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提肌标识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84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肛提肌标识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术(传统法组),54例采用肛提肌标识法进行手术(肛提肌标识法组).手术遵循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原则,锐性分离直肠系膜,整块切除.两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麻醉选择、患者体位、腹部切口、会阴部切口、会阴部缝合与Miles术相同.传统法组用电刀或超声刀切开会阴部脂肪组织,自尾骨的前方进入盆腔,与腹部手术医师会合,靠近盆壁切断两侧肛提肌未进行标识则进行后续手术操作.肛提肌标识法组采用电刀切开肛门周围间隙脂肪组织,分离两侧坐骨肛管间隙脂肪组织,切断后方肛尾韧带,直达肛提肌平面,标识肛提肌后进行后续手术操作.术后病理检查为Ⅰ期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病理检查为Ⅱ期者,如组织学分化差、T4期、血管淋巴管浸润、检出淋巴结数目<12枚,则行辅助化疗,如无则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病理检查为Ⅲ、Ⅳ期者,行术后化疗.术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和肝胆B超.1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上述检查;每年复查1次CT和肠镜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传统法组患者和肛提肌标识法组患者的会阴手术时间分别为(60±15) min和(30±1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 ±60) mL和(30±2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6,5.687,P<0.05).传统法组患者中,3例直肠破损,2例尿道(阴道)破损,10例切口感染;而肛提肌标识法组患者中,只有9例切口感染.109例患者中,术后化疗周期少于12个疗程者30例,6个疗程及以上者4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6个月(15 ~95个月).109例患者中,10例失访,15例局部复发,30例远处转移,35例死亡.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4%、76.0%、65.6%.传统法组和肛提肌标识法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和6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10,P>0.05).结论 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肛提肌标识法手术解剖清晰,视野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不易误伤直肠或尿道(阴道)。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主要术式Beger术与Berne术治疗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Beger术(Beger组),22例行Berne术(Berne组).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生命质量、疼痛程度.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4月.计量资料采用Ma
肝移植是被全世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肝移植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亟待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来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受者抗病毒治疗、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5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3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患者行单次手术,26例行再次手术.分析可能影响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的25项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血型、术前WBC、术前中性粒细胞、术前淋巴细胞、术前Hb、术前Alb、术前前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乏力、食欲减退4年于2002年3月入院.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重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HBsAg阳性病史10年,无乳腺基础性疾病,无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嗜好.术前检查:ALT 173.9 U/L,AST 184.9 U/L,Hb 80 g/L.患者于2002年3月7日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同种异体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时间为8.5h,无肝期45 m
针对经腹腔手术难于操作的转移性癌,尤其是位于膈下肝段的肿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的经胸腔-膈肌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转移癌部位经胸壁的肋间隙放置3根穿刺套管,术中在膈肌表面使用胸腔镜超声确定转移癌的部位并切开相应部位的膈肌,分离膈肌与肝脏间的粘连;经肝脏表面使用术中超声再次确定转移癌的部位并标记;使用电刀、超声刀及血管闭合器切除转移癌,或者行RFA治疗转移癌;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4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31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p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选择具体术式.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8月.结果 31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术4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腹腔镜中段胰腺切除术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41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胆总管多发结石3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残余胆囊及胆囊管结石11例;1次手术史者23例,2~3次手术史者18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再次手术取石.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6月.结果 39例患者成功完成腹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腹部胀痛不适20 d,发现左季肋区包块10 d于2012年3月26日收治入院.2012年3月5日患者于外院行子宫切除术.术后20 d患者自觉腹上区胀满,无发热、腹痛、腰背痛等症状.当地医院B超检查:左季肋区实质性包块;CT检查:胰腺区占位性病变,胰腺癌可能性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控制血压稳定;无糖尿病史及家族史.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治疗
目的 总结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肝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及病理检查情况.患者行部分肝切除术后定期复查腹部B超、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必要时复查腹上区CT,了解肿瘤有无复发、转移.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结果 1
近年来腹腔镜外科在我国发展迅速,其应用范围已经涵盖消化外科各个领域并取得突出成绩.然而我国腹腔镜外科教育中存在缺乏统一培训、统一技术规范和统一质控标准等问题.腹腔镜外科学基础(FLS)认证项目是由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医师学会(SAGES)于2004年发布,从认知考试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对外科医师进行考核.2014年4月,我国12名外科医师参与了FLS考试,其中5名考生对该项目的内容、特点和参与FLS考试