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活色生香、有情有味”的“舌尖上的故事”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s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习作存在选材面狭窄、细节描写缺失和情感矫揉造作等问题,本文以如何写好“舌尖上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以素材为抓手,写出有细节、有情感的文章,并尝试对初中语文“素材积累”写作训练课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写作;饮食;素材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起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好的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还能以点带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让学生不仅有话写,而且能写、会写。《中庸》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食物跟人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将作文跟日常人们最热衷的食物相联系,用味蕾这种最直接的生理机能刺激写作欲望,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一、目标导向
  教师在规划每一次素材写作训练课前,都应该有具体明晰的目标指向。训练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观察层面的目标,即要求学生先观察哪一类的素材,写哪类型的作文;第二,素材积累层面的目标,即希望学生积累哪方面的素材,对这些素材能进行归类整合,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到作文中;第三,写作技法层面的目标,即实际写作中,希望学生能运用何种写作技法,如何写好文章的细节描写。
  以“舌尖上的故事”这次作文训练课为例,首先,我希望学生能学会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景物、事物、场面等,这些属于观察层面的目标。其次,希望学生从食物中挖掘可写的素材,这是关于“素材积累”层面的。接着,希望学生能学会多角度细致描摹食物,这是写作技法层面的。最后,希望学生归类写作技法,学会运用“对比、回忆、细节描写”等手法将文章写出情味。
  二、策略探究
  1.教师前期准备:搜集素材,定向归类
  关于“饮食类”的文本阅读范例,除了名家作品外,还有网络文学作家,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这些文章是教师讲授写作技巧的载体,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写作技巧,有意识地模仿,并参照范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因此教师需要搜集素材,归类并定好方向。我对“饮食类”作文的界定是: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食物,展开描写,叙写与回忆、本土风俗、情感、人文有关的“舌尖上的故事”。
  我对所选范本进行分类,抽取需要训练的写作技巧,比如哲理类:由食物引发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辩证思考,范文有李锐的《谈白菜》、古清生的《开封灌汤包子》等。文化类:由食物延伸至对家乡文化、风俗传统、乡土历史等的叙述,范文有钟敬文的《莼菜》、禄耀东的《“佛跳墙”正本》等。还有牵连回忆、引出故事类——借食物书写童年趣事,书写对亲人、家乡怀念的文章,比如梁实秋的《煎馄饨》、唐鲁孙的《扬州名点蜂糖糕》等。也有一些是借食物记录日常生活琐碎小事,感悟生活的,比如叫兽易小星的《三鲜米粉》、柏邦妮的《味蕾记得我爱你》等。
  2.学生写作课程安排
  (1)“一石激起千层浪”—— 激趣,定方向
  兴趣是调动学生写作文的最好诱饵,中央台《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系列,日本有部受欢迎的剧集叫《深夜食堂》,都是述说跟食物有关的风土人情、情感故事的节目。选择其中的一两集给学生观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观看完之后,要求学生选定1-3种食物,对其外观、颜色等进行观察,及时记录吃时的感觉,并要明确食物是谁做的?你想写一个关于食物的什么故事?将物与事联系起来,记录在周记本上。
  (2)“碧玉妆成一树高”——初写,定骨架
  教师收集学生的观察素材日记,发现问题,分类修改并评讲。我在课堂上印发之前已归类的鉴赏篇目,逐一讲解。每个专题除观摩作者的写作内容和主题外,还要提炼写作技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某种写作技法。接着,我让学生选定一种食物和主题,分组完成初稿。
  (3)“万条垂下绿丝绦”——修改,加血肉
  教师批改,分别从立意、选材、语言和结构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打分。第一阶段先对选材角度侧重打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对饮食的选择并不困难,关键是要写出回忆或情感。同一种食物,可以选取多种描写角度和写作立意,因此打分侧重在“立意”和“语言”这两个方面。
  批阅之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出示学生中的优秀范文,如这篇例文的细节描写特别出色:“肠粉仿若清早的一场朦胧的晨雾,虽薄但又韧劲十足,黏糯却不沾口,弹滑但也如小鸟依人般萦绕在你的舌尖经久不散。层层交错重叠,宛若群山峰峦,拨开每一层如云似雾的肠粉后,青菜和鸡蛋的身影隐隐约约,又有如海市蜃楼,看不真切但又实存人心,通透如翡翠,灿烂如金阳。星星点点地点缀其间,使本就魅力无穷的肠粉锦上添花。入口时,只消用唇稍稍一抿,便从唇齿间滑下,回味无穷。”通过分析这篇例文,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所写饮食做进一步观察,修改自己的作文,对饮食的细节进行再描写,注重“遣词造句”。
  又比如,这两篇文章在故事氛围的营造、情感创设方面比较出色,例文1片段:“这汤是面的伴舞者,甜而香糯,甜而不腻。每次,我都会把汤喝的精光,面条吃完,举着碗,学着电视里的那些人大声说道:‘老板,再来一碗!’爷爷总会被我逗得哈哈大笑,应答着:‘好嘞!请稍等,甜面这就端来!’”例文2片段:“妈妈看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便笑我们是狼。我和弟弟捂着圆滚滚的肚子,满意地说:‘怕什么,狼是王者,我们是王者哇哈哈!’弟弟跳下椅子,摆出超人的姿势,只恨少了條披肩没能飞起来,还奶声奶气地说:‘看!我是超人王者!’说完,自顾自地happy去了。我和妈妈捧腹大笑,根本停不下来!就这样,4块钱一碗的云吞面温暖了我的童年。”通过这两篇例文让学生比较立意的选取角度,联想、回忆、感悟生活中与食物相连的细微的情感触动,让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立意问题进行修改。
  (4)“浓妆淡抹总相宜”——展示,出成果
  最后是展示成果的阶段,评比组里最优秀的3-5篇作文,放上学生博客和学校校园网,纸质文档打印并张贴在教室墙报上,编辑形成“饮食类”素材积累专题优秀作文集。
  三、课程反思
  经过这一轮“素材积累”写作课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描写手法上,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饮食类”作文属于“咏物抒怀”写作的一个分支,这次的写作训练属于“素材积累”写作课,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把握和体验现实中每个细微的触点。
