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策略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bandf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其语言理解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倾听习惯,具体策略如下:
   一、通过组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多样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或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如“点名”游戏,教师点名幼儿答,也可以幼儿点名幼儿答,等等。在游戏中,教师要求幼儿仔细听,比比谁的耳朵灵,能一次听清自己的姓名。教师可以有规律地点名,也可以打乱顺序点名,还可以无规则地点名,从易到难、从慢到快。一般来说,幼儿对这种点名方式很感兴趣,每次都会安静地听是否点到自己的名字,这样坚持下来,他们就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餐前、睡前故事也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好方法。一方面,在故事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集体教研、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倾听能力,分组搜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并将之进行分类整理,做到不同班级的故事月月有主题。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有针对性,让幼儿每天都有新鲜感,愿意倾听。比如,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师可以选擇他们喜欢的动物故事,如《咕咕鸡捉小虫》《狐狸和小兔》等;中班的孩子听起情节连贯的故事来非常起劲,教师可以选择《我的幸运一天》《老鹰和小鸟》等故事;大班的孩子对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神奇技能非常感兴趣,但对历史故事缺乏兴趣,教师可以把历史故事与神话故事结合起来讲。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讲故事。如小班的孩子保持专注的时间短,教师可以给他们播放视频故事;中班孩子同伴间的交往不足,但崇拜老师,教师可以自己给孩子们讲故事;大班的孩子擅于自我表现,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来讲故事,并评选“每周之星”“故事大王”等。
   二、通过坚持强化促进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持之以恒,让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不断强化并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为此,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创造幼儿倾听的环境。幼儿的模仿能力强,语言发展快,教师要抓住机会,多与幼儿交流。(2)关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关心的话题,因为他们关心的话题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3)学会倾听。教师要做幼儿的听众,耐心、认真地倾听幼儿的述说,并对他们所说的内容表现出兴趣,这也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幼儿树立倾听的榜样。(4)及时评价和鼓励幼儿的倾听行为。幼儿喜欢得到表扬,教师的鼓励可以激发孩子倾听的积极性。
   三、在家园合作中持续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班级QQ群、微信等方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倾听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做到家园共育。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家长每天在餐前、睡前为孩子讲一些小故事,或者让孩子讲一讲自己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要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予回应。这样,孩子就能够进行模仿,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当然,教师还要引导家长注意为孩子营造宽松和睦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创造更多与家人、同伴等相处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使之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王敏,黄冈市黄梅县幼儿园,湖北 黄冈 438000)
  (实习编辑:祝 华)
其他文献
小学低年级是语文学习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识字,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当下语文教师主要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随文识字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法
农村贫困地区学前师资是教育的短板,深刻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河北省平山县十所幼儿园教师及园长为调查对象,数据统计与分析后发现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观点,认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立足于学生的生长,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为此,教师应当重视"生长"意识,在对学情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构建富有"生长性"的语
教师积极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在班级呈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班级管理文化,有利于将班级打造成德智并举的优秀班集体,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发展之路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利用阅读素材进行写作,将"读"与"写"充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