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意蕴,飘香课堂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阆苑里的一朵奇葩,它凝练含蓄,美不胜收,熠熠生辉,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心灵,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160篇古诗词,由此可见古诗词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古诗词教学,让语文课堂诗风意蕴,韵味无穷。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诗风意蕴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提炼,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记忆,而忽略了对古诗词美的追求,未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唯美意境,导致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只停留在词语的积累上,不能理解诗词学习的意义,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探究古诗词的教学策略意义重大。结合古诗词的学习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朗读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是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可以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言简意丰,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教师要加强朗读教学,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让学生读出精彩、读出韵律、读出感情。当然,反复朗读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一遍遍读,而是带着感情读,带着思想读,这样学生才能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真正了解古诗词文化。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村居》一诗为例,这首词以明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田园美景,呈现出清新、宁馨风格。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与美好,加速与诗词的融合,教师应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首先,配乐范读,为学生播放《山居岁月》这一背景音乐,随着音乐的响起,康振教授富有磁性的朗读把我们快速带入诗词的意境中,强化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让学生自读,轻轻地读,让心情随着词的意境逐渐平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净、平和、惬意的感觉。并解决生字词的困惑,了解该词的主要内容。接着,默读。能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困难。最后,品读。包括品环境、品人物、品感情。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一家共有几口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有喜欢小儿的,有喜欢大儿、中儿的,还有喜欢翁媪的,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促进个性的发展。就这样,短短的一首诗,教师采取各种各样的读法,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联想入境
   古诗词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生动的意向。如何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美妙,感悟它的精彩,就需要教师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创新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联想进入诗词的意境中,从而让诗词教学精彩纷呈、魅力无限。具体在操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可能会问些什么?學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想到很多,如朋友、父母、妻子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表演这一情景,演绎王昌龄的亲友与辛渐相见问东问西的场景。在想象中引发对“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思考。这样由点想到面,由送别想到看不到的相问的场景,深化了主题思想。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典范。
   三、绘画重现
   诗画合一是古诗词的一大亮点,很多古诗词诗与画互相渗透,融合为一。在学习这类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用绘画的方法直观表达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力。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为例,这首诗将景物与人物相结合,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看似平淡的景物光彩夺目,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全诗一句一景,有动有静、有远有近,宛若一幅浑然一体的美丽画卷。色彩的交相辉映,远近高低的错落有致,使得该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取绘画会意的方法,通过绘画将学生引入意境,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如教师在学生了解该诗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诗中的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碟、菜花等用笔勾画出来,涂抹上色彩,并将这些画展现出来,互相欣赏,看画吟诵,陶醉其间。
   总之,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灵活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渠道,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
   参考文献:
   [1]祁鸣.传承经典 徜徉诗词海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
   [2]张罗萨.吟之诵之 入境入情: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J].甘肃教育,2019(15).
其他文献
摘 要:汉字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写字教学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小学语文低年段的重头戏。对写字进行有效指导,让孩子写出一手好字,让悠久的文化散发芬芳,是每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职责。从激趣、指导和评价等方面来阐述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写字教学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写字教学;有效策略   汉字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摘 要:重新构建师生关系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其主要目标是让师生形成一种伙伴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更高效地进行学习。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对此做了简要分析,希望对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伙伴式学习;小学数学;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界的影响非常深刻,以至于教师在学生心里一直都是保持着非常威严的形象,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表示有些畏惧老师。学生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说写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写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只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一种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还是要立足课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难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最终目标。根据相关教学经验,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展开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趁着世界阅读日的余热,决定继续开启阅读之旅。   这一次给孩子们准备的是集作家、插画家、导演于一体的威廉的作品《神奇飞书》,既有绘本,又有同名电影,而且电影还于2012年获得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堪称是完美组合。   《神奇校车》讲述的是正在阳台上安静地写作的莫里斯突然遭遇了一场飓风,在一个被一群飞书拉着的小女孩的指引下,来到了一个书屋。在书屋里,他和书一起经历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方法涌入教师的视线当中,给教师的多元化教学开展提供了可能。传统教学当中,初中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单一的课堂教学给学生造成了学习疲劳,重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语文的学科魅力,对于知识的认识无法进一步加深,课堂教学效果也难以提升。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快乐教
摘 要: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才有助于学生音乐感知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新时期,优化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模式,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非常关键。就翻转课堂而言,作为新时期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的教学效果亦非常突出。在此探究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高效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为该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学的实施上,容易忽视课堂中出现的细节,更不注意利用这些细节去开拓教学的新空间。以“面积和面积单位”为例阐述了教学细节如何为教学过程服务,挖掘数学教学的新空间。   关键词:数学;细节;教学过程   一、数学教学的细节   有人说:抓住一个细节,就可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视一个细节,就可能毁掉精彩的课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细节”也是要重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寄予厚望。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要地给出了对应问题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给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而且经常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是这个年纪也是公认的学习的黄金年龄段,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若能适当引导,其对
摘 要:高效课堂,是众多教师热议与研究的话题,这也是新课改中“少教多学,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如何权衡“教”与“学”的课堂时间比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最好的学习状态,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成为众多教师的教学难题。以“倍数与因数”一课为例,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策略,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源于教师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