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m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曾说过“概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可见概念在人們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生物概念是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石。成功的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现行的概念教学模式还存在“注入式”和“说文解字式”的生物概念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对概念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不透彻。对生物学的应用也就不能得心应手。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已难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怎样有效的提高生物概念的教学呢?下面,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概念是抽象的,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概念的获得有赖于感性材料和经验,如果学习缺乏一定的感性材料或经验的支持,容易使学生死背定义而未能理解和掌握其真正涵义。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而不可能是从任何其他东西开始的。”这里所说的经验材料,主要是感性材料。总之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概念掌握越准确。例如“应激性”的教学,先演示盆栽植物含羞草,让同学亲自触摸,观察含羞草叶的反应状况;让学生自己观察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滴加NaCl溶液后它的运动方向;通过学生做实验亲自体验了这两个现象后,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对概念下定义,这样能让学生从不懂到懂,深刻理解概念。运用资料分析的策略,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逻辑加工,生成新概念
  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如果这些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形成规律的揭示,那么就能领悟到知识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例如:在《光合作用》这节课中,教材中就引用了大量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经典实验,通过实验的层层递进,阐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发现过程,并力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但由于文字量较多,实验的数目也较多,学生整体看下来,往往会不知所云,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步阅读,弄清每个实验的做法,每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哪些实验具有层进的关系?在把每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提取出来后,加以归纳提升,最终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在此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生成了新的概念,而且体验科学概念生成的过程,培养了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建立概念体系,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这是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最大的困难。因此,学生能否将学过的知识,建立概念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许多概念之间有包含与被包含,或者出现交集的情况,这些内容相关的概念可以用借助数学用直观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激素是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有些激素是蛋白质。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四、注重概念的运用,及时进行检查反馈,矫正,巩固概念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概念的应用。讲完概念后要及时布置练习,促使学生去理解概念。这是概念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是教学的成功与否的标志。
  当然除上述各教学方法之外,在概念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如弄清概念抽象产生过程、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定义原则、定义符号、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基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本质。
  生物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界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类事实以及生命现象本质的概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新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又是学生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志。生物学发展史表明,生物学的发展首先是概念的发展,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树立“授之以渔”的理念,采用各种方法,合理科学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最终使学生牢固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并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正确行为的形成既依赖于正强化,又依赖于负强化。我们教师可运用强化的方式创设激励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本文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强化技能的一般流程、应用的主要形式、功能和注意方面等角度阐述强化技能是数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能起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和促进学生思维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今年借助我校与中国教育学会搭建的平台,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卖鱼的人》和《我不怕"鬼"》两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教学中,贾老师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演绎了两堂生动活泼、扎扎实实的语文课。教学中他处处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线,让我感受到:"什么叫回归文本"现以《我不怕"鬼"
高三生物教学的中心环节就是复习备考,而一轮复习又是重中之重。能否切实有效的进行一轮复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于高一高二阶段学习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比较零散,很多学生对其概念、规律、原理等理解掌握得不好,不能灵活应用,导致成绩欠佳,到了高三一轮复习阶段就感觉更加吃力。其实,高三生物复习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高中生物知识点的确较多、较零散,记忆起来较困难,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在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条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初中英语教学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摒弃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教学模式,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听力训练,研究制定高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听力训练  听,作为人类认识活动和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对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听力教学,不仅符合语言学规律,也是现代英
【摘 要】本文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手段,关注排球教学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抛球环节,强调抛球在排球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抛球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排球教学中各技术动作掌握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较好完成各技术动作的重要前提与保障。为此,认识抛球重要性,明确抛球要求,对提高排球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抛球 教学质量  随着二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课程改
【关键词】物理解决问题基础训练教师能力学生训练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是指基本概念、定律、规律及简单的力热电现象等最本质的知识内涵,俗语说的好:“万丈高楼从地起”,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引导学生将所学物理基础知识和规律“私有化”——即理解物理规律,将书面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离开课本能准确的自述学过的规律,灵活的运用已经了解的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提升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
【摘 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在研究译者主体性时,除了研究译者的翻译目的、时代背景、翻译策略等,还可以从译者性别这个方向切入。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比分析《名利场》杨必译本和荣如德译本,以探讨译者的性别因素对译本的影响。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 性别 杨必 荣如德 名利场  一、引言  19世纪末期兴起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致力于扭转女性的劣势地位,争取女性应有的权
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 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的渗透, 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课堂教学 文化渗透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
朱永新教授在其《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曾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现在许多学校以大阅读教育为特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营造书香校园,积极走出一条素质教育之路。因此营造一个小小的班级图书馆,营造一片小小的阅读天地,成了我力所能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班级书香图书馆的筹建。  1、精心建设班级图书文化。  班级图书馆的环境建设,重在内涵。
[内容摘要]小学英语课标中一贯坚持快乐式的教学方法,能利用优美富有特色的英文儿歌和英文诗教学,创设一个健康、活泼、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受到更佳的效果,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在美文、旋律中触摸和品尝着英语的魅力。  [关键词]英文儿歌英文诗小学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门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科学统计,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运用双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