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承认机制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ancy_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健全创新型人才社会承认的机制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创新型人才特别需要健全的社会承认机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问题是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其关键在于人才。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成长发展需要社会承认机制来实现。
  创新型人才是一种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才能并有创新成果的人才。成果的创新性,是创新型人才的一大特点。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成果,有的是划时代的,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的是开创新的学术领域或新兴学科,如孟德尔的遗传学;有的是影响世界的发明,如王选的激光照排等。具有远见卓识和洞察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又一特点。正因如此,他们往往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出惊人的业绩。如,世界知名的育种学家袁隆平就是凭着他的远见卓识和科学洞察力,育成影响世界的杂交水稻和超级稻。创新成果往往是在打破传统观念,挑战已有权威理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往往难于被社会承认。而创新型人才的价值是由社会决定的。因此,社会承认的艰难性是创新型人才的另一特点。所以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呼唤健全的社会承认机制。
  
  二、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承认上存在的问题
  
  通常,我们将被社会承认的人才称为显人才,不被社会承认的人才称为潜人才。社会承认是创新型潜人才转化为创新型显人才的转折点,这种转折是决定创新型潜人才的命运的革命性变革。当前,在创新型潜人才的社会承认上,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这些问题正阻碍创新型潜人才的社会承认,阻碍创新型潜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
  1.人们只重视社会承认对创新型潜人才的优势累积效应,而忽视了其负面影响。
  社会承认给创新型人才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伴生了负面效应,突出表现为社会对其赖以取得成功的活动的干扰和破坏。社会承认,特别是获得院士称号及各种重要的奖励或荣誉对创新型人才的聚焦式的社会承认,使他们成为引人注目的公众人物。比如,各种祝贺会、座谈会,进行表彰,轮番祝贺,轮番采访,弄得获奖者疲于奔命,社会无限扩大了他们的职责范围,给了他们不应由其承担的义务。诸如做各种顾问、做与专业毫不相干的评委、首席专家、理事长和会长等,出席各种剪彩活动,到各种会上坐主席台等等。更有甚者,还有利用他们作商业广告,推销其产品。这种对社会承认后创新型人才的种种社会干扰,成为这些人才的极大苦恼。其结果,分散了他们的精力,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间,使得他们难以静心进行新的研究和创造,难以再有新的顶尖成果,有的甚至弄得才华枯竭,向着平庸滑去。
  2.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和科学的考核方法。
  社会承认的一个重要过程是通过考核来评价、承认创新型潜人才和创新型显人才。
  目前考核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顾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及其所创新和从事的学科的个性特点,而用一套通用的考核标准、评价指标。比如,对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有时仍把在SCI、EI发表的论文作为很重要的评价和考核指标,而忽视其在实践中应用和产生的效益。更有甚者,将学历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用论文代替一切。随着科学人才观深入人心,这种陈腐的观念虽然越来越没有市场,但在眼下却没有绝迹,仍然在埋没着创新型的人才,特别是埋没创新型的潜人才。
  在考核频率上,频繁的考核、评估使创新型人才不堪重负,造成人们的急功近利,形成不好的学术氛围。在2006年全国“两会”上,有的政协委员就对高校没完没了填表有切肤之痛,指出“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基地建设、学位点、项目、专利、奖项等每项事情都要没完没了地填写表格”。
  在考核方法上,滥用SCI评价标准。SCI目前已成为衡量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尺度。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SCI评价标准,曾对改变我国“文革”以来坐井观天的研究风气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来引发了各高校的排序竞争。某著名大学曾提出“千篇工程”。科学界不少人士担忧,一些学者为了追求被SCI收录,采取了一些“伎俩”,比如将一篇论文拆分成几篇发表,或者将同一篇论文改头换面同时向几家期刊投稿。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金碧辉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被异化了的SCI已经与最初被应用的目标背道而驰,“许多科研人员正在沦为论文机器,他们已经搞不清楚做研究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追求真理,还是为了发表文章”。
  3.未果型的创新型潜人才,往往难以及时得到社会承认。
  未果型的创新型潜人才是初见成果,但尚未取得最终成果,因而没有得到社会承认的人才。未果型的创新型潜人才是最需要得到支持的一类潜人才,社会承认应把重点放到对他们的支持、帮助上,要从道义上、精神上、技术上和经费上“雪中送炭”,促成最终成果的诞生。
  目前,在未果型的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承认上存在的问题不少。
  其一,没有名气而不受重视。对于未取得过成果,第一次进行创新且只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创新型潜人才,因其没有名气,不会受到重视。有的成果因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只能半途而废。
  其二,这类成果和人才缺乏评价体系,影响社会承认。现行的科技评价体系是为评价成熟的成果而制定的。因此,错用成熟成果的评价体系,就无法对尚未成熟的成果进行科学评价。
  其三,不能容忍失败。未果型的创新型人才在创造实践中,充满曲折,有可能是经历失败,甚至是多次的失败才能成功。社会心理是“以成败论英雄”,只承认成功对科技的贡献,而不承认失败是另一种形式的贡献。不允许失败,不能容忍失败,最终导致未果型的潜人才不被社会承认。
  