  不应是技法先行,而是以素材为抓手,用有规划、有序列的素材来达成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主动写作的过程中分享和积累大量可用的素材,就达到“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聂作平.舌尖的缠绵[M].四川科技出版社,2007.
  [2]梁实秋.舌尖上的中国:中国文化名家说名吃[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12月28日,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率广东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清远市调研寄宿制学校试点和清远市高新区建设情况。  黄副省长先后来到清新区石潭镇中心小学西安教学点、浸潭镇培侨小学和红星希望小学,调研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试点情况。他表示,要大力加強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居住环境,增强农村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黄副省长一行还现场察
【摘要】高考语文作文涉及从经济学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选拔,体现了学科思维力是可以通用的,每门学科都有其学科思维,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将不同学科之间思维力进行运用贯穿,也能实现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延伸。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性思维;沉没成本;边际效应递减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什么是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在讨论生物学问题之前,首先来看一道2018年
【摘 要】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建立班级图书角。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图书角在德育方面的作用,班主任应该在图书的筹集、借阅方法和管理方法上有所创新。文章指出,信任是建立班级图书角的基石,信用是使用班级图书角的前提,并且要有效利用课间时段,促进学生快乐阅读。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图书角;课间活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
【摘要】英语的语感对于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都非常重要,英语语感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英语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成绩,就必须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校教学软硬件设备和师资素质水平等因素,和城市学生相比较,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要想提高乡村学生英语的语感,还要切合实际地进行一些训练,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英语语感;农村学生;自信心;城乡结对;
【摘要】演讲是一个人充分发挥才能、彰显自我的一项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其思考能力、组织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习,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从小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成因,提出培养小学生演讲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策略  科学研究表明,演讲与口才能力是一个人言语智慧的外在表现,这是因为语言不仅仅传递的是语义,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人类的情感
【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农村初中物理“1 3”教学模式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针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的,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教师快速成长,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推进有效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充分说明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趣味性强的、自主参与度高的有效情境,让学生动起来,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激发學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
引子:   在花开的日子,把师爱化作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在花开的日子,用师爱架起桥梁,让孩子们在充满智慧的教育里自由穿行;在花开的日子,用师爱扬起风帆,和孩子们一道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花开的日子,用师爱搭建一座通向未来的平台,和孩子一起共圆梦想;   花开的日子,将爱延展成一条漂满阳光和鲜花的河,承载起祖国明天的希望!   从“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本报综合消息 1月17日,广东省2017年“强师工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教研能力提升计划重点项目开题论证会在顺德区陈村镇中心小学隆重举行。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黄黎露科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教授、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季教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红、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汉波,以及顺德区各镇街学校代表近300人参加了开题会。  会上,佛山市教育局副
【摘要】在新理念教学中要打破旧的数学课堂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思考有效实施“教师主导”的策略,重视“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学,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放手让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课堂在学生的生成中发展。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正确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