128.
  [2]廖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101):82.
  作者简介:
  付小勇,重庆市,重庆市南川道南中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正处于学生学习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但是很多学生由于空间想象思维还不够成熟,对纯粹的数字和概念知识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进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难。于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从多方面论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运用策略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  余金通  摘 要:在高中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实验,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开展高中数学课程实验能够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理论知识挖掘学生潜力,在数学实验中,教师秉持严谨的教学态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问题,进而养成不断创新探索的求异思维。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基本状况展开研究与讨论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举行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趣味性、积极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让学生自发参与活动、多人参与的一个过程。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创设原则;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一、 引言  学生在校参与活动少,接触社会生活少,是阻碍学生接受教学知识的主要因素。
摘 要:数学作为我国所有教学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是学生培养数学素养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训练思维能力锻炼逻辑方式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教育阶段,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维逻辑方式,结合具体的数学学术内容带领学生进行一个长期的思维训练,要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精讲细讲,对学生形成一个思维训练的启示,在此过程中,理清数学的逻辑结构和大致脉络,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提高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