  三、健全创新型潜人才社会承认机制的对策
  
  健全创新潜人才的社会承认机制是让创造型潜人才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
  1.尽量降低社会承认的负作用。
  社会崇拜权威的心理,导致潜人才耗费大量本来可以用来从事创造活动的宝贵时间和精力。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现在是到了该重视社会承认负作用的时候。一些科技界的有识之士,如王选院士就呼吁:“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他的科学生命也将结束了。”
  2005年12月13日,中国工程院分别给新当选的院士本人及其所在部门和单位发出公开信和建议:“院士不是‘万事通’,应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特别是商业性广告和造势,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应酬上。”院士是在其专业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专家,应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对院士的成就和贡献宣传要恰当,避免“炒作”。“院士”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一种职称和职务,不宜处处以“院士’’称呼。不举办当选庆祝活动,也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在院士身 上。不宜过早地给年轻院士压上行政职务,以使他们集中精力在专业领域取得新进展。
  作为从事人才工作、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尽量减少社会承认给创新型人才带来的冲击,引导社会有节制地给获得社会承认的创新型人才的荣誉、利益和义务,引导社会多为他们的创新活动提供服务。
  2.建立科学的创新型人才评价、考核体系。
  要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特别是要造就创新型人才中的领军人物,造就高素质、高水平取得世界领先成果的创新型人才团队,创新社会承认机制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已迫在眉睫。要创新社会承认机制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就必须跳出对一般人才评价、考核的思维模式,掌握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着眼于创新性、创新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评价考核创新成果。
  创新型人才的评价,除坚持一般人才评价中的客观性、实践性、科学性和目的性原则,还要对科学性评价原则赋予新的内涵。如正确评价创新型人才在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中的失败,明确失败是正贡献还是零贡献、负贡献?如科学研究失败时,就证明这一途径走不通,其他创新型人才就不必重复,而应另辟蹊径。同时,在失败中,也会孕育新的理论、思路和方法,这当然是一种正贡献,有的还是一种难得的贡献。
  目前,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是随机的、零散的、非规范的,因此,要尽快建立创新型人才及其创新成果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由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信息体系、评价者体系、评价方法体系和评价监督体系组成。我国一些取得世界瞩目成果的创新型人才团队的成长已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人才研究部门和人才管理部门应尽快总结这些成功范例,借鉴国外成熟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方法,从而制定出符合科学人才观的要求、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来。
  要改进考核方法,采取答辩等方式,减少繁琐的表格填写等。总之,既要促进科研,又要为创新型人才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
  3.启动未果型人才的评价与支持机制。
  社会对于未果型的创新型潜人才的评价和承认,往往是滞后的。其根源就在于不能认识和掌握未果型的创新潜人才成果的不成熟和不完全性。社会承认的核心问题,就是正确看待其成果的不成熟性、不完全性,这种不完全性,可以加以改进,变得完全;不成熟的也可以成熟起来。理论正确、方案可行的,尽管有不完善之处,也可以完善起来,要正确看待试验、试制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败。社会要及时肯定未果型的创新型潜人才,还要建立评价这类潜人才及其成果的科学评价体系与机制。
  社会承认应把重点放到对他们的支持、帮助上,需要启动社会承认后的政策、经费的倾斜机制。同时,要组织专家和技能性人才从技术上、工艺上对发明成果进行帮助,使其由不成熟变为成熟,由不完全变为完全。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对于在非公有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的支持要有政策支撑。对于涉及到试验(包括初试、中试)经费的要予以资助。
  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正大声疾呼能让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潜人才健康成长的社会承认机制的创新、健全和完善。社会承认这一关乎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潜人才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在读中培养语感” ,从而开发潜能 ,培养个性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重视学生阅读的质量及兴趣,让学生在浩瀚的中国文字中学好语言、用好语言,需要对阅读策略进一步探究。  一、让学生敢读-------自信  自信是在一次一次的成功愉悦体验中获得的,因此,让学生获得阅读自信就要:  1.前置学习要做足  为让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教材学习
洗手液已经逐渐取代了香皂成为各种公共场所常见的清洁用品。不过与固体的香皂比起来,洗手液含有不少水的成分,运输起来更加不方便。这款新式的小装置,可以将香皂磨成碎屑以供使
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了土壤改良剂对重金属的修复效果,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硒作为分散元素,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稀有资源。安康地区作为我国天然富硒区,硒资源丰富,富硒土壤面积巨大,然而土壤偏酸性,土壤中有效硒含量不高。这一方面,国内研究报道较少。文章基于安康西部紫阳、汉阴两县开展的土地质量调查工作,在富硒区紫阳选取酸性富硒土壤,通过添加粉煤灰、生物炭、磷矿粉,改变土壤酸碱度,研究其对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
介绍南化集团研究院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双活化剂多胺法脱碳工艺,目前已有完整的技术、设计施工图和开车经验。在合成氨及甲醇生产中采用该工艺脱CO2具有净化度高,能同时
文章从授权许可、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区别与联系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对图书馆适用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技术措施进行辨析,继而对知识产权法立法修法趋势进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对话式教学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和推广。笔者在本文就对话式教学模式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
为了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光照,已经有很多产品都增加了手电筒的功能。
为了解决表面等离子器件尺寸过大、不能通用集成的问题,采用对称梯形、金属-介质-金属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能够光电集成的硅基波导。设计波导的芯层面积越大局域化强度更高
本文阐述了在零件设计过程中,尺寸标注应遵循工艺要求的重要性和尺寸标注的典型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